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第23节

  • 作者:将月去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4-01-06 09:51:28
  • 章节字数:8066字

沈氏如今孩子多,燕明荞又贴心,难免感同身受觉得这孩子可惜,但是老国公都没办法。

沈氏不禁道:“也是个可怜人。”

次日,是月底的最后一天。

等到年岁了,会为他订门亲事,就算尽到职责了。

那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两人的朋友多是家世相当,都挺有钱的,你来我往,若是能照顾生意很不错。

铺子生意凑合,虽然没坐满过,但已经够掌柜的笑得合不拢嘴了。

年后要祭祖,连着改族谱的事,这些忙完了,带着明荞去宫里谢恩。

沈氏又关心了一下沈元景,“元景的月例和明轩是一样的,这两回放假他都出门了,不过没让小厮跟着,其他的倒是还好,是个懂礼的孩子。”

沈氏道:“儿媳觉着年后挺好,明荞这孩子在我身边待了两个多月了,性子很好,也是个知礼孝顺的,如今明玉身子不好,她来正院正合适。况且这段时日相处下来,儿媳是真心喜欢明荞这孩子的。”

宁氏没什么意见,她还挺喜欢燕明荞的,只要性子好,其他的倒是其次,偏偏这孩子别的方面更是锦上添花。

燕明荞看过账本,二十六到三十这五日,流水总共是一百六十七两银子,抛去买菜的钱、人工费、打点花的银子……利润有六十六两八钱。

燕明荞算这些比别人快,看两眼心里就有数,和掌柜的用珠算算出来的一样。

这门功夫掌柜的心里敬佩,平日做账会更细致些。

而库房里囤的货一时半会儿用不完,姐妹俩打算分出来一半做年货。

铺子如今有三个厨子,两个负责备菜一个负责做熟食,跑堂有四个,掌柜的一个,还有两个管刷碗收拾的婆子,总共有十人,每月月钱半两到二两不等,每月月钱就得有八两银子的支出。

燕明玉做了几日东家,终于明白资本家之道,要有适时的嘉奖,拿根萝卜在前头吊着,“五险一金”是最基本的劳动保障,这样打工人才能心甘情愿地干活。

要是没这些,她前世也不会加班到猝死。

燕明玉不禁感慨,穿越一回,竟然翻身了。

妹妹聪明,但是燕明玉也不差,她出的点子很有用。

逢年过节有奖金,还有院子里的那些丫鬟,也要有,库房里剩的最后一点东西就有了去处。

从铺子吃过饭,几人便回国公府了。

燕明轩燕明烨明早要回书院,不过这次和以往不同的是,不会等到月底才放假。腊月十六是宁氏生辰,要摆几桌,他们做孙子的自然要请假回来。临近年关,书院不会等到月底再放假,上到二十五就不上了,燕明烨觉得比以往更有盼头,一个月实在太难熬了。

明日就要回去了,燕明轩当兄长的,难免操心些,“祖母的生辰礼不拘多贵重,亲手做的最好,明玉明荞,你们在家中多陪陪祖母。”

姐妹俩点点头,宁氏对两人很好,除了前两次去寿安堂是吃了饭就出来,后来每一次都是又吃又拿的。

燕明轩:“还有沈公子……”

他说到一半不知该怎么继续说下去,燕明轩觉得沈元景有些可怜,幼时颠沛流离,如今不能科举。

但沈元景偏偏表现的不在意,家宴上一直笑着,见面了会互相问好,倒是让燕明轩很在意,尤其看燕明烨只想吃的时候。

燕明荞竖起了耳朵,想听听兄长说什么。

燕明轩笑了笑,道:“他是祖父祖母带回来的人,虽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但也要以礼相待。”

他见过燕明月是怎么对沈元景的,那样也不好。

尤其燕明荞还和沈元景一块儿上课,千万别像燕明月一样。

燕明玉道:“我知道。”

她见沈元景也只有去寿安堂吃饭的时候见一次,再说又没仇没怨,为难他做什么。

燕明荞想劝兄长别太担心,但最后点了点头。

聪不聪明不关她的事,她好好上课就好了。

进了腊月,好像更冷了,燕明荞又恢复了上课放学上课的日子。

燕明月和燕明茹进腊月就不上课了,但她的课要上到腊月二十才放假。

如今沈元景已经上了好几日学了,傅仲宴有两个学生,不可能把所有心思全放在沈元景身上。

上课半个时辰两刻钟,通常给沈元景启蒙用三刻钟,剩下的时间则解答燕明荞的问题。

给沈元景讲课的时候燕明荞自己看书,而给她讲课时,沈元景看样子像在发呆。

后面的书画、抚琴两门课,沈元景上了两日便不再来上了。

他也和先生讲明缘由,说他天性愚钝,学不会这个,索性就停了这两门课。

而算术课燕明荞只学了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如今要学商功,算术课算是燕明荞学的最好的一门,主要是不费劲,听一遍就懂。

这门课,无论老师讲得多难,沈元景也没说不来上这门课,虽然什么也不写什么也不记,就在那儿干听。

偶尔先生会问他,“元景,可跟得上?”

沈元景低下头:“听不太懂,先生不必顾及我。”

先生知道沈元景是来凑数的,索性不再管,专心致志给燕明荞讲学。

若是真听不懂,沈元景就不会来听课了。

燕明荞告诉自己不要多管闲事,这个念头出现在脑海里,燕明荞又继续学自己的了。

每日上课下课,晚饭正院寿安堂吃得多,偶尔会去玉明轩。

这天醒来,燕明荞闻到了甜香甜香的味道,一问才知道,今儿是腊八。

李嬷嬷道:“姑娘,今儿得吃腊八粥。”

大厨房一早就忙活起来了,把提前一晚泡好的豆子、各色的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放大锅里熬煮,煮了足足一个时辰,最后加了小把冰糖,再熬一会儿,腊八粥才算成了。

这锅是给府里主子们做的,给下人做的没用这么好的米,沈氏打算趁着今日去城外施粥,国公府三月一次,今日正赶上腊八节,就把这事儿给办了。

燕明月燕明茹还记得那次施粥,腿都站麻了,这次不敢再提这事儿。

沈氏也没提,指望燕明玉去布施不可能,但她问燕明荞要不要去,燕明荞点了点头,于是直接请了一日假。

傅先生常讲民生疾苦,燕明荞想亲眼去看看,施粥从早到下午,送的是八宝粥和馒头。本来不用燕明荞做什么,但她想试试,粥桶架在架子上太高了,她盛不起来,只能发馒头了。

每个人是两个,再去排队领粥。

每个人穿的都不厚实,有的脚趾头都从鞋里伸出来了。

终于弄完,燕明荞感觉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比写大字辛苦。

她不禁想,昨儿吃的白切鸡的鸡腿要是没掉地上就好了。

回去的路上,燕明荞恹恹的,提不起精神,坐着坐着车就在沈氏趴到沈氏怀里睡着了。

这么大的孩子,做这些事累的睡着难免让人心疼。

赵嬷嬷道:“不然老奴抱五姑娘一会儿?”

沈氏摇了摇头,“我抱着吧,别给折腾醒了。”

她低头看着燕明荞,心里多了丝欣慰之情,还是更喜欢自己女儿一些,上回燕明月她们跟着来,虽然没撂脸子,但也是不耐烦的样子。

沈氏就不喜欢那两个庶女,当然,这里面也有燕明荞本身就乖巧的缘故。

看着好像是和刚来正院的时候不一样,这马上就七岁了。

从年头过到年尾快得很,年后燕明玉就十四了,十五岁及笄,早该议亲了。

还有燕明轩,年后十六,也该把亲事赶紧定下来。

长子如今已经是秀才了,明年秋闱参加乡试,若是考中,便能做官了。只不过燕明轩功课勉勉强强,考中的几率不大。

反正燕明轩也年轻,明年不行就再等三年,这倒是不急。

燕明荞还小,很是招人喜欢,最让沈氏忧心的是燕明玉,上回参加赏雪宴,倒是有两个和她打听,但后来不了了之,沈氏都看不上的人自然不会再让女儿看。

燕国公偶尔提起,说该议亲了,别拖着,适龄的世家子弟不少,早点定下来,若是舍不得,可以晚些出嫁。

没有哪个母亲不希望女儿嫁到一个好人家,燕明玉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纵然燕国公府的女儿家婚姻大事要为国公府考虑,沈氏也希望燕明玉可以过得称心如意。

尽管沈氏自己嫁人之后夫妻间并不美满,燕国公妾室一个接着一个,但她希望两个女儿过得好些。

但想起燕明玉,沈氏只有叹气的份,她这么发愁,怎么燕明玉就一点都不知道愁呢。

沈氏又叹了口气。

回去之后燕明荞就被送回了屋,次日放假,燕明荞胳膊疼腿酸,在屋里躺了半天,终于体会到二姐姐的快乐。

她没有话本子,林香林枣就在她身边说近几日盛京城内的小道消息,两人讲得绘声绘色,总之还挺有意思的。

以前在梧桐苑,两个丫鬟也鲜少出门,如今出门多些,给燕明荞买东西,顺道打听打听外头的消息,省着出门在外什么都不知道,犯了别人家的忌讳。

林香说道:“前天,镇北侯府的世子,把工部尚书的小公子打了,打的可惨了,听说得好几日都下不来床。”

燕明荞瞪大眼睛,林香她们和她说的最多的就是镇北侯府的事。

正院丫鬟把草莓提子洗好,找了个漂亮的青瓷盘子装上,沈氏留了一些,剩下的给几个孩子分了。

一般长辈总会对小辈有期盼之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宁氏对燕明轩燕明烨这两个孙子也是希望她们用功读书,多上进的,但对沈元景,要求极低。

会吃饭,知道回家,别为非作歹,好好活着就行了。其他的,既不指望他日后孝敬,也不用他为国公府做什么。

燕明烨道:“我下次可以带朋友来吃。”

燕明荞捧着脸道:“那感情好,二哥哥的朋友吃着好吃,也会带朋友来的。”

燕明轩赶紧道:“我也带朋友过来。”

宁氏一时半会儿没说话,顿了片刻,她道:“这孩子独来独往惯了,知道回来就行。”

她没意见,老国公也不会有意见,这事就算定下来了。

对几个孩子,沈氏很难一碗水端平,所以燕明轩燕明烨少些,两个女儿多些。

橘子也有,不过橘子能久放,先吃别的。

锦华苑摔了一个瓷瓶。

水果是宫里太妃娘娘送来的,也是看在燕国公府的面子上,于情于理该去谢恩,但宁氏说先不用,年前这阵子忙,等年后再说。

沈氏从善如流应了下来,然后顺道和婆婆商量了一下把燕明荞记作嫡女的事儿。

燕明荞和燕明玉带着放假的两兄弟出去吃了一顿,弄得燕明轩特别不好意思,他是做兄长的,哪儿好意思让两个妹妹掏钱。

燕明烨吃得喷香,他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么新奇又好吃的东西,吃到最后肚子溜圆。

阅读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