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3章楚成王第4节令尹子文3

  • 作者:千里草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9-25 08:01:36
  • 章节字数:4662字

子文辞官,三登令尹,勇退于顺境,受命于危险,真正的“功成身退”,也真正理解什么叫“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既是境界,更是大智慧!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参透不了这一层,结果身败名裂?真的很想对后来的越国大夫文种、秦国丞相李斯、西汉的韩信和霍光等人讲讲:学点历史吧,看看子文。

又比如,他毁家纾国,别人不理解,但子文是理解的:如果国家崩溃了,个人的小日子再富足,也会毁灭于兵火之中。他更明白,一个贪恋钱财的官员,一定做不到公正廉明,这样便得不到支持,也会给人留下弹劾的报酬把柄,伴君如伴虎,很少有君王会无条件的信任一位百官之首的。

子文的朋友因为他毁家纾国不理解,来问他为何要逃避富贵,子文说:“当官是造福和庇护百姓的,如果百姓困苦而官员富贵,那就是将官员的幸福建筑在百姓的痛苦之上。我作为令尹,如果我贪图财富,却失去了民心,那么我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我不是在逃避富贵,而是在逃命啊!”

他认为,楚国需要让更多的贤德之人发挥作用,自己作为令尹,应该主动将位置让出来给他们以更广阔的空间。而他的每次当上令尹,都是因为国家出现了问题,需要象他这样的人力挽狂澜时。这是何等的格局!

子文自出道以来,追随楚文王南征北战,立了很多战功。这在楚国历史上是一个不成文的惯例,要想当令尹,战功很重要。后来,在楚成王时代,他帮助楚成王平定了很多小国,使楚国疆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春秋江湖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连齐国都不敢轻易与楚国交恶。

在治理国家上,他使楚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库充盈,人民安居乐业。可惜的是,史料中很少记载他的文治武功。

比如子文,他便看到了若敖氏家族的过分强大存在的隐患。强大在于当世,而不一定对后代有好处。所谓富不过三代,但许多家族富了百八十代数百年,就是因为这些家族有一个极具长远目光的老祖宗,以及由这个老祖宗为首制订下来的族规家训!

子文作为令尹,在主抓整顿兵马、扩军备战的同时,非常注重选贤任能,向楚成王推荐了一大批人才。而且,他真正做到了举贤不避亲。比如,他认为屈完德才兼备,就推荐他做大夫。自己的弟弟成得臣有才有智,就推荐他治军。自己的儿子斗般文武兼备,才能出众,推举他为大夫等等。

但子文家里真正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史料记载“积不过日”,意思就是,在堂堂的令尹子文的家里,已经到了今天有吃的,但明天却不一定,家里的积蓄只能够维持一天的生活。有时,不得不靠若敖氏其他家族成员救济才能度日。

子文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却未见他有着什么样的政治斗争记录。什么尔虞我诈与他无关,相反,当他认为某人已经超过了他的德能,他便向楚成王推荐由该人当令尹,而自己则辞官不做。

史料记载,子文“三登令尹”,即他是曾经三次当令尹,这说明他有三次是辞职。而且他的每次辞职,并不是因为他当政时出现了不可解决的问题,或者犯了什么样的过错,相反是因为国家已经是气象更新蒸蒸日上时。

子文的高风亮节和治国方略,不仅得到楚王的尊重和楚人的爱戴,也使得当时各诸侯列国很仰慕。连孔子也对学生们公开赞赏子文行事“忠矣”。一千多年后,北仑皇帝宋哲宗还封子文为“景德侯”,赐以“宗应庙”,还有的地方为他设庙祭祀。

作为令尹,他总是将人材推荐给楚王,楚国在子文当政的那些日子里,政治清明,人材济济,这与子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子文是楚国历史上有名的令尹,劳苦功高,深受楚王的信任,也深受臣民的爱戴。子文的一生,是清贫的一生,无论是作为若敖氏家族一把手,还是楚国百官之首,他与奢靡两字毫不相干,甚至到了“积不过日”的地步。而他的清廉,不但因为不贪,更是因为将家财全部奉献给了国家。这样的官,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楚成王得知这个情况后,他便决定通过奖励的办法赏赐些必要的生活所需给子文。有功则赏,这无可厚非。一开始,子文还认为楚王也是照章办事的,毕竟,功劳按大小分,有的功劳,楚成王奖励了两石米粮,有的功劳,楚成王奖励了一百铜钱。但奖励了几次,子文发现,这个奖励貌似只是针对他个人的,于是他便推辞。但楚成王根本不理会他的推辞,他挖空心思找子文的功劳,继续奖励他。

子文见推辞不掉,便不再推辞,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举动:旷工。是的,我不去上朝,王上便不会再赏赐自己了。楚成王见子文这样,也无可奈何,只好打消了通过奖励给予子文以赏赐的念头。

有了钱,便好办事。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正是在令尹子文的协助下,楚成王大力整顿楚国内政,凭借着雄厚的财力和一项项有利生产发展和商贸流通的措施,为楚国扫清江汉诸姬、兵指淮河流域、争雄中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成为当时春秋江湖上齐、晋、秦并雄的南方大国,也是当时唯一一个敢于和齐桓公管仲年代的齐国叫板的诸侯国。

这些事,都记录在不少史料上,放到现在,许多人认为子文这个人有病,脑子进水了:你公正清廉、勤恳履职是对的,但楚王要奖励你,也是有根据的,来自楚王的奖励与封赏,那可是荣耀,为何要推辞?

我们后面讲其他国家的贤臣时,也会讲到,在春秋这个江湖里,有一些伟大的人,他们的想法是超前的,有的至少超前了两三代。拒封赏,绝非是许多人想象中的沽名钓誉或自命清高,而是一种保全家族的必要手段。

有人说,子文的另类“逃命”,逃出了举国尊重,逃出了流芳百世,逃出了千古官员之标杆。严重支持!

子文是如何卒的,有说他是老死的,也有的说他是被太子商臣给害死的,这些一时没有史料佐证。其实,一个伟大的人,不在乎自己的生死,而在于他活着时,给人民带来了多少的好处,是看他活着时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无疑,斗子文,斗谷於菟,是一个重于泰山的人。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