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盛唐小女官

第77章 第77章

  • 作者:春溪笛晓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3-09-26 21:06:04
  • 章节字数:7346字

可见李隆基这人吧,当面对你爱到不行,什么待遇都能许诺给你,回头还记不记得你就不一定了。

李隆基初见李白也是极热情的,他召见李白时和李白畅谈天下大势,一个年过半百,一个四十出头,都属于特别爱指点江山的年纪。

更可怕的是,李隆基是真的有江山。

时人因郑虔这个特殊的职位把他称为“郑广文”。

左右李白是要常住长安了,三娘倒也没急着见这位老朋友,每日仍是读书练字或者应邀参加各种聚会。

三娘再见到李白还是在贺知章家,贺知章照例邀新老朋友一起喝酒,这不就把三娘和给李白都给请过去了吗?

还有个受害者叫郑虔,就是那个曾因家贫以慈恩寺柿子树叶练字的书法爱好者。

李隆基看了郑虔的书法作品后非常喜爱,希望他能常伴自己左右,特封他为广文馆博士。

李隆基这人待人好的时候,会叫你觉得他非常看重你,甭管他心里是不是这么想,表现出来的就是如此。

比如他后来入蜀的时候有人给他敬酒,他不想喝,就声泪俱下地表示自己年轻时曾因为喝酒误事,为此四十多年滴酒不沾。

李白见到三娘也是极欢喜的,当即邀她喝上一杯,与她聊起自己没能真正游遍吴越的遗憾。当时他一心想着来长安赴任,都没心思好好玩耍。

仔细想想真是可惜啊!

将来要是有机会,他还是要再去玩玩的!

三娘听后热情地邀他多多创作好诗好文,争取接下来期期都上《两京文选》。李白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自己这大好的才华,不尽情挥洒出来实在太浪费了。三娘喝酒不易醉,宴后还是清醒的,特意留下让贺知章看她近来的习作。

等她从贺家离开时,秋日已经西移,她溜达回常乐坊,却见自家大门外竟站着个中年文士。是从前不曾见过的。

三娘有些纳罕地上前与对方行了个叉手礼,笑着问道:“您在我们家门口是要找什么人吗?”

那中年文士见了三娘,也笑问:”你可是那郭家三娘?”

三娘没想到人还是冲着自己来的,点着头答道:“是我没错,你是来寻我的?”

中年文士点点头,又摇摇头,叹着气说道:”就想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人先干了我想干的事。”三娘顿时来了兴趣。

见天色不早,她邀中年文士入府说话。一会坊门就该关了,不如在郭家住上一宿再走。中年文士显然也是个疏放洒脱之人,闻言也没有拒绝,迈步跟着三娘入内。

三娘命人去与祖父他们说了一声,邀中年文士到会客的堂屋说话。

一聊之下,三娘才晓得中年文士名叫殷璠,是丹

阳人士,早年中过进士,但吃不了当官的苦头,辞官隐居去了。

唐代人隐居当然不是纯粹隐居,大伙都还是会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有人爱写诗,有人爱习字,反正隐居期间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人还真不少。

殷璠也有自己的兴趣,他积极收集开元年间流传的诗文,想从中挑选适合编纂成集的佳作。他对自己这项伟大事业的期许,是比照着昭明太子那套《文选》去的。

书名他都想好了,就叫《河岳英灵集》。

所谓“河岳英灵”指的就是黄河五岳孕育出来的杰出人才。

殷璠已经陆续筛选出一批适合入选《河岳英灵集》的诗人,比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常建之类的,那都是名作频出的诗坛风骚人物。

结果这几年出了本《两京文选》,殷璠一开始远在丹阳整理诗稿还不知道这回事,知道以后那是越看《两京文选》越郁闷。

崇文馆那么多博士参与选诗选文,还真不是他一个进士比得过的。

别看大伙提起《文选》想到的都是昭文太子,实际上昭文太子也是广招天下文士一起来编纂《文选》的,并不是靠他自己一个人把那么多诗赋从文山文海里扒拉出来!

殷璠这次因事到长安走了一遭,看到了京师读书人抢购《两京文选》的热闹,忍不住前来拜访三娘这位和《两京文选》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创刊人之一。

三娘没想到殷璠还有这想法,看过殷璠带来的诗稿后笑眯眯地道:“我们国子监也曾有个与你一样想法的师兄,如今正在崇文馆参与每期的诗文择选,不如殷兄也去试试看。”

三娘说的这个师兄叫芮挺章,这几年还在太学那边读书,也算隶属于国子监。

他选文章眼光很独到,国子祭酒很喜欢他,经常让他负责筛选时下流传的诗文给自己和国子博士们看。

现在芮挺章已经被推荐到崇文馆跟进《两京文选》的选稿工作,私底下还被国子祭酒委派编纂一本《国秀集》。

眼下朝廷已经彻底掌握了雕版印刷法,到时候要是能争取印刷出来,国子监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代表刊物。

殷璠这个《河岳英灵集》的想法其实和《国秀集》差不多,既然他有这个能力和这份心思,大可以去崇文馆那边试试看!

>将来说不准也能蹭一下朝廷的雕版印刷,把自己的《河岳英灵集》刊印成书呢!殷璠听后苦笑道:“我哪里来的门路?”

他就是有点不甘心,才来看看三娘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人家芮挺章是走国子监那边的推荐才去了崇文馆,他虽是进士出身,却从未有过一官半职,哪有门路去东宫的崇文馆?

三娘已经看过殷璠筛选出来的书稿,感觉殷璠于选诗方面很有些独到天赋。她含笑邀请道:“今年我准备考文辞秀逸科,你要不要也留下来一起考?若是考上了便能立刻授官,到时候想去崇文馆还是比较容易的。”

进士出身这东西,说有用也算有用,说特别有用吧,其实也不见得。像殷璠这样考上进士却没选上官的情况并不算少。

按照朝廷的规定,进士守选期一般是三年,而规定吏部必须给授个官的期限则是“五选”。

也就是你选了五次都没选上,就可以去吏部递个名牒,获得个边远地区县尉之类的“安慰奖”。

你真倒霉起来,十年八年没官当也是有可能的。

殷璠就是连守选期都没熬过就选择隐居去的人。

三娘想要参加文辞秀逸科,也是听了颜真卿的劝。

颜真卿当初守选期结束以后当了校书郎,这是进士入仕的首选官职,非常适合新科进士在京师积攒人脉。

不过颜真卿没当多久校书郎就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孝去了,今年才出了孝期回到长安。

三年孝期过去,颜真卿就开始备考制科考试了,制科考试在职官员也能考,考过了就能选调到其他岗位上。

颜真卿给三娘当了一段时间的书法老师,如今对三娘的仕途也颇为上心。

三年守选期对男子可能不长,他们有三五十年可以慢慢往上爬,可三娘到底是个女孩子,以后要是成亲生子也不知会是什么光景。

所以趁着她年纪还小,可以考虑参加制科考试尽快正式选官积攒资历。考完制科可是马上授官的。

哪怕只是当个校书郎这种九品小官,也比白白守选三年要强。三娘听后自然特别心动。

至于考完科举马上又考制科会不会太出风头,她觉得自己已经算是“木秀于林”了,不差这么一

点!

所以三娘最近读书越发勤快了,争取能和颜真卿一起考过今年的文辞秀逸科。

要是侥幸再登科,她说不准能再多几个同年!

当然了,制科考试有很多像颜真卿这样的厉害人物参加,她想拿第一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制科

考试也不分什么第一第二,只要登科就能立刻授官!

三娘也和吕謹他们这些进士同年们聊过,问他们要不要一起去碰碰运气。

吕謹他们婉言拒绝了。

不是他们不想立刻当官,而是情况实在不允许。

……接连参加了几个月期集活动后,他们的身体和脑子都已经被掏空了。不是谁都像三娘这么奇葩,每天应酬完回去还能静下心来读书习字的啊!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酒到酣处,贺知章咂摸着嘴里的好酒,再咂摸着李白的《蜀道难》,忍不住对着风姿过人的李白夸道:“子谪仙人也!”

郑虔去问长官,长官也不明所以,专门给他分了个破破烂烂的空衙署,笑呵呵地宽慰他:“就这里吧,以后你就是天底下头一个广文博士,难道不是美事一桩?”

结果郑虔赴任后李隆基就把他给忘了,衙署坏了有司也不给修,他只能去国子学寄住。

弄得李白一下子名扬长安权贵圈,不少人争相请李白赴宴喝酒。

都是京师权贵,消息都挺灵通的,眼看又要出个长安新贵,他们当然不吝于备上好酒好菜拉拢李白。

这倒是让三娘都没空和李白聚一聚了,她一个新科进士根本排不上号。

郑虔顿时懵逼了,广文馆是啥,他从来没听说过。

听了他这么一番说辞,谁还能忍心劝他喝酒?

所谓的谪仙人,通俗点来说就是“天上仙人下凡尘”。仙人下凡来了,可不就等同于遭了贬谪吗?贺知章不止当着李白的面这么夸,到了李隆基面前也这么夸。

本来么,天宝元年朝廷网罗了无数人才,有真本事的没真本事的全都一股脑儿被举荐上来,李隆基压根没空一个个见过去。

到了初秋,李白抵达长安,于酒肆中偶遇遛弯的贺知章,两人便坐下一同喝酒。

听到贺知章给李白这么高的评价,李隆基当即来了兴趣,特地召李白到金銮殿觐见。

这下就把李白翰林供奉的身份正式坐实了,命他遇到什么特别活动的时候陪伴在侧侍弄翰墨。

所以李隆基的代

入感比李白还强,听到李白豪气过人的观点,只觉遇到了难能可贵的知己。他不仅邀李白留下陪他吃饭,还亲自为李白调羹,这种待遇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奇事。

阅读盛唐小女官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