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铁血铸新明

第一百六十四节 坑人

  • 作者:故土难离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7-10 08:38:23
  • 章节字数:6418字

再如督抚大员获罪甚多,主要由于督抚的任命都由“会推”而定。

而“会推”时仅以六科主管人为主,卿府副官、台臣等重要官员却很少出席。

九卿、台谏只派人传达意见,大家只知附和表示同意,而无人提出异议。

如此一来,无论国家大政、一般政务都只有少数人主张,一般官员都无发言权,政治哪能不坏?

秦浩明听完默然摇头,这不就是后世的一把手问责制吗?

客观说,此举有利有弊。

崇祯和朝堂大佬也不可能糊涂至此呀?

“唉!”

人家心存死志,再跟他说保全之言有何意义?

“俱为山东守土之士,难道刘都督和倪参将可以身无寸责,悠闲山水,坐看潮起潮落?”

若是在吏治清明,一把手一心为公的情况下,将是国家和百姓的福音。

可若是派别丛生,贪腐横行的情况下,那就是坑人。

大明巡抚多进士出身。其初,内地巡抚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边地巡抚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

嘉靖十四年,开始不分内地、边地,由九卿廷推。也有总督兼巡抚者,合称为督抚。

巡抚是为了提高统治效率、整肃军备的需要而产生的。

通过派遣廷臣管理地方事务和对原有机构进行某些改革来整饬吏治、革除积弊,这在早期收到不错的效果。

大明初期,确立了都、布、按三司并立的省级政治体制。

宣德、正统以后,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军人集团地位的下降,三司的平衡被打破。

日趋激化的社会矛盾,又使三司条条分割、运转不灵。

到了明末,巡抚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门户左右,而最后点定之权又重归东林党人等特殊利益集团。

可巡抚职位毕竟有限,为了各自的利益,其下的地方实力人物便成了大家争夺扶持的对象。

由此,随着时局的败坏,渐渐造成现在这幅崩溃的情况。

“建奴势大兵强,来去如风。既然出现在济南府周围,那它目标便是以此为主。

颜大人立马上书兵部,请求即刻调回济南府回防,并且弹劾刘泽清、倪宠逗留不前,不尊军令。

同时末将上书卢督,待得到回复,立马奔赴济南府驰援,如此可好?”

秦浩明沉吟许久,方才缓缓说出自己的意见。

其实秦浩明的目的只有一个,解救颜继祖是真,其他的全部是胡扯,并且在坑杨嗣昌、刘泽清、倪宠等人。

有一点足以看出问题,他秦浩明行事,哪次不是独断专行?事后才禀报卢象升,何至于现在又要乖乖上书?

这不扯淡嘛?

“暂时也只有如此。只是兵部令本抚守卫德州,应是有它的判断和意图,可能不会答应本抚退守济南府。

另外,济南府城池高大,易守难攻,又有德王府的兵马帮助携守,估计建奴急切间不可得?”

颜继祖自然不知秦浩明和卢象升上下级默契到此种程度,人家平白无故愿意帮助已经是铭感大恩,自然是当场应诺,同时也提出自己疑问和困惑。

唉,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大明别的不多,猪队友太多。

就崇祯时期,前有袁崇焕,现有杨嗣昌、后有史可法。

害自己倒也让人无话可说,最重要的害了别人啊!

就像现在,颜继祖听从兵部尚书杨嗣昌之命,让他一个月间在德州和济南来回跑了三趟,最终留守德州。

可结果如何?

济南失守,德王被擒。

言官交章劾颜继祖,后来颜继祖怪罪杨嗣昌,并且曰:“臣兵少力弱,不敢居守德之功,不敢不分失济之罪。请以爵禄还朝廷,以骸骨还父母。”

可崇祯袒护杨嗣昌,不肯让颜继祖致仕归家,把他斩首。而作为罪魁祸首的杨嗣昌连求情都没有,委实让人心寒至极。

“此一时彼一时!

颜大人,兵部原先让您镇守德州,无非是防范建奴从德州入济南府,而现在他们从聊城迂回,您老现在驻守德州有意义吗?

济南府能够坚守几日末将不知道,但如果万一失守,而颜大人您这里没有任何建议反馈,您老觉得后果会如何?”

秦浩明摇摇头,大明没救了,上上下下都是脑袋不清楚的人,包括眼前的颜继祖。

事情到了如此紧急时刻,还存有侥幸之心。

单干,必须单干!

就跟原先自己想的一样,即使卢象升、孙传庭、洪承涛跟自己合作,都不可信任他们。

无它,虽然他们都是名将,脑袋清晰灵活,但最大的问题是作不了主,连他们自己都被人坑死,关键时刻还保护得了他秦浩明吗?

想想现在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之后的陈新甲,还有继任者史可法,秦浩明的毛骨情不自禁悚然,个个都是坑人高手。

说兵事一个不如一个,说坑人一个强过一个,自己小命经不住他们折腾啊!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人越坑越多,名气一个比一个大,最典型至极的就是史可法。

客观的说,就像后世学者顾城在《南明史》说的一样,对于史可法的誓死不降,应当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气节。

其实在秦浩明看来,他的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

除此以外,基本一无是处。

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

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

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建奴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

即以扬州战役而言,史可法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

某些史籍说他坚守扬州达十天之久,给建奴造成重大杀伤,也不符合事实。

史可法自己在遗书中说:建奴于十八日进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

多铎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觉愦愦”,把军务交幕僚处理。

二十四日建奴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即告失守。

史可法作为南明江淮重兵的统帅,其见识和才具实在平凡得很。

比起江阴县区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

总之一句话,史可法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但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南明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秦将军估计几日后可以驰援济南府?”

颜继祖低头沉思片刻,抬头问秦浩明。

他是文官,领兵实非所长,生平也没有什么骄人战绩。

而秦浩明则不同,不说他的战绩,就是手下的天雄军将士俱是虎贲,顿让他安心不少。

“三天内,不管情况如何,末将和颜大人一起驰援济南府,定不让您老失望便是。”

秦浩明站起身“义薄云天”说道,同时又叮嘱颜继祖立马上书兵部,千万不可忘却。

应该说,颜继祖是忐忑而来,尽兴离去。对秦浩明的映象与好感,无以复加。

用临走前的话来说,仗义,国之栋梁!

“本抚已垂垂老矣,善言恶言,有何不可闻?

“崇祯八年,本抚曾上疏建言:六部政事,俱掌握在尚书手里。六部各司的职务,掌握在正郎手里。

侍郎、副郎、主事只有例行公事的份儿,没有发言余地。

巡抚之则,原本是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

然刘泽清、倪宠俱为漕帅朱大典的老人,一律事务只听从他之言。

本抚居丧服满,上任山东巡抚不及三年,注意力放在加强青州、济南一带的防务上,人事方面尚为来得及梳理,方有今日之祸!”

颜继祖苦涩长叹,满脸的落寞萧索,让人感同身受。

别的懒得说,秦浩明索性问自己感觉奇怪的问题,难道真的是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

不过是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保国家而已。”

颜继祖语气淡然,无悲无喜,显是早存死意。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秦浩明吞了一口唾沫,苦笑连连,原本要说的话再也无法宣之于口。

你可以说他迂腐说他幼稚,但对于一个花甲之年的文弱老者,犹在四处奔波为了身上的职责,有何苛求?

故而,山东守土之则,首则在我,还真与他们关系不大。

不过,这也是造成如今困顿的原因所在。

阅读铁血铸新明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