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第 90 章 遗孤

  • 作者:蒹葭是草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4-04-17 03:16:55
  • 章节字数:13628字

尤其是惠妃,可以说是郝如月的左膀右臂。所以众人见坤宁宫的路走不通,便不约而同地去挤延禧宫。

“你也不管就是了,让皇上挑去吧。”郝如月闻言笑开,示意惠妃别光顾着吐槽,尝尝她最新改良的茉莉奶茶。

惠妃喝下一口,朝郝如月竖起大拇指,夸完奶茶,继续吐槽:“臣妾知道娘娘的意思,臣妾也不想管,可她们打不上太子的主意,又打起了大阿哥的主意。”

郝如月住进坤宁宫之后,仍旧许贵妃协理,惠妃和荣妃辅助。这样她自己轻省些,三人虽不得宠,也能得到应有的体面。

了半天才道:“是觉罗氏跟着臣妾的家人进宫,说明相给大阿哥物色了一个哈哈珠子,让臣妾务必收下。”

原来是明珠啊。

消息一经放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私下里给皇上推荐,有人派出女眷外交,在太后或太皇太后面前下功夫,还有走曲线救国路线的,巴结梁九功与顾问行。

当然郝如月这边的压力也不小,毕竟她是嫡母,在这件事上也是有话语权的。再加上她得宠,有时候甚至能左右皇上的想法。

随侍的太监,皇上早给太子准备好了,所差的不过是一个伴读和两个哈哈珠子。

太子的伴读一般出自上三旗贵族,还得是家中模样周正,在读书方面很有天赋的孩子。

之前大阿哥还小的时候,明珠选择按兵不动。如今见大阿哥正式读书了,便想趁着皇上给太子选伴读和哈哈珠子的机会,往大阿哥身边塞人。

历史上,康熙朝的两党之争背后,又何尝没有太子和大阿哥的身影。

可争来争去,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先是索额图被饿死在宗人府,之后是明珠被抄家,晚年虽然官复原职,却也再未受重用。

太子和大阿哥的下场就更不必说,圈禁二人组,标准的难兄难弟。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郝如月知道惠妃是个怎样的人。她肯对自己讲真话,说明她不会走历史上那个惠妃的老路。

果然不等郝如月开口,惠妃已然道:“皇后娘娘,臣妾今日便与您交个底。大阿哥虽是皇长子,却从未觊觎过那个位置。大阿哥托了太子的福,小小年纪便封了亲王,只想以后做一个像裕亲王那样的贤王。臣妾也是个乐天安命的,只盼着大阿哥平平安安过完一生。”

就是不会与明珠合作的意思。

是了,历史上康熙把一腔父爱都给了太子,压得太子喘不过气,却也激起了其他皇子的斗志。

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九龙夺嫡。

九龙夺嫡看起来波谲云诡,其实最开始就是太子党与反太子党之间的较量。

太子党的成员有太子和他的小跟班三阿哥,剩下的都是反太子党。

二比七,太子能赢才怪。

而在这个世界,皇上依然疼爱太子,却因为她的出现,没有在太子身上倾注过多的精力,也就不会存在后来的过度索取了。

父爱如山,皇上的父爱一半给了太子,另一半则给了其他皇子。太子不会被山压垮,其他皇子也不会因为始终站在山脚下愤愤不平,抱团取暖,甚至敌视太子。

历史上太子之位是天生的,出生即太子,而其他皇子的爵位是自己挣来的,比如大阿哥立了军功才封郡王。

这就造成了另外一种不平衡,很容易让人想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来。

说完这句话,陈胜吴广就地造反。反太子党也相应产生,并且成了太子倒台的导火索。

而在这个世界,太子依然出生即太子,大阿哥却很快成了亲王。在父爱和相对公平里长大的孩子,没有那么大的逆反心,真的很容易满足。

虽然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模式,很难再现历史上九龙夺嫡的精彩朝斗,却是对太子和其他皇子最好的保护。

对朝廷而言,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也能推动各项决策的有效开展。

于公于私,于国于民,都是有好处的。

惠妃和大阿哥的态度已经表明,把他们唯一的靠山明珠都卖了,郝如月并不怀疑,只是有些好奇。

好奇明珠给大阿哥选了怎样一个出色的哈哈珠子,居然还

要觉罗氏亲自进宫与惠妃说起。

见问,惠妃想了想道:“听说是臣妾堂弟的养子,叫什么纳兰一的,名字听起来很怪。”

原来是纳兰一啊。郝如月端起奶茶喝了一口,听惠妃又道:“明相很个狠人,为了让纳兰一能时时陪在大阿哥身边,居然要给好好的一个孩子净身!听说那孩子都十二了,造孽啊!”

郝如月差点被奶茶呛到,倾身追问:“已然净身了么?”

惠妃摇头:“没有,还在等消息。”

郝如月长长吐出一口气:“你和大阿哥的意思我明白了,却也没必要辜负明相的一番好意。”

惠妃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娘娘的意思是?”

郝如月轻笑:“送你的就收下,只一样别让那孩子净身,将来给大阿哥做个贴身侍卫也是好的。其中原委,我自会向皇上禀明。再说大阿哥今年七岁,也该有自己的哈哈珠子了,另一个我也会请皇上一并给大阿哥补齐。”

惠妃闻言悬起的一颗心终于放下,皇后接受了她的诚意,并且愿意照拂大阿哥。

她没有看错人,皇后值得。

与此同时,郝如月接到了来自扬州的书信,纳兰在心中求她救救纳兰一,不要让人给他净身。

看笔迹确实是纳兰的,与上一封信的笔迹无差。口吻和行文方式也很像,只是内容……郝如月觉得不像是纳兰能写出来的。

纳兰心地纯善,自己能解决的事很怕麻烦别人。

就比如当初安排纳兰一。常泰说想要收养纳兰一,纳兰在回信中表示感谢,却隐晦地提到纳兰一太大了,不适合给人做养子,让常泰不用管纳兰一,他另有安排。

于是让纳兰家的人将纳兰一接走了,自己收了纳兰一做养子。

郝如月听说纳兰成亲多年,到今日只有一个女儿L,并无嫡子。这回他收养纳兰一做养子,明珠心里大约不痛快,这才想出给纳兰一净身,将他送到大阿哥身边。

既能把纳兰这个养子弄没,让他赶紧自己生一个,又能借纳兰一搭起一座与大阿哥私下沟通的桥梁,以图将来。

一石二鸟,先斩后奏,打得一手好算盘,与索额图不遑多让。

可纳兰与明珠并不是一路人,正因为这样,郝如月才怀疑这封书信的真实性。

当初纳兰怕麻烦赫舍里家长房,让纳兰家的人将纳兰一接走,并且自己收为养子。如今纳兰一人在纳兰家,已经是他的养子了,以纳兰的性格,不可能自己不出手,反而用这事来麻烦她。

况且……郝如月将惠妃叫来问话,惠妃说早给觉罗氏回过话了,同意推荐纳兰一给大阿哥做哈哈珠子,条件是不许净身。

对方已然答应了。

所以这封信很有问题。

眼下正是皇上给太子挑选伴读和哈哈珠子的时候,若惠妃不来找她表明心意,而她也没看出纳兰信中的不对劲儿L,愿意帮这个忙,她非常有可能向皇上推荐纳兰一,让他给太子做哈哈珠子。

只有这样,她才能合理地提出要求,不许明珠给纳兰一净身。

纳兰一是纳兰的养子,已然过了明路,以纳兰家的门第,是有机会被选上的。

如果纳兰一当真被选上,成了太子的哈哈珠子,又会发生什么呢?

郝如月越想越不对,当晚将这事告诉了皇上,然而皇上的关注点是:“你与容若还有书信往来?是谁拿给你的?”

郝如月又把赫舍里家长房关闭丰台善堂的事说了,皇上这才将注意力转移事情本身,派人去调查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纳兰一根本不是什么受牵连官员家的孩子,而是鳌拜的亲侄子。

是鳌拜兄长卓尔泰宠妾生的儿L子。

卓尔泰因鳌拜犯事被抄家夺爵,一家老小惨遭流放,可在去往流放地的路上遭遇劫匪,全家被杀。

官兵赶到,劫匪早跑了,清点尸体时发现少了一个孩子。

也是这孩子命大,并没死,几经辗转被人送到了位于丰台的私人善堂。

“皇上,臣妾敢担保,纳兰并不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鳌拜之于康熙是什么样的存在,郝如月很清楚,害怕康熙因此迁怒。

然后皇上的关注点又变成了:“你凭什么为他作保?”

郝如月:都什么时候了,这是重点么!

“就凭他是皇上的表弟啊。”郝如月伸手握住了皇上的手,轻轻地顺毛捋着,“纳兰是皇上表弟,又在皇上跟前做过侍卫长,别人不了解他,皇上还不了解吗?”

半天才被捋舒服了,康熙“嗯”了一声:“朕都要查这么多天,容若一个文人,能知道什么。”

不过是被人给利用了。

郝如月连声夸英明,又问:“皇上打算怎样处置?”

康熙看她:“你见过那个孩子吗?是个怎样的?”

郝如月斟酌措辞:“臣妾进宫之前见过那孩子一回,感觉是个机灵的,嘴甜,极有眼色,很会来事。上回臣妾的额娘和大嫂进宫,也说起过他,说他长得高大壮实,学问不错,而且臂力惊人。”

康熙哼笑:“听你这一番描述,倒是与鳌拜年轻时很像。”

郝如月:好像帮了倒忙。

见她一脸惶恐,康熙气笑了:“像鳌拜年轻的时候怎么了?鳌拜可是先帝亲口封的满洲第一巴图鲁,还是个有勇有谋,城府极深的巴图鲁。只可惜朕那时候年纪太小,鳌拜又太张狂,若放到现在,朕必然将他收于麾下。”

说着说着还来了兴致:“你知道朕当时为什么没有杀鳌拜,只是将他圈禁了吗?”

鳌拜之于康熙,就像多尔衮之于顺治,然而结局却大不一样。

多尔衮活着的时候,顺治并不敢把他怎样,等他死后才夺爵抄家,开棺鞭尸,挫骨扬灰。

而鳌拜倒台正是他如日中天的时候。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然后楼就塌了,压倒了很多人。

可奇怪的是,康熙并没赐

死鳌拜,只是将他和他的家人圈禁起来。等鳌拜病死6_[(,还将他的家人给放了。

很多人把这事归因于康熙的仁德,直到今天郝如月才听康熙大帝亲口说:“因为他根本没想反,罪不至此。”

若鳌拜造反,以他当年的实力,能不能压得住,很难说。

可鳌拜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要反,他只是贪权。康熙也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才留下了鳌拜一条性命。

至于他的家人……儿L子没一个成器的,根本不足为虑。

倒是这个叫纳兰一的小家伙,让康熙稍微提起了一点精神:“既然有人想让这个孩子进宫,那便让他进来好了。”

见皇上如此痛快,郝如月反而犹豫起来:“据臣妾看,那孩子应该不知道自己是谁。可这么多年过去,万一有人故意告诉他真正的身世……大阿哥才七岁,皇上就不怕……”

“当年鳌拜朕都不怕,又怎会怕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康熙让郝如月放宽心,“朕会派人暗中保护大阿哥。”

“不过这事要保密,跟谁都不能说,尤其是贵妃和惠妃。”

郝如月知道皇上打算引蛇出洞,可拿皇子做诱饵,代价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她相信皇上的人能保护大阿哥,可大阿哥到底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万一看见什么被吓到,也不是玩的。

还要再劝,却见皇上站起身走了。

在皇上的运作之下,纳兰一很快进宫,成了大阿哥的哈哈珠子,每天陪着大阿哥读书写字。

似乎为了测试他的能力,皇上还给大阿哥安排了骑射课,也让纳兰一跟着练。

郝如月不放心,差人暗中盯着纳兰一。奈何坤宁宫的小内侍虽然机灵,也没能逃过对方鹰隼般的眼睛。

还被人抓了现行,提溜着过来求见皇后。

人质在对方手上,郝如月无论如何总要见一见。

“奴才纳兰一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娘娘万福金安,千岁千千岁。”纳兰一走进正殿,给郝如月行跪拜大礼,将袖子打得啪啪响。

后头那个千岁千千岁,是皇上让加的。因为去年民间给郝如月建的生祠超过了明朝的九千岁魏忠贤十倍,皇上很高兴,给郝如月额外加封了一个九千岁的封号。

既是皇后又是九千岁的郝如月:总觉得不伦不类的。

“平身。”郝如月端坐上首,声音平静。

纳兰一站起身,片刻后又跪下了,再次给郝如月行礼:“儿L子纳兰一,给额娘请安,额娘吉祥!”

“……”

一上来就认娘,认的还是皇后娘娘,松佳嬷嬷气得脸都抽抽了,当场喊了一声“大胆!”。

郝如月听见这声大胆,才从昔年的情景中缓过神来,对纳兰一说:“在宫里不可胡说。”

倒是一副长辈维护晚辈的模样。

纳兰一赶紧赔罪:“是,奴才知错了!可在奴才心里,不管皇后娘娘是赫舍里家的二姑娘,还是女官,或是皇后,您都是纳兰

一的额娘。”

其实纳兰一这样说并非是为了跟郝如月套近乎,他心里就是这样想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初在丰台的善堂,纳兰一和其他兄弟姐妹不过混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是皇后出钱给他们请先生,教他们读书,让他们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来赫舍里家长房又出银子,给他们男孩子请拳脚师傅,给女孩子请绣娘教女红,让他们学到了更多。

如果当初不曾遇到皇后娘娘,那么他现在可能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莽夫。即便被阿玛认为养子,也绝没有机会给亲王做哈哈珠子。

他打心眼儿L里感激阿玛的救命之恩,更感激皇后这些年的栽培。善堂管事每回拿到银子都会嘟囔一句:“请这么多师傅,花这么多银子,眼都不眨一下,赫舍里家长房可真有钱!好人有好报!”

是啊,好人有好报,他这回进宫会报答皇后的。

郝如月认真打量纳兰一的神情,感觉不似作伪,便挥手屏退了服侍的,当面问他:“既是这样,我问你,你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吗?”

纳兰一怔住,半天才道:“奴才很小便被送去了善堂,对家人没有任何印象。只听阿玛说奴才的父亲受鳌拜案的牵连,一家人被流放。因奴才的父亲与阿玛是旧识,不忍奴才跟着受苦,便给差役塞了荷包,将奴才托付给了阿玛。”

后来太子降生,大赦天下,鳌拜的家人也在其列。从前受牵连的官员免罪的免罪,起复的起复,很多人都到善堂接走了自己的孩子。

纳兰一等啊盼啊,却没等来家人接他,便求了阿玛帮忙查找他的父母。得到的消息是,他的父母在流放中病逝,其他亲戚都不认他,也不想收留他。

之后阿玛也外放到扬州去了,善堂里的孩子走了七七八八,就只剩下他和两个妹妹。

两个妹妹吓得每天都哭,生怕阿玛也不要她们了,随后两个妹妹被赫舍里家长房收养了。

她们坐在马车上,哭着朝自己挥手,哭着喊:“哥哥,我们会回来看你的!”

翻过天,他也上了纳兰家来接他的马车。

原来是阿玛收养了他。

纳兰一以为从此有了家,终于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了,可玛法却找到他,对他说成亲王身边需要一个哈哈珠子,想要推荐他。

纳兰一给玛法磕头,说他愿意,并感谢玛法栽培。玛法却说他出身太低,想做人上人,就得吃得了苦中苦。

他说他能吃苦,玛法就告诉他,想要在成亲王身边当差,必须净身。

纳兰一当场傻了。他出身再低,也是好人家的孩子,也是阿玛的养子,没必要为了进宫净身吧。

见他迟疑,玛法又说,这样做确实委屈他了,可纳兰家必须靠着成亲王才有可能更进一步。他净身进宫不仅仅是为了一份体面的差事,更肩负着纳兰家的明天。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落难之时阿玛接收了他,没人要他阿玛收养了他,供他吃供他穿把他养到十二岁,也该是他回报阿玛回报纳兰家的时候了。

于是他含泪点头。

谁知峰回路转,一通运作之后玛法告诉他不必净身也能进宫,仍是给成亲王做哈哈珠子。

郝如月观察着纳兰一脸上的微表情,断定他是真不知道,想了想说:“你的家人确实死在了流放的路上,是被劫匪杀死的,可你并不是什么犯官之子。”

郝如月注视着纳兰一的眼睛,一字一顿:“你是鳌拜兄长的孩子。”!

安排好善堂的事,郝如月又开始操心起太子读书。

太子读书,皇上格外重视,郝如月相信皇上的眼光,并不打算插手。

直到有一日,惠妃过来串门,跟她吐槽:“皇上给太子选伴读和哈哈珠子,娘娘这边不理,人都求到臣妾那边去了。”

郝如月挑眉:“这话是怎么说的?”

大阿哥是皇长子又是亲王,母凭子贵,惠妃在宫里很有体面。且她不仅是四妃之一,还管着后宫事,从来只有外命妇巴结惠妃的份儿L,还没听说谁敢威胁她呢。

惠妃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缓

最最关键的是,太子一直养在皇后身边,若能走通坤宁宫的门路,事情基本就算成功了一半。

哈哈珠子最好是旗人,可以净身,也可以不净身。读书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骑射功夫出类拔萃。

清朝皇子三到五岁启蒙,六岁正式读书。可太子才五岁,皇上已然为太子选好了几位老师,打算在颁金节后让太子正式读书。

太子读书之后便要搬出后宫,而毓庆宫正在修缮,按照皇上的意思,太子还是要搬。在毓庆宫建成之前,先搬到乾清宫偏殿居住。

至此,丰台善堂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光荣解散。

此时还没有畅春园,更没有上书房,大阿哥只在乾清宫南庑房读书。将来太子也会在那里读书,搬到乾清宫反而近便些。

太子读书除了要有老师,还要配一个伴读,两个太监,和两个哈哈珠子。

郝如月也喝了一口茉莉奶茶,点点头说:“正好大阿哥还缺两个哈哈珠子,你不妨趁机挑两个好的。”

提起这个,惠妃更苦恼了:“不瞒娘娘说,还真有人给臣妾推荐了,不要都不行。”

阅读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