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走进心理学,走进生活

第26章 父母和孩子相互过度依赖怎么办?

  • 作者:宿孤的月色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3-09-22 11:17:18
  • 章节字数:3388字

想要走出这种不良的共生关系,需要父母和子女的共同努力。父母要纠正认知,明白子女的路要自己走,早锻炼、早独立,就能让他们以后的路走的更好。父母要适当放手,自己可以培养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除了子女,还有其他更多可能。例如可以去跳广场舞,锻炼身体,也可以多跟老友相聚,交流感情。还可以去旅游,放松心情,当自己的生活足够丰富多彩时,就不会执着于子女的生活了。

同时作为子女也要逐渐学会自己做决定,走好自己的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也可能会迷茫。但是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你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在现实的反馈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选择,慢慢的我们就能学会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父母学会放手,子女学会成长,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我们可能听一些父母说过这样的话,等你上了大学,我就在你学校旁边租个房子,给你做饭,也可能看到过这样的孩子。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却还事事让父母操办,已经到了步入社会的年龄,却还窝在家里啃老。这种依赖关系可能是单向的,也可能是双向的,对于父母和孩子谁都离不开谁的双向依赖关系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不良的共生关系。表面的亲密隐藏着很多矛盾。

不良共生关系最初一般源于父母不肯退出孩子的世界,离不开孩子的父母往往会用“爱”来表现自己的控制欲,哪怕孩子已经成年,但每一步路甚至每一个选择都要在他的掌控中。比如擅自帮孩子填写高考志愿,或自行安排孩子考公务员。表面说是为了孩子好。不想让孩子走弯路,但其实是他们在孩子身上寻找价值感。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是叫我们起床还是叫我们吃饭。无论我们是在写作业还是在上网课,父母进我们房间之前从来不敲门。尤其是网课期间,他们在我们房间进进出出,一会儿送杯水,一会儿送盘水果,而这一切都被摄像头前的同学尽收眼底,气氛十分尴尬,如果我们要求他们敲门,他们反而会说我们又不是外人。还需要敲门吗?哪有父母进子女房间还敲门的,所以遇到父母进我房间不敲门的行为,该怎么办呢?

当父母学不会“退场”,处处都要为孩子做决定时,孩子就很容易离不开父母。因为长期的“被安排”和“被决定”会让这些孩子养成不思考,不探索的习惯。最终这些孩子既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会习惯性的第一时间找父母,因为父母的过多干预已经让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提供的一切,甚至能心安理得的“啃老”。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与父母沟通,向父母表明我们已经长大。需要隐私,有的父母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比如物质生活不丰富。家庭空间有限,导致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隐私没有得到尊重。因而在他们的认知里并没有“子女需要隐私”这一说,我们要对父母不敲门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向父母说清楚自己的感受和期待。

有的父母出于好奇心,想通过不敲门的方式窥探孩子的生活。这种窥探心理折射的是他们想了解我们的渴望,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心就像那扇关着的门一样,没有向父母打开。此时我们要明白,不敲门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与父母缺乏沟通和交流,所以多和父母聊聊,可以聊聊自己的好友,也可以聊聊自己喜欢的人,可以分享自己最近看的热剧,追的cp也可以分享自己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当我们的心门打开时,关着的房门也就不会被随便打开了。

父母进我房间从不敲门,怎么办?

得到父母的理解后,紧接着就是将这种理解体现在行动上,习惯的改变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可以与父母一起制定规则并相互监督,比如可以告诉父母上网课或者写作业的时候,我们需要安静的环境,希望尽量不被打扰,但下课后会写完作业。自己会花一点时间跟他们聊聊天,也可以适当设置惩罚,在父母忘了敲门的时候,罚他们做我们喜欢吃的饭,或者请全家去外边吃饭,还可以在门口放一张提示卡,上面写着“正在营业,进屋请敲门”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提醒父母敲门。还可以与父母约定,如果敲了几次门,自己都没有回应,这时他们可以进来。在这样的互动中,父母不仅会越来越了解我们,我们跟父母的感情也会越来越好。

父母和孩子相互过度依赖怎么办?

阅读走进心理学,走进生活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