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三国之植掌天下

第229章懂得分寸令人喜

  • 作者:卫知几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2-24 14:16:45
  • 章节字数:5248字

曹植其实也欣赏毒士贾诩的厉害。

在三国历史上,贾诩能够数换主公保全自己,这跟对方懂时务善谋略分不开的。

不过曹植并不会像曹丕那样急不可捺地和贾诩进行近距离接触或请教。

曹操不动声色对这事情不公开化,那么作为底下的人,也要沉默是金才对。

杨修、周不疑在现场的感受颇深。

表面上曹操可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其实曹操不会轻易动摇心中的想法。

他目前是曹操旗下的谋士,那他就安心帮曹操做事好了。

将来曹植若能顺理成章继承曹家基业,自己也就可以过渡到曹植的旗下去当谋士了。

贾诩发现杨修、周不疑在曹植的身边深受重用,而且不曾被曹操猜疑,这让他暗中佩服曹植懂得分寸。

同时贾诩心里头也在暗暗计较,要不要马上投到曹植的阵营去?

毕竟曹操需要建立起威信来。

所以曹操自己所统领的谋士武将只能进行建议,至于做决策的人就非曹操莫属了。

这种情况在曹植那里却是全然不同的。

曹植一向是从大局出发,只要他人的意见是正确的,有助于曹植稳定大局,曹植就会照单全收。

所以两人觉得从长远来看,曹植的成就会比曹操更为厉害。

像这样的话,他们只能够在心里想想,可不敢直接说出来。

曹操自己其实也已经知道,以后的天下是曹植的了。

看着贾诩等谋士对曹植投去钦佩的眼神,曹操的心里头是挺欢喜的。

因为此前曹丕从未得到过同样钦佩的眼神。

所以曹操有理由相信,接下来自己在百年以后,原本属于自己的谋士都会尽心尽力地辅助曹植。

曹操也有了打算,接下来发现哪些谋士无法为曹植所用,那么他在临离开这一个世界之前,就要为曹植扫清障碍。

只有死人才不至于让将来的曹植为难,才可以让曹植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啊!

“你们都停下来,听听子建怎么说。”

曹操发现自己旗下的谋士们争论不休,而曹植一句话也没说,他的心里头当然是感觉到不满的。

像这样的局面,曹操是希望让曹植出出风头的。

而他的谋士们都无关紧要。

曹操一声令下,原先想彰显自己作用重大的谋士们都停止说话了。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向曹植。

曹植却没有马上按照曹操的意思去办。

他笑着说道:“父帅,孩儿以为军师们的意见还有待商榷,不如让他们继续畅所欲言?”

曹植的话,顿时让谋士们显出对他的好感来。

本来可以尽出风头的曹植,此时一点儿也不打算出风头,还希望曹操多给谋士们机会去将想法修正一下。

曹操却摆摆手道:“子建,你就不要过谦了,目前你算是孤的军师祭酒,该由你出声总结的时候,你就出声吧!”

曹操这话也是在敲打别的谋士,希望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

曹植这会儿才当仁不让地开口说出看法。

在场的谋士们此前所提到的观点,曹植刚刚一直在听,并且记在心上了。

此刻他把所有人的观点复述了一遍,再加以点评。

好的观点,曹植直接就给予称赞,至于那些不够全面的观点,曹植也不会纵容,直接给予批判。

而曹植的用词很恰到好处,不管是被赞扬还是被批判,都会让人听了很舒服。

曹操是在场所有人当中最舒服的了。

因为曹植的见解很不错,在庙算阶段,就已经把西凉的诸多势力的头目分析得头头是道。

这说明曹植在守邺城的这一段时间里没少下功夫啊。

曹植说完以后,向杨修、周不疑提出问题:

“德祖兄、文直,你们是不是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呢?”

曹植的分析已经足够全面了,把杨修、周不疑先前的观点加以提炼,还掺入了个人的见解,这让他们觉得再也没有什么意见可提。

所以他们向曹植拱手表示,自己完全赞同曹植的观点。

曹植明明已经有足够好的意见了,依然可以虚心地向杨修、周不疑请教,这样的表现,更是让在场的人们佩服。

贾诩从头到尾观察着曹植的表现,觉得曹植真的是非常不错的主公!

不过他依然不动声色,目前还是要继续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免得让曹操起疑心。

曹操哈哈大笑:“好!子建你太让孤开心了!你以为我军什么时候出发去西凉比较好呢?”

曹植笑道:“父帅,孩儿以为,需要用点小计引得西凉内部生乱,才可以让我军省点力气!”

在谋士里头,能够像曹操一样有眼光的就只有贾诩了。

因为贾诩看得明明白白,曹操一直不肯对外公布他要立谁为继承人,这也是给旗下臣子的考验啊。

像崔琰那样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要支持曹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

这一点让曹操对曹植感到十分满意。

而曹丕一再找贾诩谈事情,曹操尽管睁一眼闭一眼,但他的心里头是极不舒服的。

所以通过这种小事的对比,曹操会发现曹植真的比曹丕更加懂得分寸。

现在若是见异思迁提前表态,怕是会引起曹操的不快,那将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在通过对比之后,贾诩发现自己还是不要轻举妄动比较好。

贾诩是懂得自保的谋士,他深知自己和曹家的人及夏侯家的人是没得比的,他的关系网太简单了,一不留神说错话办错事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贾诩一向是以主公的利益为准则,该说的话他会说,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说。

曹操认为杨修、周不疑可以沉得住气,就是受到曹植的影响。

他不想成为许攸、荀彧那种开始时被曹操重用,到后来却被曹操疏远甚至动了杀机的人。

从目前的会议情况来看,曹操让曹植列席,却没有让曹丕出席,这足以说明问题了。

目前贾诩在曹操旗下做事,还有太多的顾忌,根本不会对除了曹操以外的人掏心掏肺。

另外曹植也想凭着自己的能耐办事,即使有求于谋士,最好还是通过自己招纳的杨修、周不疑来探讨,这样才不会因为与直属于曹操的谋士有过多接触而让曹操猜忌。

阅读三国之植掌天下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