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3章楚成王第20节城濮之战2

  • 作者:千里草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9-25 08:01:43
  • 章节字数:5298字

成得臣当然要拒绝这种的调解。但他也知道,拒绝这两大国调解的结果,就是将秦、齐推向了晋国一方。现在的关键是,将这无条件变成有条件,至少要让楚国得到战略利益。

楚国的战略利益便是救下曹卫两国。成得臣派使者去了晋营,对晋文公说:让楚军撤退可以,但晋军也应该从曹、卫两国撤退。

成得臣没想到,晋军居然扣押了楚国使者。更令成得臣没想到的是,曹卫两国先后派人来见成得臣,说曹卫两国今后不跟楚国混了,要跟新主子晋国了。

天下哪有这门子好事?楚国将士们浴血奋战付出了多少牺牲,眼看缗邑早晚不保,你秦国、齐国此时来调解,定是晋国之谋。

此时,宋国都城缗邑被围数月,但一时却拿不下。反倒是晋国,已经顺利攻下了曹卫两国。曹卫两国是楚国的盟国,必须要救。

在楚成王万分不愿与晋文公交战的情况下,成得臣作为三军统帅,其实并没有统帅全部兵马,他手头的主力部队仅仅是自己若敖氏家族的私兵,至于申、息地方武装以及陈蔡两国部队,以及后来的楚成王亲拨的援军,貌似有一定的规模,但并非是楚军全部主力。

成得臣焦虑起来,这是他第二次率军攻打宋国了,久攻不下必有大患。但他并未乱了方寸,成得臣知道,此次楚军北伐,目的是替鲁国出气,教训齐国,再教训宋国。现在齐国已败,楚军已拿下了齐国的阳谷,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

但由于晋军的出动,并攻占了曹、卫两国,这两国是楚国的盟国,楚国必须考虑救这两国,伐宋已经不是主要战略目标了。为帅者,须考虑全局。

所以,楚成王给成得臣的援军仅3千而已。这其中有一个奥妙:东宫太子的卫戍部队也派出去了。原因很简单:东宫太子商臣,已经成了楚成王的肉中刺,楚成王迟早是要废了太子的。只是没想到在后来却是商臣逼死了楚成王。

为什么楚成王只给成得臣三千援军?因为楚成王相信成得臣的目的就是拿下宋国,然后再与晋军谈判,他不希望楚国与晋国交恶。给出援军,其实就是一个态度而已:寡人同意令尹的计划,早点拿下宋国就是。

而此时的晋国,却是倾国之力,晋国三军皆出动。此外,尚有秦国和齐国两支部队虎视眈眈。成得臣不是傻瓜,虽然自出道以来百战百胜,但战争不是儿戏,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战而达到战略目标,那是上策。

所以,他提出了拿宋国换曹卫两国的和平计划。但这个和平计划因为晋国的关系没能实现,而且,自己的使者也被晋国扣留了。这说明了一点,晋国根本没想报楚国之恩,晋国是变着法儿来找楚国的晦气。

既然这样,那大家便比比拳头吧。

讲到这里,我们要说,晋国一直是主动的,而成得臣率领的楚军,一直是被动的。首先是外交上的被动。成得臣确实是不擅长外交的,他的外交方式貌似只知道武力,于是,得罪了秦、齐。应该说,一开始齐国本就是敌手,但由于楚成王以从阳谷撤军为条件,已经换取了齐国的谅解,双方本已达成停战和好协议的,但因为齐国为宋国说情未得到成得臣的同意,齐国当然要翻脸了。秦国则本就是与此战风牛马不相及的,因为晋国之计,也帮着替宋国求情,结果也碰了钉子,秦国便与楚国翻脸了。这可是两个大国,晋国有了这两个大国的战时同盟,实力上要远远超过楚军。

在外交上,晋国还利用了曹卫两国,攻曹占卫本就不是晋国的目标,晋国的目标是打败楚国,称霸中原。晋国先是暴揍了这两个国家一顿,然后又给根胡萝卜,告诉他们只要脱离楚国同盟,便放过他们。这两上可怜的小国当然只能听晋国的,晋国又收服了这曹卫两国。

然后是心理战被动。楚成王撤兵后,晋国是很失望的,因为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引诱楚成王来战,便楚成王没中计。于是,晋国将目标盯向了成得臣,他们故意激怒成得臣,通过运作,使曹卫两国背叛楚国。而成得臣的目标本就是想救曹卫两国,他提出的和平建议其实是很有可行性的,但晋国却使了个绊子,让成得臣的目标顿时落空,成得臣当然很愤怒。

愤怒之下的成得臣便犯了错,他已经中了晋国佬之计,晋国佬就是要你放弃攻打宋国,然后赴卫国与晋军决战。

决战城濮,必然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一役!

然后是各县的卫戍部队,比如申县有申县的兵力,这个兵力主体是申县当时还是申国时的部队,象申国这样的小国,估计也就百乘左右,即上万人。

成得臣心一凛:这两国同时来见,意欲何为?

原来,宋国按晋国的指示,请求秦国和齐国前来调解。这正是晋文公的计谋:让宋国送厚礼给秦和齐,由这两国出面,说服成得臣解了宋国之围。晋文公也知道,按楚军此时的形势,成得臣一定不愿接受这种无条件的撤军的调解,这势必让秦、齐两国很没面子,晋国便轻松与秦齐结成战术同盟。

成得臣下令撤出宋国,大军向卫国进发。晋军,就在卫国。

这是成得臣面临的大战前的一些情况,这里,我们花点时间来讲讲成得臣的思路。

楚军北伐,目标是救援鲁国,打败齐国,教训宋国。齐国一战即溃,丢了阳谷,楚成王在阳谷另立了齐侯,目的便是培养出一个亲楚的伪齐国。但由于晋国联合了秦、齐两国,楚成王不敢怠慢,从齐国撤军。

突然,卫兵来报:秦国和齐国使者求见令尹。

成得臣正是按这个计划在行事的。但此时晋军已到,且攻下了曹、卫两国,宋国士气大振,成得臣一时仍旧未能攻下。

再是各大臣封地的兵力,其中象太子的东宫卫兵,这个卫兵的数量应该是小于楚王的卫兵数量的,打个对折,也就15乘,即1500人。

大臣的封地卫兵,如司马蒍吕臣也是有卫兵的,象成得臣的若敖氏便是若敖“六卒”,一卒的说法不一,有说50乘的,也有说1乘的,如果是1乘的那便是100人,若敖六卒仅600人,这应该是比较少的。成文于战国的《司马法》说每卒兵力为50乘,这样,若敖六卒应是3万人。

现在我们看看成得臣攻宋时到底有多少兵力。楚军的部队,往往是这几个部分:保卫楚王的东西两广,前面说了,这两广每广30乘,即3000人,这是精锐中的精锐。

然后便是各附属国的部队,根据国的大小出的兵力不同,象陈国、蔡国估计也就200乘左右,即20000人。

楚成王交给成得臣的是这样的一个部队规模:援军西广兵1500人、东宫兵1500人,原楚军地方部队申县部队1万、息县部队1万,随同作战的盟国陈国蔡国部队2万,若敖六卒3万,总兵力约七八万。

这也正是晋文公的计谋:激怒成得臣,诱使楚军北上与晋军一战。

成得臣终于被激怒了,他没想到号称中原礼义之邦的晋国佬居然是如此品行卑劣。既然不讲道理了,那便打吧。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