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仙侠奇缘 > 冷剑利刀

第二十八章 书气墨香

  • 作者:帅侠
  • 类型:仙侠奇缘
  • 更新时间:2022-03-22 13:24:51
  • 章节字数:8092字

“这么说,亮哥哥经常和你家那个露露姐飞鸽传书啰?”刀有光探问道。

“你说呢?你不和你家玢美人联系吗?”剑有亮反问道。

“有哪样好联系的,我躲都来不及呢。”刀有光干脆道。

“我们之前在东壁堡考察时,你不是知道有飞鸽传书这个方便的联系方式吗?”剑有亮提醒刀有光道。

“哇!我闻到整个城堡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书气墨香味道,让人顿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剑有亮嗅探道。

“呸!什么狗屁书气墨香,分明是乌烟瘴气!”一个落魄潦倒文人愤愤不平接话道。

“影儿她父母双双去世得早,北姨妈说没必要兴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只要我和影儿合得来,直接办结婚酒。”冷有火解释道。

接着问道:“听闻你家贞妹妹虽然其母亲去世了,起码还有父亲在,哪怕现在人家住你家,亦要有个订婚、结婚流程,是吗?”

“你这个新郎当得轻松,出个人就行了啊。”剑有亮羡慕道。

“到时你订婚、结婚还不是只出个人,难道你还能出个幺蛾子?”冷有火开玩笑道。

“这位兄台怎么称呼?怎会这般愤世嫉俗?”剑有亮向其攀问道。

“好说,在下姓甫,名泰安,我写的书老是被当成禁书,不允许抄阅,不允许付梓,气煞我也!”落魄潦倒文人气愤道。

“那你写的书是不是有违规地方?”剑有亮提醒道。

“什么违不违规,我手写我心,我心表我意,别人凭什么干涉我?”甫泰安傲然道。

“甫兄台,话虽这么说,但现实是很残酷的,除了姓名要避本朝所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皇帝名讳,还不能写六品以上官员,亦不能影射时政,更不能涉及特殊事件,反正不能提及真名真姓真地址,否则一律封书。”剑有亮解释道。

“唉,看来我不适合写书求生存啊。”甫泰安叹息道。

“甫兄台不必自暴自弃,慢慢来,看看那些写书大家是怎么成功的,可以借鉴一下。”剑有亮鼓励道。

“可是,我不愿意写小白文,那样太掉价了。”甫泰安彷徨道。

“甫兄台,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可以把你的想法以隐晦的方式写入书中,只要不违规,又能表达你的意愿,这亦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你说是不是?”剑有亮开导道。

“多谢兄台教诲,小弟懂啦,敢问兄台如何称呼?”甫泰安这才想起问对方姓名,其迂腐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好说,我剑有亮。”

“莫非是‘诗剑少侠’剑有亮?”

“正是在下。”

“好,那我就按剑少侠指点试试看。”

“对嘛,甫兄台早点醒悟过来,早就能出书了,不然,以甫兄台的才气,何必至于到如今竟然一书未成!”一个中年清瘦文人插话道。

“施堡主教训得是,小子回去好好改稿。”甫泰安说罢,作揖离去。

“属下北阀堡堡主施文拜见武宗长主,见过冷剑利刀四少侠。”

“好!烦请施堡主给大家介绍书籍产业方面情况,让我们沾沾书卷气,洗涤一身俗气。”洪武宗安排道。

“好的!属下谨遵武宗长主钧令!”施文拱手道,便开讲道:

最早的书籍就叫《书》、《书经》,是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

由此可推断早在距今四千多年的虞夏时代,就已有了典籍,只是目前尚没有充分的实物作为佐证。

《尚书·多士》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说明商代已有典籍。甲骨卜辞有“爯册”、“祝册”、“工典”等文字,册字象以丝绳或皮革贯穿简牍为一束的形状;典字象两手捧册之形。

另外,从记载和实物都证明商代已有书写典籍的工具和材料,例如笔和竹帛之类。

不过,由于简牍比甲骨更难保存,所以商代的这种典籍至今未能发现。

商周的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最初字数很少,至西周逐渐增多,其中如《毛公鼎》铭文近五百字左右,多属祀典、锡命、征伐、契约等有关的纪事,史料价值很高,已经可以视为书籍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各派的代言人,纷纷著书立说,书籍典册开始大规模流传。

《墨子·天志上》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中国的图书事业经历了短时间的倒退;汉初,“广开献书”之路,许多门类的著作物又相继产生。

直到东汉时期,基本上仍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继续有所发展,书籍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战国至两汉,竹木制的简策,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在战国时代出现了帛书,在后汉又出现了纸书。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书籍的主要形式。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等书,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

后来,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墨子》有“书于帛,镂于金石”的记载。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公元前2世纪,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术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沈括比毕昇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毕昇制造的泥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所有,因此,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翔实可信的。

印刷术发展的五个过程:一是战国时期的铜印。二是晋代时期大规模使用木印来记载事迹。三是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四是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五是拓片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不错,对书籍起源、造纸历程,印刷演变了解得很清楚。”洪武宗赞叹道。

接着问道:“你们北阀堡是如何经营书籍产业的?”

“回禀武宗长主,我们是集写作,推广,印刷,出版,销售五位一体的经营模式,确保作者书籍版权得到保障,读者阅读乐趣得到提升。”

“好!写作与阅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你们北阀堡要为这个统一体提供便利,做好服务,不断为繁荣文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洪武宗指示道。

(本章完)

.

“是哦,我们听你之前说过,反正我们都要去北犼派旗下诸堡看看他们产业运营情况,顺便去帮你接亲,沾沾喜气。”洪武宗答应道。

“那要看你们自己发展,彼此觉得合适,再向双方大人说明情况嘛。”冷有火安慰道。

“咦,既然星哥哥有个贞妹妹在家,星哥哥又在外面和我们大家游历江湖,怎么有时间让彼此觉得合适啊?”刀有光奇怪道。

“不懂就继续去请教沈堡主啊。”冷有火打趣道,引发众人哈哈大笑。

“哎呀!烦死了!”刀有光说完,满面羞红地赶紧躲开了。

洪武宗与冷剑利刀四人达成一致意见,确定先到北阀堡地界,再去冷家庄帮冷有火接亲。

“家母倒是和孙伯父提过,没有下文,现在我与贞妹妹八字还没一撇呢?”利有星无奈道。

“哈哈,那怎么没听说火哥哥订婚,直接就结婚了啊?”利有星诧异道。

接着问道:“北阀堡离你们冷家庄有多远?”

“相隔十余里,如果此去鄙庄,刚好经过北阀堡。”冷有火回答道。

“武宗长主,诸位兄弟,我与北犼派掌门北极淼北姨妈的侄女--赵丽影,按照家严家慈与北姨妈商定婚期快到了,特邀请你们去帮忙接亲,见证我的婚礼。”

“那我们先去北阀堡看看,会不会耽误帮你接亲?”洪武宗关切道。

“耽误不了,还有十来天呢,我是提前回去准备一下,其实亦没什么好准备的,相关礼仪细节都是大人们作主,不用我操心。”冷有火幸福道。

“光仔还在怀念那个南屏堡沈纱堡主教他服装知识的难忘时光呢!”冷有火提示大家道。

“火哥哥,你在讲什么哦?我怎么听不懂!”刀有光假装不明所以道。

阅读冷剑利刀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