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寒门新贵(科举)

15. 收入大增

  • 作者:月白作秋衣
  • 类型:穿越重生
  • 更新时间:2024-05-03 05:57:10
  • 章节字数:5782字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

谢熠自学效果成绩不错,整部《论语》他都已经读熟且完全背诵下来,毛笔字也初见雏形,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也收到了看得见的结果——第一个月炼制的细盐结款下来了!

他和董昌浩是一月一算,每天粗盐细盐各用多少各出多少都有纪录,统计下来,上个月谢熠一共用了九百斤粗盐,炼出六百八十斤细盐。

谢熠一笔一划,在这小小的青川镇,书写着他的未来。

“熠贤侄,莫怪伯伯多嘴,俗话说财不可外露,这些银子你拿着不方便,还是到钱庄开一个户头存着。”

青川镇作为南北通衢的商业重镇,又有官道经过,钱庄是早就应运而生的了。

下半晌谢熠便不去书院那边,和董墨言分别,自己返回炼盐房,将书本都拆出来,笔墨纸张安置好,开始自己动手做一个小砚台——他买回来的墨是块状的,不是墨水,写字要用的话,需要用砚台磨成墨汁。

青川河边就有许多形状各异的石头,谢熠找了一圈,找了一块中间有小凹槽的,底部相对平坦的,取回来自己再打磨一下,就得到了一个简易版的小砚台,洗干净之后开始磨墨,拿出纸笔和字帖,开始迫不及待练字起来。

他招了招手,董墨言从人群后往他这边过来,看见他手里提的东西,便问:“都买了什么?”

谢熠一一说了,董墨言道:“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问我,下次等我放旬假,咱们一起看书学字。”

谢熠当然也是这么打算的,这么多银子他也不可能拿回家给陈氏存着,毕竟他在家人眼中只是到商行当学徒,冷不防拿这么多银子回去,跟家人倒不好交代。

“好,得空我去钱庄存着。”

董昌浩道:“先前我忙,有件事倒忘了,你每个月也不能天天都炼盐,还是要让自己休息几日,你看这样如何?商行的学徒都是照旬假十日一休,你便十日两休,当然一切看你安排,只要能把盐炼出来,伯伯都由得你。”

其实这一个多月以来,谢熠已经是半工半休状态了,每天炼三十斤粗盐,他最多花五六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在看书练字,现在听董昌浩这么说,他便说道:“好,就按伯伯说的做,每个月我保证将三车粗盐炼完就是。”

一车粗盐是三百斤,三车刚好是九百斤。

董昌浩道:“这样最好这样最好,那么明天便是旬假,你只管回家去歇两日。”

谢熠了然,想着自己确实一个多月没回家了,这段时间都是谢长坤给他稍家里带来的东西。

“好,我收拾收拾,待会买些东西回家,今晚就不去伯伯家吃了。”

董昌浩:“代我向你父母问好,另外……”

谢熠:“伯伯有事?”

董昌浩:“我听墨言和紫宁说你有心读书?”

董昌浩虽然不时时到炼盐房这边监工,给足了谢熠自由,但谢熠这个月一边炼盐一边读书之事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谢熠也不隐瞒董昌浩:“不瞒董伯伯,我确实有心读书,想和墨言哥一样。”

董昌浩道:“好,好,你这样的人才就该读书考取功名,我若强留你炼盐,倒是屈才了。”

谢熠道:“不会,两者并不耽误的。”

其实谢熠之所以没有主动找董昌浩谈读书之事,就是考虑到董昌浩会担心他影响炼盐。

现在既然董昌浩主动提及,谢熠也就提前跟他说清楚。

“伯伯,这段时间下来我们也算知根知底了,你是什么人我心里清楚,有些事我跟你说明白,我这炼盐之法虽然管用,但目前没了你就是炼出盐来也卖不出去,若是我找其他盐商,一来人心隔肚皮,他未必像您一样守规矩,二来远离青川镇我这边不方便,其他事我不敢打包票,但至少这五六年内,我会和您继续合作下去,要是你不放心,我们可以立一份契约。”

听谢熠如此说,董昌浩立马道:“伯伯不是这个意思,只要不耽误你读书,伯伯这里随时为你敞开大门。”

谢熠道:“我知伯伯的心,伯伯也知我的心,在这件事上我们不用隐瞒什么的,有什么说什么。”

董昌浩连连道好,谢熠如此明事理,他怎么能说不好?

而且不仅如此,谢熠进一步打消他的后顾之忧,“我这炼盐的法子也并非非我不可,若到时我忙着读书实在抽不出身,我上面还有两个可靠的大哥,伯伯是半点也不需要担心的。”

董昌浩道:“贤侄这么说,我就放心往县城上铺排了。”

谢熠笑言道:“伯伯只管大胆去,我这边准给你炼足细盐。”

如此说定,董昌浩将第一个月的二十九两银子交给谢熠,另外给了小半袋碎银子和铜钱,谢熠本不想要,但董昌浩说这算是他当学徒的“工钱”,谢熠想着也要拿这部分工钱回去跟家里人交代,就谢过董昌浩收下了。

随后又跟董昌浩核对了他们双方的账册,确定没有出入之后,各自签字,第一个月的合作便算圆满完成。

最后董昌浩亲自陪着谢熠到钱庄,钱庄掌柜和董昌浩是故交,并不多问,直接以谢熠的名义开了户头,将二十九两银子存好。

这些事办完,谢熠便跟董昌浩道别。

他拿着董昌浩给的“工钱”,照老规矩在镇上购置了米和肉,另外买了一只烤鸡,一斤烧酒,针线布匹也都买了,米和肉是全家一起分享的,酒是给谢长福带的,针线和布匹是给陈氏买的,烤鸡是专门给谢明和谢富解馋的,他每位家人都照顾到。

他回到炼盐房,再装了一斤细盐,分作两袋,一带自己家用,另一袋送给谢长坤和秀珍婶子。

打点好行囊,谢熠才刚要背着包裹出门,便看到董紫宁欠着一匹马过来了。

“紫宁姐,你这是?”

董紫宁道:

看了一上午,谢熠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繁体字认读、断句和释义等等,短短一个上午他习惯了不少。

谢熠练习的就是这种馆阁体。

当然,谢熠也可以在泥地上用树枝写字,但那是写字识字不是练字,谢熠要的不是识字而是练出一手足够漂亮的,足以上科举考场的字体来,因此这些笔墨纸张的花费是不能省的,只有真正沾墨用笔,才能学会提笔藏锋横竖撇捺的章法来,书法要在笔划细微处见功夫,用树枝在泥地上写字很难有这样的效果。

一个月二十九两银子!

当董昌浩将沉甸甸的银锭交到自己手上时,谢熠虽然心里有数,但拿着这么多银子,谢熠还是忍不住激动。

落袋为安,有了这笔钱,他心里就实实在在的踏实多了。

科举考试要求的字体叫做“馆阁体”,这种字体不讲个性,但胜在工整统一,有条有理,看起来端庄板正,尤其是书写文章错落有致,大方得体,像是印刷般精致。

谢熠求之不得,到镇上找了家馆子,大大方方请董墨言吃了一顿饭,谢熠边吃边向董墨言讨教刚才不懂的地方,董墨言一一解答,两人感情由此越来越好。

他也大致得出了一个学习方法,遇到不懂的字句先标注下来,再找机会问董墨言,通过这样的方法先把四书读熟背熟。

至于完全理解读通,那就是上书院之后再问先生的事了,现在他只管把苦功夫做好。

《寒门新贵(科举)》全本免费阅读

谢熠有个优点,认定了一件事就会全神贯注投入,心无旁骛做好它。

到得中午,青川书院放午课,谢熠到门口去等,学子们成群结队从书院出来,不多时谢熠便看到了董墨言。

除去盐引、损耗、车马人力等各项用度,董昌浩在账册上准确算出这六百八十斤细盐的纯利是五十八两银子!

按照他和谢熠的约定,谢熠便有二十九两银子的进项。

阅读寒门新贵(科举)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