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国运拼历史:复活历代皇帝镇四方

第44章 永乐大帝套路

  • 作者:大秦飞天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6-16 20:04:36
  • 章节字数:3814字

赵承安笑了笑,伸手示意:“你说说看。”

兵部尚书金忠斟酌了下,说道:“陛下,太祖皇帝在世的时候,防范北元余孽,是通过藩王戍边。

但结果就是,北元余孽虽然知道藩王们勇猛,还是会经常冒险抢掠边境城镇。

兵部尚书金忠会意,当即说道:“陛下,让大将戍边,也无法解决北元余孽屡屡进犯的根本问题。”

只有两三万兵力戍边的话,他们不会怕你。

为了抢夺财物,他们敢跟你两三万人马打上几场。

在他看来,朱能是永乐帝亲手培养起来的,对永乐帝忠心耿耿,完全不需要担心什么。

其他大臣则没有出声,他们觉得这种事情,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

毕竟朝廷发兵去边境平叛,其实就和打外国差不多了,没有打内陆地区那么简单。

“陛下,臣觉得,成国公镇守边境,甚妥!”

打不过,他们就马上跑。

你只有三万兵力,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跑走。

戍边,没有十万兵力镇守,是不可能镇住北元余孽的。

只有十几万兵力镇守边境,他们才不敢冒险,才不敢进犯秋毫。

但十几万兵力镇守边境,吃的、穿的、用的,这些补给,该怎么给他们补充?

光是常年给这么多人运粮,就是一个难题。

北方自宋元以来,常年的战乱,已经导致北方经济凋敝,民生衰败。

如今北方百姓家种的粮食,北方的官田种的粮食,只能保障北方百姓有口饭吃。

所以,北方边境将士所需的粮食,就只能从南方运过去。

每年从南方,运送十几万人一年的粮草,到北方边境,这需要耗费多少财力、人力、物力?

两年、三年、五年、十年,又要耗费多少人力、财力去运粮给北方边境?”

殿内的大臣们,顿时沉默了下来。

片刻,兵部尚书金忠再次开口:“所以我们还是要解决根本上的问题,才能阻止北元余孽进犯。”

礼部尚书郑赐看向金忠,问道:“何为根本上的问题?”

兵部尚书金忠斟酌了下,才道:“根本上的问题,就是让北方民生复苏起来。

只有北方也和南方一样,富足起来。

只有让北方有余粮,用北方的余粮来供给北方戍边将士所需,才不会面临每年要大量从南方,给北方戍边将士运粮的问题。”

赵承安满意地点了点头,问道:“如何才能让北方的百姓有余粮?”

这时,户部尚书夏元吉开口道:“大力发展北方经济,让北方加速富足起来。”

赵承安呵呵一笑:“朕继位以来,给北方的扶持政策,不少了吧?

这两三年,北方经济发展如何?

发展的还是太慢了,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恐怕再有五十年,北方百姓才能变得富足。

五十年啊……这五十年,北元余孽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大臣们再次沉默,一时对于这种问题,也感到头疼。

赵承安觉得,铺垫了那么多,是时候当着众臣的面,正式提出迁都了。

于是,看了眼户部尚书夏元吉、兵部尚书金忠、礼部尚书郑赐、内阁首辅解缙等文臣,示意可以开始进行终极表演了。

这些人,都是提前跟永乐帝商议过迁都,并且赞成迁都北平的。

户部尚书夏元吉会意,忽然朗声道:“陛下,北方积贫积弱已久,想要快速复苏,唯有迁都北方。

迁都,才能使北方经济在最短的时间内复苏。”

(求鲜花,拜托了)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翰林学士胡广立即发表自己的看法。

所以在场的大臣们,个个都是人精,知道眼下讨论戍边之事,只是开胃菜而已,不想浪费口水。

赵承安也在这时,看了眼兵部尚书金忠,示意对方可以开始表演了。

赵承安微微颔首,接着,又看向大臣们,说道:“朝廷派大将戍边的话,该派出多少兵力才合适?

三万?五万?还是十万?

朕曾经镇守北境多年,对于北元余孽的德行极为清楚。

由于朝会之前,永乐帝为了给众臣打预防针,所以刻意把迁都的事,给透露出去了。

兵部右侍郎刘俊也立即表态。

明面上在说派朱能戍边是大材小用,实际上是在提醒永乐帝,朱能已经身居国公高位,再去常年戍边,将来若是叛变,会对朝廷造成极大麻烦。

毕竟历朝历代以来,常年戍边的大将,最终反叛的事也发生过不少。

“陛下,成国公乃是我大明右柱国,如此镇国大将前去常年戍边,岂非大材小用?”

大将在军中威望很高,如果常年在一个地方的话,那想要培养出效忠于自身的势力,绝对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边境的大将反叛,对朝廷来说也非常麻烦。

哪怕藩王们斩杀了不少北元余孽,他们依旧死性不改,为了抢夺财物,依旧经常冒险行事。”

“你说的没错。”

阅读国运拼历史:复活历代皇帝镇四方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