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第264章大考来袭

  • 作者:共赏清歌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9 20:58:12
  • 章节字数:9238字

很快,宫中就传出了消息,陛下欲立贵妃邓猛为后,只是先皇后大丧,要等一个月之后,才能正式定下名分。

这也是为了保护邓猛,免得将来有人说她过于迫不及待。

得到郾太后的消息,邓猛也长出了一口气,在陛下心中,她终究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反观田觅,若是一出宫斗剧,把她放在皇后的位置上,恐怕活不出三集。

刘志承诺封她为妃,若是能诞下皇子,还能更进一步,位列四妃之一。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不久,郭婕妤也查出有孕,为后宫更添喜讯。

而邓演却进退有度,正直无私,是国之良臣,孰优孰劣,一眼就能见高下。

而且他与邓猛之间也一样有感情,只是这种感情与田觅之间那种纯粹的男欢女爱不同。

他还有百废待兴的国家,还有错综复杂的朝堂,后宫中女人众多,即便是宠爱,也不可能只给她一人独有。

所以,从始至终,他从未想过要让田觅当皇后,一来她没这个能力,二来她确实不适合。

邓猛欣慰之余,也怅然若失,陛下对她的恩宠也没断过,可偏偏到现在为止,就再也没了音讯。

只能说,是她命中注定的吧。

最开心的莫过于郾太后了,哪个母亲都希望看到儿子开枝散叶,子孙满堂。

朝廷上下也格外高兴,只要后宫中不断的有人在怀孕,就证明大汉气运衰弱的流言不攻自破。

即使这两位不能生下皇子,后宫美人那么多,总有一人能生下继承人的。

整个夏天不但宫中喜讯频传,全国上下也都风调雨顺,没有出现大的洪涝灾害。

之前民间有传言,说雪灾之后必有旱灾,搞得朝廷内外都神经紧张,各地都早早的开始蓄水预防。

现在终于平安度过,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夏末,如期举行了封后大典。

邓猛的皇后册封大典十分隆重,比之当年梁女莹的仪式规模,更胜三分。

庆典在南宫崇德殿前举行,文武百官都到场参加,郾太后亲自为她授予了皇后金印。

随即是开宗庙,将皇后的名字写进去,再由大国师张道陵,为新任皇后祈福。

庆典之后召集宗室命妇和各个有品级的夫人,在芳林园举办了盛大的宴会。

与此同时,刘志下诏封国舅邓演为承恩公,宣夫人进为一品,就连杨宜也封为阳城君。

只有其继父梁纪,因为受到梁冀一家的拖累,没有得到任何的封赏。

尽管无实权,也无世袭的特权,但这份荣耀依然让人羡慕不已。

而邓演却愈发低调,幸好邓家人口简单,除了一个调皮捣蛋的邓远之外,其余几人的性格都不张扬。

邓远如今也十六岁了,确定了出仕无望,干脆把兴趣转到了学做生意上。

现在白日里在学校读书,晚上跟在酒庄里当学徒。

这是邓演给他提的的条件,不管决定做什么,都必须要先读好书。

邓家一直经营着陛下的酿酒作坊和酒庄,因为是独家经营,所以生意兴隆,日进斗金。

在京师和各州府都有分店,有皇家背景,自然不用担心亏损,何况他们做的全都是达官贵人的生意。

邓演如今既要办学校,又要腾出精力来经营酒庄,确实十分的辛苦,若将来邓远能够分担一部分,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皇后册封仪式之后,时序便已经进了八月,金风送爽,桂花飘香,大汉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正式开始。

三年前的那一次考试,实际上并不成熟,只能说是一次探索之举,也是从举察制度到考试制度的转型。

如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科举,经过三年来的层层考试,有资格到京城参加殿试的,总共也只有三千多人。

由于童试时报名人数太多,又良莠不齐,所以各地采取了加大考试难度的办法。

其结果很惨烈,直接在第一关就刷下来一半还多,以至于后面的县试和州试,不得不放宽条件。

就这样,能够顺利走到京城的,也只有这么多。

从正月之后,就有些外地考生陆续往京师赶了,一部分是想路上趁机游学,还有一部分是想早点到京城来探探路子。

总之,夏天的时候,到达京城的考生就已经占了一多半,有些世家子弟寄住在本家或者亲朋家中。

而另一些出身寒门甚至是商家的考生,就只能住在客栈里,一时之间,京师但凡像样点的客栈,都住满了人。

当然,财大气粗的也会自己租赁房屋居住,这样要方便得多。

这些考生每日里都会参加各式各样的集会,有的是文士之间举办的,也有些达官贵人的宴会,也就是广撒网,结个善缘。

说不定其中哪个金榜题名,一飞冲天,将来要是出息了,也能有个香火情。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部分学子因为文采出众,赋了首好诗,或者做了篇好文章之类的,

立刻就会名声大噪。

马上就会被引荐给豪门大户,或者是名宿高士之类的,这种事情都是两厢情愿,双方获利。

对于豪门来说,这就跟以前眷养门客,或者是收容附徒一般,赌的就是对方日后的前程。

这也是壮大家族的一种方式,而对于考生来说,能够受到当权者的青睐,以后在官场上就要顺遂得多。

否则无依无靠的,光是自己孤军奋战,何年何月才能出头。

这些流传的诗集文章,刘志案头也都有,没事翻了翻,有几首诗还真不错。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保证每首诗都是本人自己做的,也不排除花钱请人带笔,就为了扬名立万。

这些都是虚名,将来考试的成绩才是硬道理。

何况有的人诗才敏捷,一做诗就才思泉涌,可偏偏写文章却不行,策论更是一塌糊涂。

会写诗,但不会当官的人,后世比比皆是。

相比起来,刘志反倒觉得,汉代重策论轻诗文,在考试中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为文人,可以去做一些文职,也可以去做老师或者专职诗人,但若是去做行政长官,甚至是带兵打仗,那只能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场灾难。

也因此,刘志在确定科举制度之后,完全关闭了举孝廉的制度,却部分地留下了征辟制度。

就是为了给有特殊才能的人,留下一个进阶的道路。

只是征辟制被严格化了,要求也很高,如果确实有某方面的超卓才能,征辟之前,也要经过相关专业人士的特殊考试。

只有合格以后,才能得到任用。

而且征辟制度,都是有特定的官职,不是什么样的官职都能担任的。

所以在科举这一块,刘志始终将策论的地位放在第一位,有行政才能或者刑狱才能,更适合为官。

考试的日期定在八月初八、初九这两天,是由钦天监和太史令共同算出来的吉利日子。

刘志觉得正好,考完后刚巧可以在八月十五这天放榜,正合了后世蟾宫折桂的典故。

今年的考试与去年相比,更加隆重也更加正规,至于地点,同样是在太学中。

没有任命主考官,由他自己挂名兼任,但却同时任命了三位临时副主考。

一位是翰林院主编胡广,一位是国子监祭酒,另一位则是秘书省大学士尹颂。

这三个人各代表了一类势力,翰林院和国子监都偏清流,尹颂则代表了朝廷文官集团。

当然朝廷大佬这么多,一品大员也有好几位,之所以选择尹颂,一来他为人刚正不阿,不会徇私舞弊。

二来他是个独臣,刘志也有意让他通过这个机会,培养一些门生,免得过于势单力薄。

毕竟朝堂之上讲究的就是个平衡,但如何平衡,认真说起来十分复杂,可要往简单里说,就是一句话:锄强扶弱。

就如同为果木修枝一样,谁太强就要压一压,修剪掉一些枝桠,而太弱的就要为它打开光路,通过种种手段扶持,逐渐让它强壮起来。

最终才能长成一颗营养均衡枝繁叶茂的大树。

考试的规则也重新颁布了,随机调动了城门校尉和执金吾轮流站岗。

入试前要统一搜身,不许携带任何多余的物件,考场内会统一提供笔墨纸砚。

午餐也由官府统一供应,就连上厕所的地方也有专人监视。

考题更是由皇帝亲自掌握,直到最后一刻才由御前侍卫押送到考场中,可以说保密工作绝对是做得很到位了。

考试之前没有任何办法徇私舞弊,因为题目还在刘志的脑海中,并没有记录下来。

三年前刘志就曾经下诏公布,考试必须用正隶书,也就是官方规定的字体。

收卷后,刘志参考了现代高考的方式,将名字用白蜡封了起来,阅卷完成之后才能解封。

这一次阅卷,除了太学的博士和翰林院的众编修之外,秘书省和中书省也派出了部分官员参与阅卷。

八月初八,整个帝国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太学门口。

晨曦中三千多名考生,按照抽签抽到的编号,整齐的列队入内,在搜身之后将按照编号进入相应的考场。

考室共有六十多个,也幸亏太学本来就够大,能容纳得下这三千多名考生。

随着角楼的钟声悠扬响起,全城人都屏息以待,刘志下令,这两日城中各处不得喧哗吵闹。

凡是打扰到考生的,不问缘由,一律先抓起来再说。

其重视的程度,与后世的高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志个人觉得,与公务员考试倒有几分相似之处。

都是一考定生死,能够直接进入国家机构任职。

初八考三科,第二天初九日再考三科,与明清科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天考完之后,考生可以出考场回家休息,第二天继续考试。

而明清时候的科举考试,是关在一格一格的小厢房里,吃住都在里面,一考就是三天。

刘志认为这样有个很大的弊端,如果因为吃睡不习惯,影响了状态,很可能会发挥失常,白白耽误了考试。

反正只要保密措施到位,在不在考场过夜,真的无关紧要。

初八的晚上,太学附近的各处客栈热闹非凡,许多人都将当天的答案抄了出来,相互比较。

尽管还不知道朝廷的标准答案,但考得好与不好,相互之间一看还是有个大概。

不过第一天的考试主要都是经学和算学之类的基础知识,在分数的占比中不是特别高。

关键还是要看明日的策论文章,至于之前传的沸沸扬扬的诗词,到底明天会不会考,还是个未知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但同样的,她的优点也正是她最致命的缺点。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邓猛也逐渐成熟起来,完全能够担得起后宫之主的责任。

她心性坚定,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用不着刘志替她操心。

那时她就知道,她和刘志之间,永远是她付出更多,爱得更多,所以没有资格去争。

刚开始,她不明白兄长的叮嘱,也曾一度沉溺在他的温柔中,直到现在,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有孕在身的田觅,自然也受到了朝廷内外的关注,为了安抚她,让她安心养胎。

反而更接近于一种伙伴与亲人的关系,细水长流。

何况皇后与宠妃不同,还关系到了朝堂的格局,田觅的父兄都是无能贪婪之辈。

这样的性格,适合嫁一个小康之家的文士,风花雪月,不愁吃穿,却也不用担心内宅斗争。

可现在,她却因为父辈的欲望,阴差阳错进了宫,还得到了帝王的宠爱。

田觅是个典型的娇娇女,柔弱清纯,是一朵温室里的花朵,能够激起男人的保护欲。

如此盛宠,可不是任何女子都能承受得起的,要是她不能迅速蜕变,适应残酷的宫中生活,恐怕结局难料。

刘志也知道她性格柔弱,尽量给了她庇护,可他毕竟是皇帝,不可能把心思都放在一个女人身上。

当初诛杀梁冀之后,刘志曾经给过她选择的机会,那时候,兄长就说了,如果她执意留在皇帝身边,就要学会隐忍。

学会永远都在那里安静的等待,不争不妒,不骄不躁,等着刘志每次回头,她都在那里含笑静待。

阅读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