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大宋何所有

姓蒋还是姓汪

  • 作者:猛男与拖拉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3-08-29 14:50:16
  • 章节字数:4976字

姚枢和许衡不是单枪匹马去的关中,而是带着整个团队去的,忽必烈南征大理结束后得到消息,经过两年治理,陕西河南之地民生恢复很快,百姓生活逐渐安定下来。

有军功又有政绩,忽必烈再次遭到来自和林的压力,贵族们又开始对忽必烈指指点点,说他身边聚集着一批汉人,在汉地实行汉法,丢掉了蒙古人的传统,忘了初心。

在身边人不停提醒忽必烈有异心的情况下,蒙哥终于坐不住了,南宋宝祐五年三月,蒙哥下令免去忽必烈所有职务,并派和林的宫廷官员阿蓝答儿前往陕西河南之地设立“钩考局”,要查查忽必烈的经济账。

此次受封后不久,忽必烈南征大理,临行前派姚枢前往关中担任劝农使,恢复关中生产,另一位谋士许衡同往关中担任京兆提学,恢复当地教育。

虽然钩考局停了,但不代表蒙哥就恢复了对忽必烈的信任,忽必烈在陕西河南设立的安抚司、经略司、宣抚司等等派出机构被全部裁撤,所有原金莲川幕府成员都被免职,之前苦心经营的陕西河南战略基地就此失去。

弟弟管理汉人深得人心,蒙哥虽然不打算收拾弟弟却也不敢轻易再把他放回汉地。于是回到和林之后忽必烈很长一段时间毫无作为。

金莲川草原位于桓州以东,有山有水草场肥沃,是漠南一处绝佳的牧场,境内有平坦道路经宣德(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直达居庸关进入中原汉地,既满足了忽必烈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又方便了他处理中原政务,可谓一举两得。

当时蒙古已经占据金国故地和四川一部分领土,在其统治区域内存在着大量中原儒学官员,为了稳定统治封地,忽必烈也在身边聚集了一批饱学之士,为其处理中原事务出谋划策。由于地处金莲川草原,这群人被称为“金莲川幕府”。

京剧《沙家浜》里面有一处《智斗》的桥段,说是新四军联络员阿庆嫂在面对国民党不同派系时反复斟酌,对蒋介石派尚可合作,对汪精卫派必须保持隐蔽,最终阿庆嫂成功将反动派全部忽悠,掩护了战友。

智斗能胜利,主要是阿庆嫂摸清楚了反动派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而忽必烈灭大理北归之后,蒙哥却突然发现,已经看不懂这位弟弟到底是姓汪还是姓蒋了。

没有作为就没有作为,总比收到猜忌惹祸上身强,然而南宋宝佑六年正月,在和林刚刚放牧射雕还没一个月的忽必烈接到命令,立即率军随大汗南征。

大汗二弟忽必烈同志在当时的蒙古帝国拥有着特殊的地位:总领漠南汉地。

随着矛盾的日益加深,忽必烈也意识到处境的危险,于是在身边谋士姚枢建议下交还了漠南的政务,只留下军权,不再过问政事,减少与蒙古贵族之间的矛盾。

忽必烈交还政务后不久,蒙哥分封诸王,将关中地区封给了忽必烈,接着又任命忽必烈管理河南,于是陕西河南这两块金末故地又成了忽必烈的新地盘。

被问责被查处的都是自己的亲信,忽必烈派使者多次前往陕西钩考局求情均无果,为了给亲信减刑甚至凑了不少钱交给钩考局,算是偿还钩考出的欠款,但钩考数额巨大忽必烈的钱杯水车薪,再这么下去,忽必烈在陕西河南两地的金莲川幕府谋士怕是要被全部翦除。

形势万分危急,忽必烈远在金莲川干着急没办法,又是谋士姚枢向他建议,速速把老婆孩子送回和林居住,接着由忽必烈自己亲赴和林觐见蒙哥,用亲情感化蒙哥的猜忌,方可渡过难关。

犹豫再三,忽必烈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只好上梳蒙哥希望放弃一切权力回和林居住,多次上梳后终于获准,南宋宝佑五年十二月,忽必烈带着全家回到和林,蒙哥设宴招待,忽必烈连续给蒙哥敬了三杯酒,前两次敬酒蒙哥不为所动,到了第三次敬酒时蒙哥忍不住感动落泪,忽必烈受此感染也是泪流不止,兄弟二人总算和好,蒙哥下令取消钩考局,不再追究忽必烈在陕西河南管理失职之过。

常年与汉人混迹在一起的忽必烈,思维开始有些“汉化”了。蒙哥虽然封了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事务,但蒙古在中原汉地其实还是有一套行政班子的,就位于金国原中都,三省六部枢密院一应俱全,这套班子日常事务向忽必烈汇报,重大事务既向忽必烈汇报也向蒙哥汇报。忽必烈由于长期受身边谋士影响,采取了一系列“薄赋税、轻徭役、劝农桑”的政策,而当时中都官员很多都是蒙古贵族担任,根本不懂中原文化,对忽必烈的那套方式也有诸多抵触,渐渐地,忽必烈与蒙古贵族之间产生了矛盾。

忽必烈在漠南总领汉地事务,类似于之前木华黎的职务,但由于中原地区远离漠北,长居和林毕竟不便,于是就选在铁木真曾经常去避暑的金莲川草原作为其驻地。

蒙古帝国实在是太大了,古代封建社会又缺乏先进的通讯技术,根本无力管理如此庞大的疆域,从大理或者莫斯科往首都和林报送一份文件往往要超过一个月,等大汗做出决策黄花菜早就凉了。基于此种现状,蒙古只能采用分封制,把疆域分封出去,在封地之内可以是各王室宗亲自己的汗国,由可汗自己统治,但对外必须统一,蒙古只有一个大汗,所有封地大小官员宗室诸王都是大汗的臣民。

术赤系去了钦察草原建立了金帐汗国,察合台系在中亚建立了察合台汗国,窝阔台系丢了汗位之后蒙哥并未亏待,除了部分政变时处死的王公外,其他的如阔端等人都进行了分封,沿河西走廊到新疆再到哈萨克草原都是窝阔台系王公的势力范围。

南宋宝祐二年正月,忽必烈率部北归,留下兀良哈台镇守大理。南征大理回朝后,忽必烈并未回到和林,而是回到了金莲川草原(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一带。

旁系王公都有分封,自己亲弟弟也不能少,二弟忽必烈分封到漠南汉地,三弟旭烈兀暂时代理波斯地区所有军政事务,幼弟阿里不哥跟随自己待在和林。

一切看起来井井有条,但时间一长蒙哥发现,管漠南的老弟忽必烈路子有点儿走歪了。

钩考就是审计,根据钩考结果对官员进行问责处罚。钩考之事原本在中国自古以来并不罕见,可蒙古人西征之后,从波斯那里学了一套“忽尔扎”制度,规定钩考结束后,如所钩考官员出现重大贪腐问题,钩考局可直接便宜从事,无需向上奏明便可直接对当事人处以贬官、流放甚至死刑。

阿蓝答儿此行明显是冲着忽必烈而来,短短数月之间疯狂罗织罪名,有的没的全都算上,忽必烈在陕西河南的金莲川幕府谋士很多都被撤职、关押甚至殴打致死。

阅读大宋何所有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