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1章楚武王第19节屈瑕自裁

  • 作者:千里草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9-25 08:01:24
  • 章节字数:4306字

伐郧之战中,他知人善任,严谨持重,善于倾听,接纳斗廉计策,出奇兵夜袭一举获胜。伐绞之战中,更是自己设计,表现出了知己知彼、随机应变,初步展现出了一员名将的风采。

只是可惜,最后一战伐罗之战让这位本应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录里的王子,因为骄傲而兵败自裁,令人唏嘘不已。

斗廉等一干将士欲哭无泪。他们心里清楚的很,此次兵败,对于楚武王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他们这些将帅,不得不为战败负起责任!大家将自己绑起来,将屈瑕尸体收敛装车,率着残余楚兵,败回郢都。

屈瑕作为楚武王时代一名战功居伟的统帅,公元前701年伐郧,公元前700年伐绞,公元前699年伐罗,三年三战,前两战均取大胜。

邓曼夫人也曾经提醒屈瑕必定骄傲轻敌,独断专行,提醒楚武王叫他谨慎用兵,或者派监军督导。

经邓曼夫人提醒,楚武王才如梦初醒,于是便派人去追屈瑕。但他派的人是谁呢?居然是一个他国的使臣!

典故则是楚霸王项羽,说的是项羽自以为贵族出身,英雄盖世,力拔山河,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由弱转强。刘、项相争,项羽打一场胜一场,却只在最后一战惨败垓下,结果是项羽自刎于乌江。

读了春秋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已有史料记载的骄兵必败的典故,应是楚武王时的莫敖、楚王子屈瑕的伐罗之战,或者说是楚罗鄢水之战。

但战机总是稍纵即逝的,所谓名将,便是能够将天时地利人和综合运用,十分珍惜每一次的机会。

屈瑕不是名将,历史上没有一员名将能够在优势兵力下遭遇大败的。屈瑕败在了自己的骄傲自满上,这便是骄兵必败!

因为当时正好有一个叫赖国的派了使臣来楚国。这个赖国是与息国接壤的,前面讲过,楚武王开疆拓土,吞并了很多国家,也让很多国家臣服于楚国。

但这种臣服有许多是口服心不服的那种,不象齐桓公时的齐国,许多中原国家对齐国是心服口服的,因为齐国靠的是管仲的治国之策,行的是尊王攘夷。

而楚国行的是大棒政策,本身又是南蛮夷族,让这些个姬姓王族之国能服?只是惧怕你的武力罢了。

因此,这个赖国使臣根本就没追屈瑕大军,他慢悠悠如游山玩水般,待他到达鄢水,已是楚军兵败屈瑕自裁了。

所以,楚武王是非常自责的。论起领导责任,他的责任也不轻,再说,屈瑕死后,如果将斗廉等一干将军都斩首了,谁替他领兵打仗?所以,他便以自己应负主要责任为由,宽恕了将军们。

对楚国人来说,摊上楚武王这样的一把手,多么令人肃然起敬!在这样的领导下面工作,哪个还不尽心尽职?

这便是楚武王领导下的当时楚国的政治清明,由此营造的全国上下同仇敌忾精诚团结氛围,这样的国家,哪怕是曾经受过惨重的失败,也一定能够重新站起来!

屈瑕拔出长剑,面向楚国都城郢都而跪,悲悔交加,泪如雨下:“父王啊,儿臣不孝,无能,悔不听斗廉之言,致今日大败!数万将士血染沙场,都是儿臣之过,儿臣有何脸再见父王啊。”

意思就是两军实力相当时,悲愤而激昂的一方,用于战斗,必然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好了,这些我们便不讲了。这里,屈瑕一番含血带泪自我批评后,长剑挥过,自刎而亡。

什么刑不上大夫之类的规定,那是中原毫无生气活力的死教条,在楚国没有这回事。

责任追究,不单追究的是主要责任,领导责任,还有次要责任。所以,斗廉等将军均自缚待囚,听任处置。责任追究甚至还有更深层次的,那便是楚王自责。

楚武王说这是自己的过错,原因其实是令尹斗伯比曾在屈瑕出兵前劝谏过楚武王,担心屈瑕连续得胜,可能会骄傲自满。但当时楚武王没有采纳,所以他将责任揽到了自己的头上!

对应骄兵必败,中国人又创造了一个“哀兵必胜”的成语,出处则是《老子》“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后来,骄兵必败成了中华成语库里的一个著名成语,只是令人有点不解是人们把骄兵必败的出处,列于东汉班固的《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是啊,如果大军到达鄢河时,不作任何停留,直接强渡杀奔罗都城,谅罗国区区数万兵马,又哪里是十万楚国精锐的对手?

或者,如果听了大将斗廉的建议,派一支部队沿河而下,择一防卫松懈处先行突破,让罗国在鄢河的防守工事无用武之地,也照样可以取胜。

这样的大败,有什么后果,屈瑕自然知道。楚武王规定了铁一样的纪律:大败者主帅自裁!

又或者,如果战前详细分析敌我态势,掌握周边几个小国动向,加强情报工作,由楚武王派兵对卢国予以严防,卢国哪敢来偷袭?

又或者,当罗军来下战书时,冷静分析,楚军在鄢河这边加强战备,大军先掉头吃掉身后的卢军,再行向罗国进军之事,又怎么会有此败绩?

楚武王大惊,见到自己最欣赏的儿子的尸体,不由大恸。他看到自己器重的斗廉等人,自缚跪于地,便将他们都搀扶起来,对他们说:“这其实是不谷的过错,将士们无罪啊。”

屈瑕兵败自刎,这不是一件小事。要知道,他可是楚王的儿子,位居莫敖,在没有设立储君的楚国,是被很多人看重的未来的楚王。但规定就是规定,帅兵大败主将自裁谢罪,这就是最彻底的责任追究。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