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秦皇汉武都对我“真香”了[历史直播]

第 49 章 唐宋元明清(四)

  • 作者:茗色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3-12-17 20:28:56
  • 章节字数:17212字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当初哭着劝谏流下的泪,都是脑子里进的水。

亡国之痛,给李煜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打击,让他精神恍惚,形体消瘦,愁绪就像细细密密理不清的线团,在一路持露布的路上缠绕着他。

所谓的露布,上面写的都是斥责投降者不识时务的话,李煜听闻自己被封“违命侯”,已经

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君臣也百事皆哀。

哎,不是,哎,老哥,您不是相信我吗,您什么意思啊?

李煜穿着素服,苦笑:人生中这么尴尬的时刻被宿敌见到了。

“也幸亏李煜怂了,没能以身殉国,才能写下‘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佳句,每首词都很妙,不论技巧,全是感情。”

“李煜的选择不算错,死了什么都没有,活着能苟几年是苟几年,宋朝皇帝彰显气度确实也没怎么在物质条件上亏待他,只是心理创伤难以愈合,成日忧愁,担惊受怕而已。”

“好巧,孙皓和陈叔宝也是以金陵为都城,人杰地灵的金陵,盛产风花雪月的浪漫皇帝,然后一个又一个送人头送到了敌人的手上,凑一起都能打麻将,所以有传说六朝古都金陵魔咒。”

小酒:“人杰地灵的金陵说咱不背锅,千年历史过眼云烟,我这双眼睛看过太多。”

面对会被自己毒死的老兄,赵光义表情麻木:”……”你尴尬,我不比你更尴尬?

受降仪式在场人员脚趾抠地,生怕泄露一点儿看热闹的情绪,心中早已翻腾打滚:嚯(战术后仰),历史性的会晤!

——

白白:“可惜李煜他不自焚,赵光义也不会留下他的命。”

“杀是杀了,但赵光义杀他的原因是什么?众说纷纭,后世的故事细节丰富,人设饱满,好像作者是趴在床底亲眼看着写下来的,甚至细节细化到毒药是用宫廷秘药剧毒‘牵机引’。”

“没错,后世宫廷秘闻以及江湖传闻里大名鼎鼎的‘牵机引’出现了!李煜死状惨的嘞,惨不忍睹。”

“南唐后主的死因,泛说就源自于那首《虞美人》,令赵光义感受到了威胁。但是据考证,第一个将李煜之死和这首知名词句联合起来的是南宋王铚的《墨记》,与正史无关。”

“王铚提到,赵光义派南唐降将徐铉去试探李煜是否仍有复国之心。此时都已经是赵光义登基第三年了,南唐江州一带反抗依旧顽固。赵光义也很头大,南唐就像一个叛逆期的孩子,明明已被宋朝打下这块地,南唐说,你得到我的人得不到我的心!”

“徐铉暗藏心思,见到曾经的老板李煜,一见面就抱头痛哭。李煜也对着他倾吐心声,说悔啊,悔不该杀潘佑、李平二位将领!”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徐铉老乡见老乡,背后捅一枪,反手就将消息卖给了赵光义,然后赵光义又听到李煜作词,‘小楼昨夜又东风’,以及‘一江春水向东流’……”

“赵光义一听,宋都汴京的东边是哪儿?是不是就金陵啊!赵光义觉得不妥,觉得这人还有心思,要搞事情。”

“呦,李煜你小子还挺惦记复国啊?于是在李煜生日当天,赵光义派弟弟赵廷美找李煜喝酒。酒是好酒,也是毒酒,一杯下去,直接物理层面解了乡愁,也解了皇帝的忧。”

“也有人说赵光义这时就已经为对弟弟下手铺路了,让赵三赵廷美亲手结束南唐后主的性命成为把柄,一石二鸟。嗯,这个猜测有点离谱。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是皇帝杀的,而他想给赵廷美安罪名也很容易,这个我们稍后再说。”

天幕之下,太平兴国年间,赵廷美胸腔猛烈一震,心脏几乎从喉咙眼跳出来:“哥哥要对我下手!”

“不,可别稍后再说呀!万一又飘雪花要多久?仙人你先讲我这段呀!”浪荡,纨绔,且惜命的秦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看哥哥热闹

的心思荡然无存,开始在府里转圈圈。

另一时空的建隆年间,赵三也垮下脸,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他给亲爱的哥哥们表演抓心挠肝了。

赵匡胤看看三弟四弟,让了一步:请开始你们的表演。

赵廷美与尴尬得脚趾抠地的赵光义对视一眼,竟无语凝噎。

突然,他灵光一闪,“噗通”也当场给他亲爱的皇帝哥哥跪了一个。

赵匡胤:“咦,你又没做错,为何行此大礼?”

赵廷美:“二哥救我!”

“啪叽”,他抱住二哥的腿,像是回到最温暖的港湾。

赵匡胤低头,看这俩憨憨,只见一左一右两个大腿挂件。

“给朕起开!”

——

白白:“综上所述,这篇故事可能单纯就是王铚发散,以古讲今,以李后主的不幸经历来代入自己的家国仇恨。假如李煜不死,南唐故地复国之心不死,永远无法正式收纳入大宋版图,所以赵光义要杀死李煜。”

“即使李煜投降,南唐还在对北宋进行抵抗,即使李煜身死第二年,南唐仍然不承认自己是宋人,而以大唐后裔自居。”

“而南宋多像南唐啊,宋徽宗宋钦宗二人被俘虏,南宋火速拥立新帝,仍在组织对北方异族的抵抗。”

“王铚说,我愁啊,愁白头,君问我能有几多愁?我和李后主一样愁。”

“说实话,李后主在唐诗为主流的年代,写词其实算是小众艺术,并不为人惊艳到如此地步,但自从与宋徽宗相提并论,顿成惊才绝艳之末代君主,词句鉴赏都拔高了不少。宋徽宗赵佶,同样有才,同样风流倜傥,南宋文人的诗词中日夜盼二帝南归,王铚在书中猜测,两位皇帝可能会迎来与李煜一样的结局。”

“赵佶?竟然是朕!宋徽宗!俘虏!”天幕之下,宋徽宗赵佶怒上加怒,可惜对着天幕只能无能狂怒,杯盏倾覆,地上的茶壶摔得四分五裂,殿中一片狼藉。

这个可怕的消息,需要北宋君臣用一生来消化。

此时的赵佶还不知道他即将受到的暴击还远,不止于此。

——

白白:“而经过王铚这神来一笔之后,人们大致都认可了这件事情的细节描述。”

“太平兴国三年,唐后主、违命侯李煜暴毙,时年42岁,赠太师,追封吴王。”

“有了李煜练手,到了第四位皇帝,赵光义熟练度已接近满格,直接套用模板了,这位倒霉皇帝就是我们宋代江南繁华的奠基人——吴越王钱俶。”

天幕之下,已经献降的吴越王钱俶:“好吧,好吧……”

被剧透的怨种皇帝再添一名。

钱俶信佛,为人平和稳重,一向看得开,对侍从道:“往好处想,宋帝将来不敢随意处置我等,否则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

他笑:“仙人这是给了我一道保命符啊!”——

白白:“吴越国遗址在杭州临安,兢兢业业经营,为由钱镠

在后梁开平元年所建,因为五代时期中原王朝打生打死,吴越国摆正自己小弟的地位,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经历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直到北宋,人家中原翻了天也影响不到他盘踞鱼米之乡,繁养生息。流水的老大,铁打的小弟,就是吴越国的生存智慧。”

“因此,赵匡胤收复江南时,钱俶对大宋表现得相当顺从,派了兵将进行援助。李煜挨打的时候还曾给钱俶写过一封信,和钱俶讲唇亡齿寒的道理:‘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但钱俶为了投诚,也是为了提醒赵匡胤别顺手灭了自己,反手就将信上交了。开宝八年李煜投降。不出所料,吴越国确实也没法偏安一隅了,过了三年,吴越国灭亡。最紧要关头,他能果断到把手中的领土都献出来,换得吴越国安稳!”

小酒沉浸:“真的唇亡齿寒啦?”

白白:“这三年之间发生了什么呢?李煜投降之后,钱俶和宋朝关系更紧密了,钱俶带着老婆孙氏进京纳贡,受到极高的待遇,孙氏被封为吴越国王妃,宫中喝酒设宴时赵匡胤亲自给钱俶斟酒,还让赵光义、赵廷美陪酒,称兄道弟,钱俶泣不成声,磕头谢恩。”

“可表面上多其乐融融,朝堂中就有多少杀机,纳完贡的钱椒要回吴越国,赵匡胤赐给他一个黄绫包袱,钱椒打开包袱一看,里面全是大臣们要求扣留他的上书,但赵匡胤放他回家,这沉甸甸的包袱代表了皇上的意思:你看着办吧!”

“还能怎么办?钱俶与其他被打到亡国的亡国之君不同,目光长远,在国力繁荣中看出宋朝一统大势不可抵抗,纳土归降,也是颇有魄力了!有的皇帝,或许也能看清局势,但总心存侥幸,不到最后一刻不死心,只能抱着故国荣耀高喊战死到最后一刻,但真正面临死亡,又开始追悔莫及。”

“虽然钱俶不再是皇帝,但为子民保住了人身财产安全!”

“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权交割,因为未经历过战火,杭州在宋代仍然是南方经济文化的中心,他在位期间兴建东南佛国,飞来峰石窟、雷峰塔等寺庙宝塔也延续至今,为后来南宋君臣打造温柔乡‘直把杭州作汴州’提供了物质基础。”

“把吴越国地和平纳入宋朝版图,赵匡胤当然很欢迎,宋初许多习俗还是有大唐遗风的,比如大唐能接纳草原异族入朝为官,赵匡胤也能接纳清源军的陈洪进派儿子前去大宋的京城开封任职。南唐灭亡次年,赵光义继位,愣是在12月份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元年,两年后,太平兴国三年,赵光义迎钱俶进京,封他为淮海国王。”

“可惜,赵匡胤不疑心,赵光义不一定不疑心啊。赵光义在端拱元年突然封了钱俶邓王,好巧不巧,当年八月,钱俶薨,追封秦国王,谥号忠懿王。根据史料记载,朝廷遣使给钱俶过六十大寿,喝酒喝了很久,从白天喝到夜晚,惊现‘大流星堕正寝前,光烛一庭’,能照亮整个庭院的大流星,这得是大火球吧?”

小酒:“哇塞,天降大流星,钦天监掐指一算,在开国皇帝出生时就是大吉之

兆,在死人的时候就是不祥之兆啊!

白白:所以钱俶就嘎了?_[(,享年六十。又是生日当天,又是暴毙,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因为李煜也是死在生日当天,民间有赵光义派赵廷美毒杀李煜,两者一结合,诶嘿,新的流言已经出现,吃瓜人怎么能停止不前!”

“人们说,这不就是照抄答案吗?生日宴会谁不喝酒?往来宾客都给寿星敬酒,五魁首,六六六,毒酒一杯送人走,太方便了!就连封邓王,也太过于巧合,看起来也是动手前的安抚麻痹工作,最后的温柔。”

“更神奇的是,钱俶是天成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生,又正好在生日当天薨逝,与他父亲是同月同日去世,简直像是有仪式感的凶手特意安排似的,令人心生异样。赵光义当时悲痛感怀,特意为钱俶废朝七日呢。”

天幕之下还活着的,憧憬悠闲自由的退休生活的钱俶:“……”

他深思熟虑,看懂了赵匡胤,却没看懂赵光义!

所以我是自己一头栽进了赵光义手里?!

太平兴国三年应当是宋太宗的年号是吧?

哎哟,还不如早点献给赵匡胤,要不然就别献降了,打死不献给赵光义这个龟孙儿!

不了解朝堂局势,钱俶是真的闹不懂了:皇上,你孩子也不小了,落入不了周世宗那般主少臣强的下场,竟然还是传位给弟弟,你怎么不按套路来啊?!

怪不得大家怀疑宋太宗得位不正。

换我,我也怀疑啊!

——

白白:“以上就是‘绝命毒师’的基础绩效,受害者无一不是皇帝。”

小酒不禁感叹:“真是个狠人啊!”

白白:“赵二很忙,送走四位皇帝之后,他也已经登基第三年了,但他的忙忙碌碌还未结束,作为一个总被怀疑得位不正的皇帝,咱就是说,必须要来一整个清洗的大动作!”

“于是,太平兴国四年,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自尽,根据赵匡胤兄终弟及的约定,赵光义应传位给赵廷美之后再传给赵德昭,所以赵德昭是下下任皇帝,就在29岁那年自尽了!”

赵匡胤心头一悸:“我儿!”

“咳咳咳!”缩在文臣队列的赵德昭呛住,好一阵猛咳。

殿内议论野史的嗡嗡声霎时抹静,众位大臣面皮抖动,眼珠子左右瞟过。

嗬,这可是不说着玩玩了,这可是血脉亲儿子的死因啊!

赵匡胤淡淡瞥一眼地上:“放手,朕站累了。”

殿内再无轻松气氛。

赵光义哆嗦:“我、我担心我一放手,你会踹我。”

“呵。”赵匡胤扯出一抹冷笑,面上三份讥诮,两分凉薄,还有五分意味着“等仙人公布完整真相再收拾你”。

看懂了的赵光义抖得更厉害了:仙人误我!

连带着龙袍和裤腿的抖动,感受到他的恐惧,赵匡胤倒从未来的剧透中抽离出来,这个怂样,与身居高位布局多年的隐忍帝王大不相同,

他现在看老三是没这个胆子。

“可能,人心变了。赵匡胤有点迁怒?[(,但不多。

——

白白:“太平兴国四年发生了许多大事,亲征太原,消灭北汉,并焚烧太原城;进而进攻辽国,在满城大败辽军,兵败高粱河。赵德昭也在军中任职,据说,这就是赵德昭自尽的祸根。”“是在一次敌袭之中,混乱之下众将一时找不到赵光义,为了稳定军心,他们觉得赵德昭可以暂时代理总指挥做出决策,可是赵德昭胆小推据。赵德昭对于自己叔叔也是有些了解的,他怕自己暂代的是元帅紫薇,到时候这在赵光义看来,是要代他的帝位,所以赵德昭哪敢啊!”

“待赵光义回营后,似乎风平浪静,此次风波就此过去,但大军班师回朝,因为赵光义颜面尽失,兵败高粱河,迟迟不发赏赐,不是这次,是之前攻打北汉成功的赏钱没发,当初说好是收复燕云后一起发放的,那现在就尴尬了。”

“这些将军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请赵德昭去向皇帝催一催,赵德昭有些憨直,还真的被撺掇请命。结果被皇帝叔叔吼骂:就这么着急吗?等你坐上我这个位置,再来封赏功臣不迟!”

“赵德昭直接被骂懵了,他本是好意,可是兜兜转转没逃过被叔叔曲解的命运。这人啊,虽然耿直,却没有粗神经,反而谨慎胆小,因此思来想去,自己吓自己,越想越是惊恐,当晚就自尽而死了!”

“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了,民间嗡嗡议论,总觉得是皇帝被触怒了然后动手的。”

“无论是自杀还是他杀,赵光义‘战绩’再添一笔。”

小酒好笑:“战绩?哈,对外战绩惨淡,对内战绩咱可辉煌着呢!”

赵匡胤气得快炸了:“我拿你当弟弟?你拿我当家敌?”

赵光义也委屈,嘟嘟囔囔:“那是那个皇帝会做的事情,我才不会这样……”

他要想办法把自己和未来时空那个蠢毒皇帝做切割,拒绝刻板印象!

——

小酒:“有些耳熟啊,你说的高粱河,就是那什么,高粱河车神的战役?!”

白白抚掌:“诶对,你都知道了高粱河车神实火。”

“那我就简单说一下,因赵光义攻陷北汉,信心空前膨胀,在面对收复燕云时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刚开始是挺顺利的,收复了契丹的易州和涿州,逼近燕云十六州关键所在——幽州,只要拿下幽州,扫荡剩下地盘都不是问题。怀抱着自己必胜信念的前提,所以赵光义行军策略十分激进,多次强攻。可幽州城池高大,顶住了几波进攻,攻城战就是费时费力,损失极大,而且没有看到成果,士气就有些低落了。”

“我们的赵光义,十足自信的阳光开朗大男孩,坚信此战必胜,怎么能看大家垂头丧气呢?他决定亲自带队出击,振奋士气!”

“于是一场命运上的邂逅,就诞生在高粱河这战场上。赵光义在高粱河转角遭遇辽国派来解围的南府宰相耶律沙部队,见面先干一架,哦吼,敌人没打过我!赵

光义才不管什么穷寇莫追,为了取得一场漂亮的全歼战振奋军心,全力追赶。拉长战线之后,宋军也人疲马乏,该死的是这个时刻,敌方援军到达,辽国各方部队回援,赵光义直接被包了饺子了!”

“战场上赵光义明黄的伞盖就是个明晃晃的靶子,敌方将领直接冲过来,宋军再猛也挡不住了,更何况赵光义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领兵作战成绩,或许让他顺风顺水打胜仗可以,一遇到艰难他就完全不知如何是好,当即撤了伞盖就夺命而逃。”

“小光义啊,穿着黄啊,腿中箭啊,倒车上啊~实在是太狼狈了,他和将领与士兵失散,身边的大臣只能勉强找到一辆运粮的驴车,安放大腿中箭的皇上。”

“小毛驴在赵光义无师自通的精湛控车技术下,在战场驴车飘移,奋力刨着蹄子,奔向人生巅峰,啊不,奔向涿州城,从此他也是载过皇帝的驴子了!”

“到了涿州城,赵光义也不敢停留,努力开车,往城市的边缘开……绕过城池,直奔金台屯,才敢停下歇两天等待。与士兵汇合,可左等右等士兵不来,他打他消息才知道大家以为他这个皇帝已经阵亡了,正要拥立赵德昭当皇帝。”

小酒:“哦豁,赵德昭,危。”

“这事闹的,赵德昭多冤啊。”

小酒语重心长:“不能打咱就不要打,不要以为同是老二就能复刻李世民的路线,这一战之后,希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点避暑。

白白:“并没有,他还二战呢!”

“年底,赵光义再次亲征辽国大名府,兵败瓦关桥。两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没有战功,后遗症过重,诛杀宗亲,打压异己,所以后世对其评价功过参半。”

“李世民那是一般人好比的呀?”

“唐太宗一箭打开了贞观之治一片天,兄弟阋墙绝绝子,一箭射在心巴上。”

“宋太宗画虎不成反类犬,高粱河请求出战,英姿勃发,一人一车奔向天涯。”

——

建隆年间。

赵匡胤“举步维艰”:“我知道你二十万打仗败亡,没想到你是这样‘败亡’……”

连赵廷美也一言难尽地看着对面的哥哥:丢不丢人哪?

赵光义抱腿嘤嘤嘤,委屈得像200多斤的孩子:“……”

他分明没做过,还是要含泪认下这口锅:“那个朝代的我错了。”

“错哪了?”

“额,全错了。”

白白:“赵光义跟随着大哥的脚步,想要实现大哥的遗愿,可惜没打过,还留下了耻辱的一笔,那就更让后世人看不上了——但凡高梁河车神有李二的能力,别说偷偷搞事情嘎大哥,当场表演一个谋权篡位也无不可啊!”

小酒展开联想:“如果赵二驴车向辽收复燕云,史书可能就是赵大高风亮节,为天下大义禅让至尊之位,能者居之。”

白白:“赵二和赵大能力差距太大了,赵大但凡能活久一点,说不定可以再现汉唐荣光。史上不乏英

明君主,像赵大的老东家柴荣,不也是可惜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断送江山,由此可见传世明君但是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命长。”

“不过赵二和李二,还是有共同点的。“

小酒惊奇到控制不住颜表情:“他们能有什么共同点?”

正在蹲守喂蚊子的李世民也不服气。

对啊,我和驴车漂移的败军之犬能有什么共同点?!

白白:“唐朝李二温馨提示:大唐有亲情,超温馨的呢!”

——

玄武门前,万里阴云之下,是惊心动魄的浓浓夜色。

马蹄声轻捷纵越,哒哒地合着仙人的打油诗,大唐第一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信马即将经过玄武门。

“咱这马蹄,也是蹄朝西哈哈!这赵二是个狠人,计谋有余,不会掌兵。”

李元吉和他轻声交谈:“大哥,还是小心一点……”

李建成:“没事,都到此处,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隐在夜色之中的人从背后取出利箭,拉满弓弦,箭尖半寸尖铁在暗淡星光下靠近绷紧的弓弦,再审某个角度反射出利器冷酷的锋芒。

李元吉惊慌一喊:“大哥!”

迎面箭簇杀意逼人,箭羽染血。

大唐太子身陷重围,命悬一线。

李建成立刻咬牙:“秦、王……”

这一箭绝对是二弟射的,黑夜里偷袭的箭镞都让他看出二弟的气质,犹如撒欢的哈士奇:大哥,我来了!

危难之间,天上仙人甚至在嬉笑嘲讽:“都嘎了老哥上位啊!赵二虽然上位疑点纷纭,若他有李二的水平,也不至于被诟病千年,李二玄武门之变可没有任何疑点,直接莽上,但是人家的水平和功绩摆在那里,贞观之治、万邦来朝,就没多少人逼逼赖赖。”

“大唐百姓三百年的白月光。”

“昭陵平冤认可地位”

李建成捂着胸口:“……”

仙人你但凡早说一点!

赵二和李二的共同点,原来是弑兄夺位啊!!

几百年后?哦,也是正常。赵匡胤:已阅。每日脱敏(1/1)

一同等着待罪的子弟属官五十五人,低头看脚尖,沉默不语,他们也是苟活之人。

热气令人心生燥意,也生怒意、怨气,一路蹉磨,有人已经埋怨起李煜太怂。当初要真能实现承诺以身殉国,不但史官高看一眼,连带他们亡国之臣也不用夹在两头做受气包。

然后,不知是不是赵匡胤有意为之,李煜转给了赵光义接手。

李煜:“……”

赵光义很慌:!!!≧_[(”

天幕之下,李煜在明德门前待罪,烈日炎炎下晒得头昏眼花,叹了口气,把撑住脊梁的气也叹没了:“金陵城破,孤、我当初就该与将士一同赴死的,早知……”

白白:“李煜那是要死要活要往火里跳啊,但左右臣子哭着劝谏,愣是把他哭住了,他‘心软’了,不跳了。他说,我要为我的臣子负责。所以哦,金陵城破,果然不出赵匡胤所料,收获完整李后主一个。”

白白:“一个侯爵并不能拯救李煜的糟糕心情,整日郁郁不乐,见春花伤感,见秋月悲戚,在宫里和娥皇弹琴作词时流泪,被小周后愤怒斥责时痛苦——我好痛苦啊!”

“遥想当年,李煜当觉得皇帝金陵欢乐无忧的时光恍如上辈子,没事就写写词回忆一下。”

宋徽宗很慌,他老祖宗倒是很淡定,乍然听仙人一句带过:“咳咳,我大宋,要完?”

“金陵,江南锦绣之地,也是南唐古都,当初金陵破城前,李煜为了鼓舞将士,在宫内堆上满满干柴,豪言,万一守不住都城亡国,要带着全家一起赴死!结果呢,城破后还是怂了。”

“李煜立下誓言,赵匡胤也听闻此事,但不起丝毫波澜,因为认为李煜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没有见过血之前空话一堆,当真死到临头,求生意志比谁都强烈。赵匡胤早已看透,说,若真是如此,那东吴末帝孙皓和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也不会被俘了。”

有预感,要挨一通怒斥了。

怎料,赵匡胤至明德门接受献俘,并没有宣读那露布,给了他面子。

阅读秦皇汉武都对我“真香”了[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