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秦皇汉武都对我“真香”了[历史直播]

第 54 章 唐宋元明清(九)

  • 作者:茗色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3-12-17 20:29:00
  • 章节字数:6440字

这不该是点兵点将准备出征的皇帝正该干的事,都要朕一起来找茬,那还要文臣做什么?

“是不是书页薄了些?看起来犹如薄纸般锋利。”有人羡慕,“这纸质量真好。”

突然,有人眼神一利:“不对不对,这纸张是破开的就是一页!”

天幕一起,朱元璋就又将心腹大臣薅进宫里开会,看,这不就用上了?

他正在疑惑,有臣子已经看出:“这线是有别的用处。”

巧了不是,这本书的封页没有包书书脊,更为古朴原生态。

可南宋的古人也挠了挠头:“包背装已解决纸张白业,但这书本似乎和包背装不太一样……”

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藏起白页,其实蝴蝶装订也是包背的。

经折状是卷纸的进阶版,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空隙一反一正地折叠起来,长方形的一叠起来比卷轴装方便许多,但每次一打开也容易乱,这种将纸粘单张粘叠的方式让他们眼前一亮。

唐朝的人们对此倒是眼熟,毕竟唐朝已经开始普及蝴蝶装订法了,但也发现了些许不同:“这书正反两页都有文字,背面不是空白!节省了不少纸张,这是如何印刷的?”

因此露出了显眼的白色订书线。

线装法,牢固结实耐用兼具成本低廉,原理简单到属于看一眼就觉得这改良方法‘有手就行,我行我也上’的地步。

但有时改良缺的就是灵光一闪。

朱标豁然开朗:“对呀,就像以前的竹简除了编绳法,就是是每根竹简上端都钻个圆洞,然后以一绳逐次串连,犹如一根线穿梭缝合,竹简能根根被绳子穿起,纸张不也能被线装起?!”

在纸上戳洞可比在竹子上打洞简单多了!

相比起唐宋元明清有造纸印刷装订一条龙产业基础,能够快速领悟改良,更早的朝代仍在摸索当中。

一场席卷各朝代的印刷术改良热潮兴起,书铺老板:卷,都给我卷!

本来除了供给皇室贵族,大家普遍觉得书便宜才最重要,但那么干净洁白的纸张,规规整整的印刷字体,即使不是强迫症一眼看去也能赏心悦目的程度,谁不想拥有呢?

尤其是都城,真·洛阳纸贵啊,一时纸贵墨贵线也贵。

——

白白也不会想到现代人司空见惯,随随便便一个翻书的动画效果,能引起古人们的震动,她接着列举宋朝的酒文化:“宋朝是饮食小吃大爆发的朝代,越来越多的百姓乐意钻研口腹之欲,宋人有多‘嗜酒如命’?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载酒的名字就达五十四种,起名蔷薇露、蓝桥风月等。”

天幕花香四溢,观众们鼻头微动,甚至有些鼻容易受刺激的掩鼻喷嚏。

小酒:“好霸道的花味啊!”

白白:“蓝桥风月出吴府也,这是宋高宗吴皇后的家酿。《梦粱录》等许多书中记录它以花香红曲酿闻名。我这我上这瓶也不错,据说是复刻版,你尝尝,确实是鲜花香气而非人工香精。”

小酒惊喜:“刚闻馥郁芬芳,喝下去却温和绵长,最后香远益清,竟然还有前调中调后调诶!”

白白笑了:“都说宋人‘城会玩’了,各色酒楼酒店,各家都有花里胡哨的招牌酒,加花香果香草本香的是基础款,加入江河湖海、名山大川气息的抽象款,水生调木生调什么的,哎,就主打一个概念,这跟后来的香水概念不也很像?”

“还有,加中药的配制酒是养生年货款,像过年、过节必喝屠苏酒、茱萸酒,宫廷供奉苏合香丸酒,更别说抽象款,比如蹭龙凤的热度的网红爆款,加入紫气东来概念的吉祥玄学款,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商家赚不到

的。”

小酒还真是涨了见识。

白白:“朝廷酒政策开放,回报同样优厚,据记载宋代的酒课(税收)最高曾达到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宋初也已经也达到了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一……”

“后来金兵入侵,南宋连安居易的天真想法也破灭了,唉扔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壶二锅头……”

“直至元朝的时间,历史文物出土证明当时国内已有蒸馏酒技术存在,现在吉林大安有个酒厂,叫辽金酿酒遗址吧,辽国有出土的铁质蒸馏酒器……”

“极有可能宋元交界之前,宋朝时金人就已经会蒸馏酒,有宋朝使臣的文字记录……”

“综上所述,让我们见识了千年前的酒文化,实在有趣。”

天幕之上,两位酒仙人已经开始高谈阔论各类白酒,右边的仙人酒量不俗,开怀畅饮,脸颊微红。

“仙人也会醉吗?”古人们不懂,但他们在之前的信息中学会良多,直至听闻仙人说出那句:“以上就是本期视频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机视频对你有所帮助,喜欢我的朋友们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期待你的一键三连,观众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咔哒,占据天空一年多的天幕咔哒消失。

所有人:“!!!”

天幕竟然消失了!

天空重归清明似乎什么都没有出现过,这一年多都是脑海里的幻觉一般。

有人松一口气,也有人遗憾叹息:“

然而下一秒,他们隐隐约约发现眼前微光闪烁。

警惕性强疑心重的人已经皱起眉头。

【恭喜您成为忠实观众,若您喜欢本期视频,请打赏吧!】

打赏,多么浅显易懂的词,古今通用,老少通俗。

但凡天幕的忠实观众,眼前烟山雾霭,继而云雾散去,只留下了几个隐隐绰绰,在眼前顽固得像飞蛾,伸手去抓却又抓了个空的影子。

所有人再次:“!!!”

上一秒,我什么场面没见过?

下一秒,这场面我真没见过。

所有时空几乎都炸了,议论纷纷:“这什么意思?仙人还会出现吗?”

“什么忠实观众啊,为什么我眼前没有东西,等等,是因为我看的不够久?”

秦始皇嬴政看着自己眼前渐渐浮出几乎透明的几个灰色图案,垂下眼睑遮住眼眸中的思索,抿唇不语:“……”

随着他视线的移动,眼前的灰色图案也移动始终牢牢占据实现中央。

而大唐的李世民刚开始发现不对劲就火速和爱卿对了一下,发现竟然每个人眼前都出现了相同的画面,他一口酒差点喷出来,笑骂:“这不是流氓吗?”!

其实直到唐末,雕板的技术一直不成熟没能普及开,直到五代的牛逼宰相冯道改良雕版技术,造福出版业。但雕版多费钱啊,也就佛经这种重复以及量大的能回本。

朱元璋挠挠脖颈:“不是标儿提醒我都没注意,看起来一样,好像又有些意义不一样。”

“爱卿觉得如何?”

半张纸?对现有书本改良并没什么益处,朱标想到此处,顿觉兴致寥寥。

可书页合上,露出《宋词300首》古里古怪阿拉伯文字的时候,朱标注意力完全不在奇怪符号上,他突然发现:“书上是缝了线吗?”

真是稀奇,纸张易破,更别说经走线拉扯,即使破损修补也不会用如此外门的方式。

明初还在沿用包背装的人们更是瞪大眼睛,恨不得自己瞪得像快门,一眨眼就能瞬间记忆天幕上书本的模样,好在书本消失之后对比出到底有什么细微的不一样?

蝴蝶装订,顾名思义,将纸中间对折成蝶翼纷飞一般,若是先装订成册,再进行抄写无碍,但先印刷成纸张装订后必然会导致纸张背面的空白,直至南宋前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知中印刷的书册就是一本纸张半本无字天书。

自己的诗词竟能被雕版印刷在书上!可给苏轼高兴坏了。

苏轼不知宋仁宗时期的毕昇才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此生遍阅群书也未曾经手过一本印刷得如此干净整洁的书册:“这就是仙人的技术……”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也就印印佛经,而且由于纸张的渲染能力以及墨水,刻了小字印刷,佛经也就糊成一片了,还不如手工抄写。

用篆体的秦汉人们:“看不懂,但莫名能懂这些文字是什么意思,可真神奇。不说旁的,首先,这纸!这墨!就是我们改良的方向!”

而被沉重竹简困扰许久,已经开始普及纸张的魏晋人们也惊奇的发现了新颖性:“并非如竹简样式将纸卷成卷状,也并非折叠成经折状,这些纸张单张成页,一张张小纸是破开的!”

朱标:“半页而不散,看这本词集纸张接缝处紧密,想必粘结仔细。”仙人的书当然做工精细。

将纸张破开装订成的包背法?那意思不就是裁开后一次印刷

阅读秦皇汉武都对我“真香”了[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