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春秋之齐国风云

第4章齐桓公 第36节 卖友求荣

  • 作者:千里草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10-02 11:31:39
  • 章节字数:4412字

于是在齐桓公与八国君主准备凯旋的军事会议上,陈国大夫辕涂涛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齐桓公当老大好多年了,感觉这方案非常好,打算采纳。结果,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原来与辕涂涛一起谋划的郑国大夫申侯事后偷偷对齐桓公说,这是很危险的行为,一是八国联军已经出征好久了,大军疲惫,战斗力有所下降,万一碰到那些个东夷趁机围攻,便很危险;二是大军向东先进,后勤保障力量薄弱。

齐桓公猛然省悟,便狠狠责骂了辕涂涛,如果不是大家劝着,齐桓公便要宰了他。而对郑国大夫申侯则是大加赞赏,奖励给他一块土地:虎牢关。

虎牢关可是一块兵家必争战略要地,是郑国最重要的战略重镇。而这一次,齐桓公居然以老大自居,将郑国的家产,在没有充分征求郑文公的意见的情况下,直接将这么重要的一块地赏赐给了郑国的一个大臣。你说,郑文公郁不郁闷?

什么办法?他俩认为,如果能够说动齐桓公沿着向东的路线前进,打着八国联军的旗号,一路展示军威,便可以让沿途的诸多边沿小国以及东夷部落有威慑感,不会再对中原各国有异心。他们认为,齐桓公好大喜功,应该会采纳。如果采纳了,那大军便不经过成国与郑国的边界,两国便不用承担繁重的后勤保障工作了,为国家省下一大笔钱。

但不管如何,如今的春秋江湖以中原为分界,初步形成了南北两大集团,在北方是以齐国为核心的,聚集了鲁、卫、郑、燕、邢、曹、曾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我们暂时称中原联盟吧。

在南方,则是以楚国为核心的,包括巴、蜀、邓、蔡、郧、绞、谷、轸、鄀等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或者部落,我们暂且称南部联盟吧。当然,相对于中原联盟而方,南部联盟这些国家相对比较弱小,且有的已经成为了楚国的附庸,有的后来成为了楚国的一个县,有的只是近于无奈而表示服从楚国的。

第二,按原定的计谋,联军先攻打楚军,先胜一场,然后再静待伐郑的楚军回援,围点打援,再将楚军的有生力量灭了大半。从此,楚国便老实了。但既然楚国现在有了准备,这第一场便没有了必胜的把握。根据情报,楚成王已令伐郑的楚国精锐回援了,如果没把握在第一仗中赢得胜利,回援的楚军便有可能成为对联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的生力军,那对联军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齐国虽然强大,但近几年来,为履行尊王攘夷的国际义务,连续征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再厚的家底也是要掏空的,如果再跟楚国干上一架,哪怕最后得胜,估计也是惨胜。善于经营之道的管仲认为,这笔买卖实在不划算。

然后从郑国撤军,这样八国联军以救郑国为目的也达到了。楚国很大方,送了厚礼给大家,即拿出七车财物以补偿各国军资。为何拿出了七车而不是八车呢?因为八国联军中出了一个意外,许国的许穆公本就年老多病,这次跟着来打楚国,无非是听令齐国而已。但军旅劳顿,未等两国开战,许穆公就病死军中了。

话说齐桓公如陵会盟达到目的后,接下来便是率领八国联军回家了。但怎么回家可不是一件小事。方案后来定下来,是沿着陈国与郑国的边界,大军北返,再各自回家。

这便意味着,在八国联军凯旋的过程中,陈国与郑国得一路负责这庞大军事的后勤诸事。这可是一大笔预算啊。陈国国小力弱,于是有一个叫辕涂涛的大夫便想着如何才能让大军不经行这条路线。他找了自己的一位好朋友、郑国大夫申侯商议,并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越来越稳固的同时,中原各诸侯中最早的牛人郑国,此时是相当郁闷的。单单是召陵会盟后,郑国又吃了一个大亏。

第三,齐国至少赢得了面子。不如何,楚国认了错,认了罚,这对齐国来讲是最重要的。春秋早期中原许多诸侯国发动的战争,与秦晋楚吴越等边陲国家发动的战争目的非常不同。中原诸侯,一般是通过战争讲清道理,重在教训对方。边陲诸侯,一般是通过战争拓地扩疆,重在消灭对方。从这个层面上讲,联军算是达到了战略目的。联军的直接目的更是因为楚国从郑国撤军,实现了“围蔡救郑”的战略意图。

国君都薨了,那许国人便先回去办丧事了,所以现在剩下的其实是七国联军。楚成王数了一下人数,按人头给礼物,所以只送了七车。

有人对齐桓公这次虎头蛇尾的伐楚行动非常有意见,说这本是中原诸侯一举打压楚国的大好机会,由于这次齐桓公没能教训楚国,使楚国从此不断北上中原,成为中原大患。

公元前656年夏天,齐、鲁、宋、陈、卫、郑、曹的国君和楚国在召陵订立盟约,互相结盟,各自退兵,史称“召陵之盟”。根据盟约精神,楚国检讨了自己不进贡包茅的过错,并表示立即整改,很快便筹备了一大车的包茅进贡周天子。

是的,这本来是一场南北终极对抗,只要战事一开,历史必将被改写,但最终没打起来,为什么呢?

首先是联军既定的计谋已然泄密。当时的齐桓公,声望如日中天,齐国的国力军力也是强大到了可怕的地步。但楚国绝对不是好惹的,自楚武王以来,楚国南征北战,并国数十,从国力战力上讲,不亚于齐国。联军远道而来,要胜楚国,如果不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并荡平,打持久战,是不利于联军的。但由于打蔡国这颗烟雾弹没有发挥作用,楚国已有准备,偷袭战已然不可能了。

但齐桓公的命令,郑文公哪敢放半个不同意的屁?所以,召陵会盟后,郑文公对齐桓公是相当的不满。当然,这里,我们要讲的关键还是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这家伙虽然通过出卖自己的良心和朋友,暂时地获得了利益,但后来还是被郑文公灭掉。坏人,怎么可能没有坏报。

阅读春秋之齐国风云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