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12 十二章 明堡宗与明代宗

  • 作者:迴梦逐光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3-09-20 16:23:07
  • 章节字数:9860字

他们怎么受得了。

定了亲的赶紧退亲;结了亲的商量合离。

与此同时

直到听到近亲生子的危害,他们乐不起来了,古人为什么爱结姑表亲、姨表亲,还不是因为知根知底,希望孩子们能有个好归宿,结果突然告诉他们所谓的知根知底其实就是一个未知的火坑。

提起义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明朝的谈允贤大家肯定知道。她两都是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其他两位分别是晋代鲍姑和宋代张小娘子。

义妁能在历史上留有一笔是因为当时王太后年老病重,汉武帝听人说起义妁医书高超,派人专程暗访,结果证明义妁不但擅长内科疑难杂症,而且对外科、针灸也颇为精通,便诏她进宫给王太后治病[1]。

刘彻忽然有点内疚,他前段时间还想过废后来着。无后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太致命了,临近而立之年还未有子,其实他也是着急的。

不过若是生的孩子如天幕说的那般,不是身形有异就是痴傻,那还是不生的好。

人群中有大臣偷偷拭泪,喃喃道:“竟是如此吗?怪不得,怪不得啊……”

相熟的人家默默地拍了拍他的肩,无声安慰。同僚家中儿子娶的便是表妹,生的孙子是个痴儿,七八岁了说话还不利索,呆呆傻傻的。

陈姣一个学中医的,自然是听过义妁这位女中扁鹊的大名。当即就把她留下,陈姣理论丰富,义妁有经验,擅长古法制药、针灸,两人以医交友,很快就成了至交好友。

没过多久,两人一起在长安开了一家医馆。以当时西汉的医疗水平,两人合开的这家医馆可以说是包治百病,药到病除。】

义妁,刘彻将这个名字在心底过了一遍,他记住了,稍后就派人去找。能名流千古的名医应该比宫中的太医强吧?

不过他现在还是更想听怎么才能弥补帝国双壁早死的遗憾。

眼巴巴JPG。

明朝

朱元璋眼前一亮,“这个谈允贤是明朝哪一年的人?派人去查一查。”都是四大女名医,提义妁没人知道,提谈允贤却是众所周知,看来这个谈允贤医术很高明啊!

**

顾清瑜正念着,突然直播间炸起了烟花,有粉丝给她炸了烟花,本来想说声谢谢打赏,一看弹幕,怔住了:

【又酸又菜:主播主播,这个谈允贤是不是《女医XX传》里杭皇后的原型?】

【嘻嘻哈哈hh:楼上小学生吗?那部剧硬洗瓦剌留学生,一看就知道是瞎编的剧情,居然有人当真!!】

【梦回睡觉: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把《女医XX传》当成历史吧?那可是瓦剌留学生明堡宗耶。】

【一不小心捡到爱:楼上不知道别瞎科普,人家叫明英宗,大明战神,英雄事迹一箩筐,比较著名的事件有天子叫门(狗头)。】

【蒙娜丽莎的苦笑:楼上不好意思,四十米的大刀没收住,厚葬友军。】

【噫呜呜噫QAQ:同厚葬。剧里把朱祁钰黑成翔就算了,居然敢把堡宗洗成白莲花,辣眼睛(地铁老爷爷表情包)】

【沧海一声笑:你们真会读史吗?《明史》是满清写的知名秽史,里面有东西多少可信?土木堡之变是灾难没错,但整个事件疑点重重!

当时英宗朝庙堂分为皇帝厂臣、武将勋贵、文官集团三股势力。

然而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几乎被一网打尽,文官集团虽然首脑重创,但以于谦为首的替补官员很快接过棒子蚕食了勋贵集团的地盘,霸占了整个朝堂。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你们的于大人开了“巡抚领兵”的伪祖制,让文官集团掌握到了兵权。导致后来的武将除了依附文官之外,就没有别的出路了。

《明秽史》和《明实录》之所以没讲英宗北狩的细节,是因为没有明朝这帮狗B文官跟着去吃苦受罪。

后来迎回太上皇难道不是为了利用他搅乱政局以求浑水摸鱼?不管怎么说,朱祁镇活下来了,从被俘开始,用不卑不亢的气度折服了许多打败他的蒙古人,甚至还交到了不少朋友。换成你,做得到?[2]】

【嘻嘻哈哈hh:我的妈呀,堡宗还真有粉啊,活久见。】

……

就这么一小会儿已经吵得不可开交,顾清瑜不得不出来阻止:

【宝贝们冷静冷静,清清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谈允贤是不是杭皇后原型呢?景泰帝朱祁钰死的时候谈允贤还没出生呢,朱祁镇死的时候,谈允贤才三岁。

综上,女名医谈允贤不可能和这两位皇帝有关联,历史上的杭皇后另有其人。而且《女医XX传》就是虚构的啊,人家都说了如有雷霆纯属巧合。

至于堡宗…哦不是,明英宗和明代宗两位皇帝到底谁黑谁白,史书自有定论。如果说史书不可信,那真相就只有当事人才知晓了。

我们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说史书记载的不对也没有信,不是吗?

历史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不确定,所以才有争议,有话题度。不过咱们这个直播间是推书的,不是历史辩论直播间。

文明交流可以,吵架不可以,这次就算了,再有下次清清只能使用权限踢人。】

【嘻嘻哈哈hh:好的清清,清清继续!不要让堡宗…哦不是,明英宗坏了今天的推文(呲牙)】

顾清瑜抿唇憋笑,论阴阳怪气,中国文字排第二,没文字敢论第一。

弹幕速度太快,各朝又是刚接触简体汉字,还不能一目十行,故很多人都没看懂发生了什么。

唯有少数人捕捉到了关键词,抽茧剥丝发现其中的内涵。

比如明朝本朝人。

朱元璋:“朱祁钰、朱祁镇,老四!出来解释一下。”按照他编写的家谱,高瞻祁见佑,这两伙子定是朱棣的后代无疑。

那么问题来了,他可从来没有想过传位给老四的想法,老四家的后代怎么成的皇帝?

朱棣这时还没有夺位的想法,闻言一脸懵,“父皇,儿臣也不知道。”

“父皇,天幕提起英宗,先是称堡宗然后又改口英宗,语气怪怪的。”

“对,还有天幕上会滚动的文字。称《明史》是《明秽史》,满清写的。这清是咱们明以后的朝代,李唐、赵宋,这满清难道是姓满的人建立的朝代?”

“瓦剌留学生明堡宗。”

“还有土木堡之变、武将勋贵被一网打尽。”

“英宗北狩,吃苦受罪。”

“我记的那句是迎回太上皇,还有什么被俘,折服了打败他的蒙古人。”

老朱儿子多,一人记一句,把天幕上的弹幕记得七七八八。

连起来一看,真相已然浮出水面。

朱元璋震怒:“老四!你生的什么后代!”

“父皇,儿臣真的不知道。”朱棣冤啊,他现在孙子都还没有,祁字辈的曾孙关他什么事。

自从知道明英宗是燕王后代,朱允炆一颗心跳得厉害,他是知道父亲死后,皇爷爷属意他当太孙的,可后代帝皇却是燕王后代。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莫非他无子?

作者有话要说:  居然真的有朱祁镇的粉丝,只能说电视剧太能洗脑了。

重申一遍,这篇文就是文中文格式展开,就是想给古人看后人给他们写的同人文,如果实在觉得尬看不下去,就不要勉强,每个人的受众不一样。

后面还有很多文中文,

甚至会有XX:怎么不写我们朝代了,你们不是喜欢XX这种想法,毕竟播一篇他们的同人文,就有适合他们朝代的书推送。谁不喜欢呢,除了某些不争气的皇帝外。

[1]文中洗堡宗的言论引用豆瓣精品剧评,完整版如下:

1、 看了本剧很多评论,许多低分来自自诩读过《明朝那些事》甚至《明史》的人,你们这些S/B可曾知道,“人生糊涂识字始”?《明史》乃是满清写的知名秽史,里面东西多少可信?

2、 土木堡之变是灾难没错,但整个事件疑点重重!《明秽史》当然不会告诉你真相,但如果你稍动脑筋,可以从整个事件的结果来分析。本来英宗朝时庙堂三股势力:皇帝厂臣一方、武将勋贵一方、文官集团一方。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几乎被一网打尽,文官集团虽然首脑重创,但以于谦为首的替补队员很快接过棒子蚕食了勋贵集团的地盘,霸占整个朝堂。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你们的于大人开了“巡抚领兵”的伪祖制!让文官集团掌握到了兵权,后来的武将除了依附文官之外,没有了别的出路!武宗正德皇帝陛下、熹宗天启皇帝陛下试图扭转这一局面,都不明不白的被溺亡!

3、 接着2点说,并不是讲文官一定能力不行,不得领兵,王守仁就是个例外。但是,只要是文官,就不得不卷入无时无刻不在的党争中!我们现在能看明白,但当时文官们不可能把所属某党的标签贴在自己头上,只是在暗中较劲。例如,某地叛乱,A党某人最适合挂帅,但B党为了保住政治地盘,绝对不能让这位马到成功!想想“文官领兵”制度之后,大明历次对外战争的结果,明白点了什么吗?

4、 某伟人说过,男人一生要干两件事:一是打仗,一是坐牢。英宗皇帝陛下都遇到过,也成熟起来了。《明秽史》和《明实录》没讲英宗北狩的细节,谢天谢地,因为没有明朝这帮狗B文官跟着去吃苦受罪。我们还是可以从结果反推过程,毕竟也先可以干掉这位太上皇,也可以利用把上皇送回明国搞乱其政局以求浑水摸鱼,不管怎么说,祁镇活下来了,从被俘开始,用不卑不亢的气度折服了许多打败他的蒙古人,甚至还交到了不少朋友。换成你,做得到?!

5、 英宗回到北京,等待他的是七年牢狱般的日子。钱皇后与他患难夫妻,成就了贤后的美名。看本剧之前,我就知道这些事迹,在我心里如果把历代贤后做个排名,钱姐姐怎么都能排进前五。夺门之变确实发生,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政治投机,祁镇不过只是棋子了。政治都这么黑暗,没什么好说。不过有弹幕讲英宗唯一干的好事是废除嫔妃殉葬,这点不对。英宗天顺朝仁政太多,有兴趣自己查去,突出的一件就是释放“建庶人”,估计也是自己牢狱日久而心生怜惜了吧。好人英宗!去你麻痹的洗白,老子眼里祁镇本来就不黑好不!

6、 老早以前看到撷芳主人的《Q版大明衣冠》,其实很激动,我华夏衣冠就是甩他大清沐猴而冠几光年的好看!当时在想,什么时候这套华美服饰能搬上屏幕就好啦。还好,只等了七年!

7、 回到第一点上,尽信书不如无书!《明秽史》是人写的,而且是以缺德出名的明代文人写的,是什么货色自己掂量;《明朝那些事》也是人写的,是人就会有错,其实我也不例外。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希望大家不要再被一书一言所蒙蔽,看人看事要有自己思考呀!谁能保证,剧中祁镇在瓦剌的遭遇,不是真真正正发生过的呢?——豆瓣精品剧评

感谢在2023-03-22 23:54:30~2023-03-24 09:00: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坐在作者家门口催更、崽崽、搞事业不香吗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这怎么会呢?同姓方为亲啊,姓氏都不同怎么能算近亲呢?

让她得以再嫁生子,总好过背着无子的罪名。

民间百姓哗然大变,先前天幕说的那些造纸炼铁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根本听不懂,也就聚在一起听个热闹罢了。

……

【接着说回来,馆陶公主看完竹简后对陈阿娇是既心疼又愧疚,对陈姣是有求必应。

陈姣便趁机提出想学医,馆陶公主为了补偿女儿,不仅帮忙搜罗天下医书,还为她寻来在民间声望颇高的名医。其中就有女名医义妁。

既然近亲结婚生子就是个错误,倒不如同书中一般放她归家。

刘彻面色变得凝重,刚才的喜悦消散了不少,想到什么,他转头看向跪坐在右侧的陈皇后,只见对方脸色苍白,身形摇摇欲坠。

陈皇后只觉得脑子里嗡嗡直叫,她多年不孕是因为和陛下血缘太近?那她重金求子岂不是个笑话?

【早在西周时,古人就已经发现了近亲生子的危害,所以才有了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不过出于统治者需求以及局限性等因素,这个同姓不婚的制度明显不够完善。

虽然听不懂基因是什么,但遗传病、畸形儿、傻子众人还是能听懂的,家里有表兄表妹亲上加亲的脸都白了。

因为它并没有将女性算进去,总觉得嫁出去的女儿,生的孩子冠夫姓就是外人了。熟不知外甥女和侄女、外甥和侄子在血缘关系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既然侄子侄女不能通婚,凭什么侄子和外甥女就能通婚?

《国语·晋语》中的“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同样适用于有亲缘关系的旁系亲属。】

有过将女儿嫁给长孙冲的李世民听到这果断打消了这个念头。

“大唐如今的人口才二百一十九万,可经不起近亲成婚的折腾,孤明日就上奏请求陛下将近亲不婚写进唐律。”

阅读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