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莲心禅韵

第7章 静心的艺术 2

  • 作者:(印)奥修 著,谦达那 译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3 18:51:08
  • 章节字数:8388字

有一天佛陀问波纳:“为什么你还继续来?你可以不要来了。”

波纳说:“除非你这样说,否则我怎么可以不来?如果你说了,那么就没有问题。”

然后他就没有再来听佛陀讲道,但是他仍然像影子一样跟着大家的秩序走。几年之后,佛陀再度说:“波纳,为什么你还继续跟着我?你可以去教别人!你已经不需要再跟着我了。”

佛陀有一个弟子跟在他身边很多年,他的名字叫作波纳。他成道了,但是他仍然留在佛陀的身边。在他成道之后,他每天也都来听佛陀讲道。现在他本身已经是一个佛,什么都不缺,他可以凭自己站起来,但他还是继续来听佛陀讲道。

为了要打动师父,他说……

这种山冈先生几乎每天都会来到我这里,我碰到过很多这种人。这个山冈是一个类型。他们会来找我,有时候我觉得很好玩。

有一次在一个禅寺里来了一个人,他想要被点化。师父说:“在这里我们有两种点化。在我的社区里面有五百个人,我们有两种:一种是门徒,另外一种是师父。所以你要加入哪一种?”

那个人是新来的,他甚至觉得有一点迟疑,他说:“如果能够的话,我想要被点化成为一个师父。”

但是自我会抗拒,自我抗拒臣服。它抗拒爱,抗拒祈祷,抗拒静心,抗拒神。自我就是抗拒,跟整体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它是罪恶。自我总是想要让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越是能够让别人留下印象,自我就可以得到越多的食物。这是一个事实,如果你没有办法让任何人留下印象,那个支持就会被撤回,然后自我就开始颤抖。它在真实的存在里没有基础,它必须依靠别人的意见。

现在让我们来进入这一则逸事:鲁莽的学生。

有一次,一个人来,他讲了一个小时的话,整部吠檀多都讲,他要求要跟我见面已经有很多天了,他还写信给我,而且他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他一直在说他想要问一些问题。当他来,他已经忘掉那些问题,他开始给我答案,而我并没有问什么。他一直谈,一直谈,谈了一个小时,甚至没有空当可以让我插嘴。不,他甚至不想听,所以我必须说是,是,是。我听他讲觉得很享受,一个小时之后他说:“现在我必须走了,我没有时间了,但是我从你这里学到很多。我将永远记住这一次的会面,我将会珍惜这个记忆,你已经解决了我所有的问题。”

的确,这就是他的问题:他想要讲,他想要告诉我一些知识。而他觉得很高兴,因为我能够听他讲。他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但是他走的时候很高兴。

人们来到我这里,他们说他们当然知道“一切都是梵天”。印度这个国家被知识压得透不过气,因为那个知识的重担,因为他们都知道,因为他们以一个知道的人来谈论,所以愚蠢的人变得更愚蠢。他们说一切都是梵天,真实的存在是非二分的,然后到了最后他们说:“我的头脑非常紧张,你能不能给一些建议?”

如果你知道存在是非二分的,如果你知道“二”是不存在的,你怎么会被困扰?你怎么会紧张?如果你真的知道这一点,所有的问题都会消失,所有的烦恼都会溶解,所有的痛苦都会不见!但是如果你对他们说:“你不知道。”他们并不会听。而如果你继续听他们讲,到了最后那个真实的情况就会自动显现出来。

有一次,在一个法庭里,一个人被控告偷窃一个袋表。那个表被偷的人有一点近视,他的视力很弱,只能戴眼镜看。但是他忘了戴眼镜,然后在街上,这个人割破了他的皮包,拿走了他的袋表。当法官问:“你能够认出这个人吗?他是不是偷走你的表的人?”那个被偷的人说:“这很困难,因为我的视力很弱,不戴眼镜看不清楚。所以我没有办法很准确地说出是不是这个人,但是我的表被偷了,而我觉得是这个人偷的。”

但是因为没有其他的目击者,或其他的证据,所以这件事没有办法被证明,法官必须释放这个人。他说:“现在你可以走了,现在你自由了。”

一个罪人比一个学者更容易达到真理,因为一个罪人在内在深处觉得他是有罪的,他会忏悔,他会觉得他做错事了。你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基本上是快乐的罪人。他会感觉到那个罪恶,他做错事了,在潜意识里他会懊悔,他会想要脱去任何他所做的事,好让他的生命能够取得平衡,某一天他将会取得平衡。但如果你是一个学者,一个精于文字,理论和哲学的人,一个博学家,那么将会很困难,因为你从来不会对你的学识觉得有罪恶感,你反而会对它觉得很高兴,很自我。

每一个人都想要成为师父,即使你成为一个门徒,你也只是将它当成一个手段,一个成为师父的手段。你必须先经过它,它是一定要的,否则你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师父?所以你必须先成为门徒,但是自我的追寻是要成为师父。自我会想要教别人,而不是去学习。即使你学习,那个学习也只是在准备将来要怎么教别人。

你们听我讲,关于听讲我也有两种类别:你可以像一个门徒来听,你也可以像一个准师父来听。如果你像一个准师父在听,你将会错过,因为用那种态度你是没有办法听的。如果你只是在等待,在准备,看看要如何跳到师父的位子来教别人,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具有接受性。唯有当你是一个门徒,没有想要变成师父,你才能够学习。这是东方古老的传统之一——除非有师父的吩咐,否则一个人不可以开始教别人。

一个弟子就是一个弟子。有一天他会变成一个师父,但那并不是目标,它只是一个结果。借着学习,你会变聪明,那是一个结果,不是目标。如果你只是想要变聪明而学习,你将永远学不会,因为成为聪明的是一个自我的目标,是一个自我的旅程。如果你只是在等待成熟而变成一个师父,如果你只是把门徒当成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越快越好,它必须结束,你并不喜欢它,你想要结束它——那么你就不是一个门徒,这样你就永远没有办法成为师父……因为当一个门徒成熟,他自然会变成师父。这并不是一个要去追寻的目标,它是附带发生的。

鲁莽的学生——轻率、粗鲁,以为他已经知道……认为你已经知道,那是会发生在一个头脑唯一的鲁莽。

当山冈还是一个学生,他去拜访道空师父。

那个师父只是在开玩笑。他只是在开玩笑,想要借着这个玩笑来探测对方的潜意识。

这是一个矛盾,因为身为一个学生是不可以鲁莽的,如果他是鲁莽的,他就没有资格当学生。学生不可以轻率,不可以粗鲁,不可以是一个自我主义者。如果他是这样的话,他就没有资格当学生,因为成为一个学生意味着要成为具有接受性的,成为准备学习的。什么是准备学习?准备学习意味着:我知道我是无知的。如果我认为我是知道的,那么我怎么能够学习?那个门已经关起来了,我并没有准备好要学习,事实上我是准备要教别人。

记住一件事:任何让你感觉到有自我的都是障碍;任何让你觉得无我的就是道路。

如果你是一个罪人,而你觉得有罪恶感,那意味着你的自我是动摇的。透过罪恶,你没有办法累积自我。常常罪人可以一下子“跳”进去而变成一个圣人。有一个印度的圣人伐尔米其就是这样,他是第一个说拉玛的故事的人。伐尔米其是一个强盗和杀人犯,一下子那个蜕变发生了。它从来不曾像那样发生在任何博学家身上——印度这个国家有很多博学家:婆罗门和学者。你没有办法跟印度的学者竞争,他们具有好几千年悠久的传统,他们专门靠文字在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就是文字、文字和文字。但是一个学者从来没有办法一下子蜕变、“跳”、爆发,或是从过去破茧而出,变成完全新的。它从来没有这样发生过,但是罪人曾经有很多次这样的发生,就在一个片刻之间,因为在内在深处他们从来没有办法用他们的自我来安排他们所做的事。任何他们所做的事都是在粉碎自我,而自我是一道墙,一道石头墙。

在内在深处,有深度的心理学家说:人们累积跟随者只是为了要说服他们自己,说他们知道。如果没有跟随者,他们要怎么说服他们自己?没有办法啊!你只有一个人!很难直接欺骗自己,透过别人来欺骗自己比较容易。当你讲给别人听,当你看到他的眼睛亮起来,你就开始相信你一定有什么东西,否则他的眼睛为什么会亮起来?他一定被感动了。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都很渴望能够感动别人。头脑想要感动别人,这样它才可以透过他们而被感动,然后他就可以相信他那借来的知识,将它看成好像是在他身上所显现的真理。要小心这种事,这是最诡诈的陷阱,一旦你掉进去,你就很难出来。

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道德家,一个清教徒,你就会产生一个微妙的自我;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知者,你就会产生一个微妙的自我。记住,除了自我以外没有其他的罪恶,所以不要累积它,而它一直都是透过虚假的事情来累积的,因为真实的事情永远都会粉碎它。如果你真的知道,自我就消失了;如果你不知道,它会累积而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很纯洁的人,一个宗教人士,自我就消失了,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清教徒,一个道德家,那么自我就被增强了。你所做的事是对或错必须永远都以这个来作为判断的准则:以自我来判断。如果自我被增强了,那么它是错的,要尽快抛弃它,立刻抛弃它!如果自我没有被增强,它是好的。

如果你每天都去庙里,或是每个星期天都上教堂,然后你觉得自我被增强了,那么就不要上教堂——停;不要去庙里,它对你没有帮助,它是一种毒素。如果你觉得上教堂你就是具有宗教性,你就是比较特别,比较伟大,比别人更纯洁,比别人更神圣,如果你有这种“比你更神圣”的态度,那么就要抛弃它,因为这种态度是世界上所存在唯一的罪恶,其他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这是唯一的罪恶——这个“比你更神圣”的态度是唯一的罪恶。只做那个不会增强自我的事,迟早你将会成道,因为当自我不存在,即使它只离开你一个片刻,你也会突然睁开眼睛而看到它。一旦被看到了,它就永远不会被忘记;一旦被瞥见了,它将会在你生命中变成一种强大的磁力,然后它会继续把你拉到越来越靠近世界的中心,迟早你将会融入它。

波纳说:“我在等待。当你这样说,我就会去。我是一个弟子,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如果你这样说,那么就没有问题。所以我应该去哪里?我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我应该去教谁?请你指引我,我就会照着做,我是一个跟随者。”

这个人一定是完全听佛陀的,因为即使当他成道,他还保持是一个弟子。有一些人完全无知,而他们已经是“师父”。即使他们在听,他们也是抱持着一个态度,觉得迟早他们要去教别人。你听只是为了要告诉别人你所学习到的!要完全抛弃这样的概念,因为如果有那个概念,如果有准师父存在,弟子无法跟那个概念一起存在,他们永远没有办法一起存在。

阅读莲心禅韵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