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施今墨医案解读

第11章 呼吸系统疾病 4

  • 作者:吕景山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6 12:53:08
  • 章节字数:9518字

神各10克

白杏仁6克

西洋参5克

云茯苓

紫河车60克

玉竹30克

五味子5克(打)

人参3克(另炖浓汁兑服)

大枣

黑锡丹5枚

淡苁蓉30克

巴戟天30克

冬虫夏草30克

南沙参各30克

云茯苓

神各30克

麦冬30克

白杏仁30克

炙甘草30克

黑锡丹15克

胡桃肉60克

补骨脂30克

蛤蚧尾3对

橘红

络各15克共研极细末,蜜丸重10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下。

【解读】

久患喘息,证属肺心俱虚,肾不纳气,方用黑锡丹以镇摄肾气,生脉散加味以强心益肺,蛤蚧、胡桃肉补肾纳气,杏、橘等味化痰止咳,丸方仍循前法配制,冀巩固疗效。半年后患者来信云,服丸剂后其喘息至今未发,体力较前大有好转,复函嘱将丸方再配服一料。

人参——西洋参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止渴,宁神益智;西洋参甘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益气强心,镇静安神。人参偏于燥,西洋参偏于润,二药伍用,一燥一润,燥润参合,互制其短而展其长,补益心脾,扶正固本之力增强。

黑锡丹——大枣

大枣甘缓,补中养血,补脾和营,养心安神,缓和药性;黑锡丹护真阴、扶真阳、强心气、纳肾气,定虚喘。二药参合,以大枣之甘缓,制黑锡丹之重坠,共奏益气强心、温肾纳气、镇逆平喘之效。

黑锡丹定虚喘,非真阳衰微者不可妄用。用黑锡丹者,必须咳喘,痰饮稀薄,颜面或四肢浮肿,四肢不温,真阳虚惫者方宜。若乍寒乍热,痰黏不易咳出,误用黑锡丹者,必致阴竭阳脱之祸,患者痰浊涸恋,阳气未振,阴霾未散,真阳反伤,以致加重病情,故用此药时,须千万慎重,切勿妄投。

注:黑锡丹为黑锡(去渣净秤)、硫黄(透明者)各60克,胡芦巴、补骨脂、小茴香、沉香、木香、附子(炮)、川楝子、肉豆蔻各30克,肉桂15克组成。先将黑锡和硫黄放新铁铫中如常法结成砂子,放地上出火毒,研极细末,余药也研成极细末,然后和匀再研至黑色光亮为度,用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备用。

陈橘红——陈橘络(见第66页)。

云茯苓——云茯神(见第29页)。

五味子——紫河车

五味子(见第73页)。

五味子温而不燥,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敛肺气归肾,以收止咳平喘之功;紫河车别名衣胞、胞衣、人胞、胎盘,为健康产妇的胎盘。其为精血所生,有大补气血,培补元气,强壮治喘之效。二药伍用,扶正培本,止咳平喘之效益彰。与蛤蚧尾参合,纳气平喘之力更著,故施师常入丸剂之中参合使用,以资巩固疗效。

沙参——冬虫夏草

沙参甘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冬虫夏草甘温,益肾补阳,止血化痰。沙参以养阴为主,冬虫夏草以温阳为要。二药伍用,一阴一阳,阴阳互生,润肺平喘之力增强。

补骨脂——胡桃肉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呼、纳相合,呼吸功能是属正常,人即安康。胡桃肉甘温,补肾助阳,敛肺定喘,润肠通便;补骨脂辛温,补肾助阳,纳气归宅,温脾止泻。二药伍用,一肺一肾,金水相滋,敛肺纳气,止咳平喘甚妙。

补骨脂、胡桃肉伍用,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青娥丸。治肾虚腰痛如折,俯仰不利,转侧艰难。清·王泰林《王旭高医书六种》载,青娥丸治肾虚腰痛,《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故纸十两(酒蒸),胡桃二十两(去皮研),蒜四两,姜四两,杜仲一斤。虚寒喘嗽郑相国方,肺肾虚寒,为喘为嗽,除蒜姜仲除去三味加蜜送。”

补骨脂与胡桃肉同用,有水火相生之妙。气足则肺不虚寒,血足则肾不枯燥,久服利益甚多,不独上疗喘嗽,下强腰脚已也。古云:“黄柏无知母,破故无胡桃,犹水母之无虾也。”(按:水母,海蛇也)。清·黄宫绣《本草求真》也说:“胡桃……诸书皆言能通命火,助相火,利三焦,温肺润肠,补气养血,敛气定喘,涩精固肾,与补骨脂一水一火,大补下焦,有同气相生之妙。”

根据临床体会,肺源性咳喘,心源性咳喘,凡表现为吸气短,肾不纳气者均宜使用。尤其于缓解期,更须长服,定有益矣。

巴戟天——肉苁蓉

巴戟天辛甘而温,温阳助火,祛风除湿;肉苁蓉甘咸而温,质地滋腻,性柔不燥,补肾壮阳,润燥益精,滑肠通便。巴戟天以燥为主,肉苁蓉以润为要。二药参合,一燥一润,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温肾壮阳之力益彰。

第九节浸润型肺结核(肺痨)

宋某男27岁职员病历号52、7、179

咳嗽已半年,音哑近4个月,经某医院检查为浸润型肺结核。现症:咳嗽不多,音哑喉痛,食欲不振,腹痛便溏,日渐消瘦。舌苔白垢,脉象滑细。

【辨证立法】

久嗽不愈,伤及声带,遂致发音嘶哑。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则腹痛便溏。脾胃不强则消化无力,食欲减退,营养缺乏,身体消瘦。幸无过午潮热、夜间盗汗之象,阴分未见大伤,尚冀恢复可期。拟清肺健脾以治。

【处方】

炙白前

百部各5克

苦桔梗6克(生炒各半)

野於术5克

炒杏仁6克

紫川朴5克

炙紫菀

化橘红各5克

诃子肉10克(生煨各半)焦薏苡仁6克

云茯苓10克

凤凰衣6克

半夏曲

枇杷叶10克

6克(同布包)

粉甘草3克(生炙各半)

土杭芍10克

冬桑叶6克

二诊:服药2剂,大便好转,日只1次,食欲渐增,咳嗽甚少,喉痛减轻,音哑如旧,仍遵前法治之。前方去桑叶,加南、北沙参各6克,炒苍术6克。

三诊:前方服4剂,大便已正常,食欲增强,精神甚好,咳嗽不多,音哑虽未见效,但觉喉间已不发紧。

【处方】

黛蛤散

马勃6克

5克(同布包)

炒苍

白术各6克

诃子肉10克(生煨各半)

凤凰衣5克

炙白前

百部5克

5克

紫川朴10克

土杭芍10克

苦桔梗6克(生炒各半)

化橘红

炒紫菀各5克

白杏仁6克

云茯苓10克

粉甘草3克(生炙各半)四诊:前方服4剂,尚余音哑未见显效外,他症均消失,拟专用诃子亮音丸治之。

【处方】

诃子肉30克(生煨各半)

苦桔梗30克(生炒各半)

粉甘草30克(生炙各半)

凤凰衣15克共研细面,冰糖118克熬化兑入药粉,做成糖球,含化即可。

【解读】

肺伤音哑,即古人所谓“金破不鸣”,治宜清肺。便溏纳少,治宜健脾,即前世医家所谓“培土生金”之意。本案通过脾肺双治,咳嗽便溏等症状消除甚速。治声音嘶哑,用诃子亮音丸最有效,施师用之多人,演员每以此方作为保护声带之常备药。

炙白前——炙百部(见第58页)。

炙橘红——炙紫菀(见第25页)。

半夏曲——枇杷叶(见第59页)。

白术(野於术)——云茯苓

白术甘温补中,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滞,固表止汗;茯苓甘淡渗利,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白术以健脾燥湿为主;茯苓以利水渗湿为要。二药伍用,一健一渗,水湿则有出路,故脾可健、湿可除、肿可消、饮可化、诸恙悉除。施师用二药治疗肺结核诸症,即遵培土生金之意也。

茯苓、白术伍用,名曰茯苓汤,出自《景岳全书》。治湿热泄泻,或饮食泄泻。张元素《医学启源》以茯苓、白术为君治疗水泻。

苦桔梗——诃子肉——甘草(见第53页)。

炒苍术——炒白术(见第28页)。

注:土杭芍即土炒白芍: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为度,以增加温中止呕、止血之功。

第十节渗出性胸膜炎(悬饮)

王某男39岁病历号52、10、419

数日以来,寒热、咳嗽、气促、胸痛,咳时尤剧,食欲不振,周身倦怠,经某医院诊断为胸膜炎,胸腔有少量积液。

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立法】

外邪乘肺,表里不和,水饮停积,以致寒热,咳嗽,胁痛,气促。综观脉症,是属悬饮。治宜和表里,调气机,清热逐饮。

【处方】

甜瓜子各30克(同打)

丹参

牡丹皮15克

10克

炒枳壳5克

陈橘红

络各6克

赤茯苓

芍药各10克

北柴胡5克

苦桔梗5克

赭石

旋覆花各10克(同布包)

青橘叶10克

鲜苇

茅根各10克

白杏仁6克二诊:服药2剂,寒热稍退,诸症减轻,原法加力。

【处方】

冬瓜子

皮各30克(打)

紫丹参

牡丹皮15克

10克

青陈皮5克

青橘叶10克

车前子

草各10克(布包)

旋覆花

赭石10克

12克(同布包)白杏仁6克

炒枳壳5克

赤茯苓

芍药各10克

全瓜蒌

干薤白24克

10克(同打)

焦内金10克

苦桔梗5克

三诊:服药3剂,寒热全除,小便增多,日十余次,不甚痛,咳嗽亦轻,经医院透视胸腔积液消失。脉现濡软,正气未复,拟用六君子汤加味,嘱多服以愈为度。

【处方】

北沙参各10克

云苓块12克

白术10克

焦内金10克

陈橘红

络各5克

青橘叶10克

清半夏10克

炙甘草3克

旋覆花

赭石6克

12克(同布包)

白杏仁6克

冬瓜子30克(打)【解读】

渗出性胸膜炎,中医无此病名,临床所见有胸腔积液者,多与悬饮之证相类。症见咳嗽、胸痛、胸闷、气促等。方用柴胡、芦根解表,白茅根、赤芍、牡丹皮清热,冬瓜子、甜瓜子、车前子、车前草、赤苓、橘红、杏仁驱痰逐饮,丹参、旋覆花、赭石、橘叶、橘络、枳壳、桔梗、青陈皮活血调气止痛。诸药配合,服药5剂即使胸腔积液吸收,疼痛减轻,寒热消除,收效迅速。

注:北柴胡又名硬柴胡,主产于北方各省。其退热作用较好,诸凡普通感冒、流行感冒、疟疾、肺炎之发热均可选用。

冬瓜子——甜瓜子(见第66页)。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冬瓜子——青橘叶(见第63页)。

陈橘红——陈橘络(见第66页)。

赤茯苓——赤芍药(见第21页)。

鲜茅根——鲜芦根(见第3页)。

牡丹皮——丹参(见第15页)

车前草——车前子(见第13页)

干薤白——全瓜蒌(见第74页)。

青皮——陈皮(橘皮)

青皮与陈皮,同为橘的果实,幼果为青皮,成熟果皮为陈皮。因老嫩不同,而功效有异。陈皮辛散苦降,偏理脾肺气分,长于行气健胃,燥湿化痰;青皮苦辛酸烈,沉降下行,偏于疏肝胆气分,兼能消积化滞。二药伍用,青皮行气于左,陈皮理气于右,左升右降,升降调和,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调中快膈之功。

舌有薄苔,脉虚细。

红各5克北沙参10克

炙甘草3克

【处方】

人参30克

五味子30克

陈橘络

3克(同布包)

【辨证立法】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不纳气,心力衰弱则气短,身动即喘。治宜强心益肺纳肾气为法。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4)

【处方】

麦冬10克

二诊:服药4剂,汗出止,喘稍定。前方加核桃肉25克,蛤蚧尾1对,研极细粉分2次随药送服。

三诊:服8剂,喘息已平,余证均轻,欲到南方疗养。改拟丸剂常服。

阅读施今墨医案解读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