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春秋晋国风云

第56章援粮风波泛舟之役为义举恩将仇报是晋侯

  • 作者:千里草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11-23 05:49:22
  • 章节字数:6034字

晋国人那个感激啊,据说,在接收秦国粮食中,许多晋国大夫和百姓涌向埠头,先是对着秦国粮船行跪拜之礼,再从粮船上搬卸那救晋国人民生命的粮食。

有一个叫庆郑的晋国大夫,他亲眼目睹了这个感人场景,知道这样的场景必定青史留名!

是的,历史记载了秦国的这次友好行动,史称“泛舟之役”。这个役,可不是战役,只是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场景,黄河岸边两国军民一起运粮的感人场景。

史料记载,整条黄河河道挤满了来自秦国的运粮船。秦穆公确实是很厚道的,他甚至将战略储备粮都拿出来了。

秦国因为去年全力支持晋国,将战略储备粮都用光了,所以日子非常艰难。

艰难困苦中的秦国想起了晋国,秦穆公立即向晋国求援。在秦穆公看来,晋国肯定会输送粮食给秦国的。

晋国使者到了秦国,秦国人一片哗然:什么?你们晋国佬前番答应割让河西五城,答应了四年了,一寸土地都没割让,此时居然还有脸来求援?

这种白眼狼,不要睬他。让晋国佬自生自灭吧,最好是年年饥荒,饿死他们,谁让他们背信弃义?

但奇迹也许是能发生的,只是不在此时而已。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了严重饥荒,许多地方庄稼颗粒无收。偏偏这一年,秦国却获得了大丰收。

求援信还是穆姬亲笔写就的,她认为这一次自己的亲兄弟晋侯会做出一件令她欣慰的事。毕竟,对这个弟弟,她曾经是失望过的。

穆姬曾经在晋惠公来秦国寻求支持,希望秦国助他回国即位时,要求这位弟弟团结众兄弟,将流亡在国外的众兄弟都召回国,同时嘱咐他关心自己的亲嫂子贾氏。

结果呢?五年了,非但一个兄弟都没被招回来,当上国君以后,晋惠公居然还把贾氏搞到了自己床上!

穆姬非常生气,但终归是无可奈何。这一次,她相信这个弟弟应该会做一件令她欣慰的事了。

收到姐姐穆姬亲笔信的晋惠公,立即作出了决定:援助秦国。

但他的命令还没出宫,有一个叫虢射的大夫便表示了反对意见:主公,不妥!

不但虢射表示反对,郤芮这样的上卿也表示了反对。晋惠公无奈,只好召开朝会,大家共同讨论是否要援助秦国。

一开始,许多大臣都认为,去年这个时候,正是秦国给了晋国无私的援助,使晋国人民渡过了难关。现在正是需要晋国回报秦国的时候,这还有什么可以商议的?

尤其是大夫庆郑,他是亲眼见过去年秦国无私援助晋国的泛舟之役。此时在朝堂上,庆郑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言论:

“主公,去年我国饥荒,正是秦国的援助,使我国渡过了难关。如今秦国饥荒,正是向秦国报恩的时候啊。”

大夫庆郑看来也是一个口才一流的人才,他继续道:“如果我们眼看着秦国受灾而无动于衷,那叫不仁;不援助秦国,这叫无德;因此而激怒秦国,这叫不智。我们怎么可以做不仁、不智、无德之事呢?”

晋惠公听着便很不开心,见大嘴巴庆郑还要继续说,大夫虢射出班发言了。

他看着庆郑冷冷道:“仁义道德,讲在嘴上谁都会,但这真的是在为晋国考虑吗?大夫可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中华成语库一个大家熟悉的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典故于此。

原来,古人也是经常穿皮衣的,而且是真皮制作的。当然,不是谁都穿得起的,不是谁都有资格穿皮衣。必须是有钱且有地位的人,才穿得起皮衣,才有资格穿皮衣。当然,这个皮衣是直接用兽皮加工而成的。

怎么穿呢?正常的的人当然是正穿,即将有毛的一边露在外边。由于毛经常露在外面,所以往往容易损坏。

据说,有一个人为了保护皮衣的毛,便将皮衣反穿。这种穿法显然很另类,于是有人问他:你神经病啊,皮毛怎么是这样穿的啊?

那人一本正经解释道:“这样穿,才可以保护皮毛啊。”

结果人家哈哈笑道:“那你这样穿,岂不是容易将皮给损坏了啊?如果皮坏了,那毛岂不是也脱落了啊。”

这便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

虢射接着道:“河西五城之事相比皮,粮食援助相比毛。大家都知道,主公为长远计,已经不愿割让河西五城给秦国,因此已经背负了失信之名。

既然主公甘愿在割让河西五城这样的大事失信于秦国,现在又何必再去计较区区粮食援助这样的小事呢?

秦国会因为主公给予粮食援助,而对主公曾经失信于河西五城之事不予以计较了吗?”

庆郑还想着争辩,谁料这个虢射却是一个口才超一流的大夫,他根本不等庆郑开口,继续道:

“显然,主公此时援助秦国以粮食,根本不能减轻秦人对主公的怨恨。

现在两国关系已经不友好了,我们要做的是为此而作好准备,而不是靠施以小恩小惠幻想秦人对主公友好。

既然不友好了,那便是敌对,既然是敌对了,那便要想方设法消弱他们,打击他们!

现在老天惩罚他们,主公何不抓住机会,趁秦国受灾,出兵教训他们,让秦人对晋国产生畏惧之心呢?”

庆郑还想说,晋惠公一拍桌子道:“此事就这样定了,谁敢再提援助秦国一事,严惩不怠!”

这就是会议的最终决议么?不,这只是决议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便是将出兵教训秦国的时间确定下来。

史料记载,晋国非但没有给予秦国粮食援助,反而趁秦国闹饥荒,举重兵突袭秦国。

可怜的秦国真是倒了血霉,在天灾和人祸的双重打击下,损失惨重!

不,秦穆公只是明智而已。他知道,凭目前秦国的实力,哪能够跟强大的晋国叫板?

百姓可怜呐,寡人作为国君,心中知道百姓的重要,晋国百姓也是百姓,寡人实不忍看着百姓受难。如果寡人因此而报复晋国,那岂不是与晋侯同样无道?”

于是,秦国的粮食援助计划得以通过,然后是秦国的粮食整船整船运向晋国。

可以说,正是在他的时期,秦国迅速得到发展,一跃而成为西陲霸主,成就了他春秋五霸之一的伟业。这些,我们在秦国故事里详细讲述了。

但老天却貌似对秦国并不怎么待见。因为转眼到了第二年,即公元前646年,秦国却发生了大灾荒。

奇怪的是,风水轮流转,这一年,晋国却是大丰收!

秦国上下对晋国义愤填膺,但秦穆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绝对不是愣头青。秦穆公认真分析了一下形势,耐心对群臣道:“晋侯无道,但晋国百姓难道也要为他而付出代价吗?

看着自己的人民处于苦难之中,晋惠公坐不住了,向齐国求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啊。那,就向邻居秦国寻求帮助吧,有姐姐穆姬在,或许可行。

晋惠公的失信,是完全有底气的。怎么着?寡人就不给你秦伯河西五城,你难道还敢来抢?

此外,秦穆公的夫人穆姬,也是一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晋国公主。作为申生的姐姐,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很清楚自己在两国关系上的重要作用,那便是倾力维持秦国与晋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只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秦国人对晋国失信之事貌似并不追究,秦穆公真这么大度?

在穆姬看来,既要维护秦国的利益,也要维护晋国的利益。如果因河西五城之争,导致两国刀兵相向,既破坏两国关系,更可能因秦国战败而使秦国处于危机。

目前情况下,秦国想要战胜晋国,除非发生奇迹。其实,在整个春秋时期,秦国一直被晋国压得死死的,逼得秦国最后只能不断往西发展,而无奈地止步于黄河。

对秦穆公来讲,尽管你晋侯无道,但寡人却心系百姓,哪怕不是秦国的百姓,关心民生疾苦,是为君之道啊。

秦穆公所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这种善举,令他声名远播,有志之士纷纷来秦国发展,使秦国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人才!

阅读春秋晋国风云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