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5章楚庄王第28节邲地之战2

  • 作者:千里草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9-25 08:15:06
  • 章节字数:5254字

这次伐郑,楚庄王虽最后获胜了,但郑国并非是楚庄王的目标。与郑国结盟后,楚军便迅速向黄河岸边进发,据报,晋军已在黄河北岸扎下了营寨。

此时的晋军,根本不知道郑国已经与楚国结盟了。中军元帅荀林父亲率晋国三军已经行军一个多月了,按常理他们早就到了郑国并与楚军接触了。但晋军就是拖拖拉拉,他们的主帅不想与楚军交战。

得胜当然是大喜事,但万一胜不了呢?一旦不胜,中军元帅这个执政宝座便要旁落!在越演越烈的晋国国内政治斗争中将会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因此而带来荀氏家族的灭顶之灾!

至少这位楚王在位,郑国就应坚定地站在楚国一边!郑襄公下定了决心,他以最高的效率派人与楚国结盟,并派自己的弟弟公子去疾赴楚国为人质。

上军帅士会,晋国著名政治家、名将,刘姓鼻祖,士蔿之孙,范氏家族族长。为何一会儿姓刘,一会儿姓范,这些我们在《晋国风云》里讲得很详细了,此时只需要知道,这是当时晋国第一号牛人。

上军佐郤克,刚过逝的前中军帅郤缺之子,郤氏家族族长。其父亲郤缺就是那位发明了“相敬如宾”成语的晋国著名政治家,也是一位晋国牛人。

楚庄王不由感动万分,也许自他即位以来,他从来没有见到过有象郑襄公那样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肉袒牵羊的国君,也从来没有听到过象郑襄公那样在国将破身将死的情况下动人心弦的恳求。

这是一位不卑不亢的国君,是一位英勇顽强的国君,是一位沉着冷静的国君,是一位谦恭中深含傲骨的国君。楚庄王非但不可能责怪他,反而他内心不由尊重郑襄公起来。

我们愿意倾国向大王赔罪:大王如果需要郑国的土地,无论哪一块,只要大王您看中了,您就拿去吧。大王如果需要郑国的宗器财宝,也请尽管拿去,我们绝不藏私。大王如果需要郑国的女人,不管是谁,哪怕是姬坚的妻妾女儿,也请尽管拿去,为奴为婢,姬坚绝无二话。作为郑国国君,姬坚才疏德浅,不敢为自己苟延性命向您求情,但请求大王能够饶恕郑国人民。

如果大王能够看在历代先祖份上,看在我郑国曾经累世为王室卿士的面子上,能够顾及我们两国曾经的友谊,给我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让郑国不至于灭国,那姬坚在这里保证今后郑国将如同楚国的其中一个县一样忠心伺侯,并对大王您的恩惠世代相传永远铭记。

下军帅赵朔,已过逝的前中军帅赵盾之子,赵氏家族族长,他死后赵氏惨遭灭门,赵氏孤儿就是他的儿子赵武。

下军佐栾书,栾枝之孙,栾盾之子,栾氏家族族长。

也就是说,现在晋国是荀家、先家、范家、郤家、赵家和栾家各占了六卿之位,掌控着晋国大权。我们在讲晋国时,总要经常提及这些牛哄哄的家族,所以,大家就不要厌烦了去记住这些个名字。必须知道,晋国的历史,就是晋国各大家族的历史。家族的兴衰成败,就是由这些代表着家族的大人物所推动的。

而此时,作为中军佐的先縠强烈表示一定要与楚军干一架。他的理由很多:第一,晋国是诸侯之首、中原霸主,哪有未与敌人接触便撤退的道理?

本来便是来救援郑国的,结果救援不力,害得郑国归顺了楚国,这便是失败。必须把楚军给打趴下了,才能收服郑国。

楚军没什么可怕的,已经跟楚国打了好几次了,前几次,就出动了一军便把他们打跑了,现在三军齐出,难道还不如一军吗?

第四个理由先縠没有说出来,那便是作为先轸的儿子,先縠打心里便瞧不起荀林父,老子来这里是打仗立功的,不是跟着你荀林父混一个先跑跑的名声的。

荀林父听着傻眼了:居然还真有反对的。那怎么办?

先縠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这是军中喂。作为中军元帅,发号施令,全军必须无条件服从。现在倒好,荀元帅的号令不管用了。

但荀林父不敢,他不想得罪先氏家族。于是,晋国上下没能达成统一意见,打与不打,仍旧在争执。

于是郑国人殊死抵抗了三个月后,眼见的希望却总象一张画饼,终于也失望了。在楚军受命全力攻城下,郑襄公这才发现楚军的战斗力强悍得可怕,按这样的打法,什么哭一场吓走了楚国佬,什么三个月抵抗奇迹,那都是配合楚国佬在演的一场大戏而已。

楚庄王当即宣布赦免郑国所有罪责,楚军不得进城,更不得行掳掠之事,不得侵扰百姓土地,全军再撤三十里,结营待郑国遣使结盟。

郑襄公眼含热泪,他真的没想到楚庄王是这样一位贤君,这是他第一次直面楚庄王,看着这位刚毅坚决的楚王,他想起了晋国。一次次地被忽悠,跟着晋国的日子貌似就是水深火热的无底洞。

但有人不同意。谁?先縠。晋军牛人很多,这个先縠便是其中一个。我们先说说晋国的三军将佐吧。

中军帅荀林父,五朝元老,荀氏家族族长。

中军佐先縠,晋国名将先轸之子,先氏家族族长。

楚庄王连忙下车,搀扶起郑襄公:“郑伯过谦啊,郑伯之高风亮节,令不谷感动。不谷此行,不为郑国,只为晋耳,郑伯之请,不谷敢不答应?”

这是姬坚代表郑国人的心里话,也是我们的奢望,一切就听凭大王发落吧。”

投降吧,郑襄公决定了。三个月的抵抗,相信楚国佬是真正火大了,也许他们要灭了郑国,也许他们这样的南蛮子不讲道理会来个屠城什么的。郑襄公能做的最后努力便是求情。

他拿出了最高规格的投降仪式:肉袒牵羊!

邲地之战(2)

肉袒牵羊一种战败投降的仪式,战败方脱衣露体,牵着一头羊去见战胜方领导。脱衣,意味着脱去甲衣,露出身体,意味着没有武器了,表示不再对抗;牵羊,意味着你们辛苦了,我们提供羊以示犒劳你们的军队,同时也表示,我们就象绵羊一样顺从你们。

郑襄公姬坚光着膀子跪在楚庄王车前,泣泪齐下:“大王,郑国不知天高地厚,不遵天意,得罪了楚国,让大王生气,让郑国得到了教训。我们错了,错得很离谱。现在,我们认错,也许这个错认得迟了些,但终归是我们的真实心意。

但此时楚军出现了,荀林父在大惊下线报也到了:郑国已经投降楚国,并与楚国结盟!

那就退兵吧,荀林父想。荀林父认为,晋军本就是来救援郑国的,现在郑国已经投降,救援的军事意义已经不存在了,此时撤退回晋也可以交差了。荀林父是中军帅,他拍板定调了,大家都没意见,于是,晋军准备撤退。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