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铁血铸新明

第二百四十三节 快刀斩乱麻

  • 作者:故土难离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7-10 08:38:54
  • 章节字数:5100字

宋贤作为宣府巡抚,品轶官职虽比他低一级别,但资历老,秦浩明却是不方便把他完全当下属看待。

“惭愧!”

宋贤这个官场老油子拱拱手,告辞离去,唯恐多呆一刻,惹祸上身。

一个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终,亡了大明天下。

三人在书房落座,秦浩明客套两句,随后直奔主题。

“洪赞画、进生,此次若能将晋商一网打尽,又查出大同将领吃空额、喝兵血的罪证,也算得上是功德圆满。

秦浩明的豪迈之言,并未打动宋贤的雄心壮志,于他而言,安全才最重要。

没必要哗众取宠,利用反腐,得罪满朝文武官员。

另外,对于崇祯的感情,他内心也很复杂。抛开性格和能力问题,崇祯无疑有优秀君主的一切气质。

若是天平年间,做一个守成君王绰绰有余,奈何此乃乱世?

可这桩案子涉及通敌,乃是灭门之罪,但本督万不会手软。

如此一来,后面的事情如宋巡抚所说,牵连甚多。

你们觉得接下来,我们要防备些什么问题?”

秦浩明抛砖引玉,想要听听他们的分析,“洪赞画,你先说。”

让洪迪新先说,也是秦浩明对他的考教。

“大人,晋商敢贩卖军需,宣大、京城里的官员少不得打点,靠山的势力决然不小。

但如今宣大的官员可以忽略不计,毕竟没有谁敢跳出来,向你求情,剩下的就是京城里的官员。

但下官认为,官员们绝对不会参与到走私军需的买卖当中,顶多是收了他们的银子。

对他们来说,收些银子不算什么,用不着冒险给他们说情,惹出一身麻烦。

把官员除去,最后就是太监,这桩案子,应该牵连到许多监军太监。

眼下牵连最大的,就是高起潜。

高起潜在内宫有根基,其他涉案的监军太监,他们在宫中应该也有一定的根基。

他们的根基是谁,下官不得而知。可说一千道一万,最大的根基还是皇上。”

洪迪新思路极为清晰,把看似庞大的几方人马,心态点明,倒也正如他所说,化繁为简,关键还是崇祯的态度。

听了洪迪新的分析之后,许杰微微蹙眉,缓缓说道:“洪赞画怕是遗漏了大明勋贵和今后的意思。

这些晋商能长时间私通建奴,没有出过任何事情,应该有所依仗。

但这个依仗,应该不是某一个官员,而是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和大明勋贵。

像你说的那样,晋商们贩卖军需,给京城里的不少官员都送过礼,甚至还求他们办过事。

要是一审晋商,那些晋商势必将这些官员全抖了出来,人数不会少了。

如此大案,牵连这么多官员,震惊天下自不必说,搞不好还会动摇国本。

和平时期还好说,可眼下我大明内忧外患,实在经不起这样的动荡。

依我想,估计今上也明白此中道理。故而对上次三大晋商,才会提出只诛首恶,余者不再追究的话。只要几天功夫,消息就能传进京师。

京里的那些拿过晋商好处的官员,得知之后,难免惶恐,进而人心惶惶。”

许杰分析的可谓滴水不漏,综合了他和洪迪新的分析,秦浩明微微点头,说道:“你们两个分析的不错,看来必须快刀斩乱麻。”

秦浩明咬牙切齿,重重一拍边上的茶几,思量片刻,朝他们吩咐道:“立马召集精于算计人员,理清晋商财产。

洪赞画亲自带队前行,务必半个月结束。

进生快点撬开兵仗局的口,双管齐下,不可拖延。”

“诺!”

二人领命而去。

三日后,宣府边关一下子炸锅了。

这是由于有一个消息从坊间传播开来,并以极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宣大边镇。

“听说秦大人在把原大同总兵王朴给抓了!”

“不止大同总兵,听说兵仗局和镇守太监也抓了一些人。”

“好像是因为有商人私运兵器、铠甲给建奴,此次寇边就是他们带路。”

……

诸如此等传言,在宣府镇的大街小巷广泛传扬。

这世上有一句话叫三人成虎,这么多人以耳传耳,难免越传越是夸张,大家伙都展开自己的想象。

甚至还有人说,鞑子之所以能从容入关、出关,全是因为商人通敌,要不然的话,怎么对边关了如指掌。

百姓议论纷纷,当官的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得知此事,真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一些基层将领,平时不被重视的,都是心中窃喜,这等大案,跟自己无关。

但宣府镇要被牵扯的官员,绝对不会少。

秦大人雷厉风行,一旦把他们全办了,肯定会腾出很多空缺,到时候自己说不定就能补上一个好差事。

一些高官,有权柄的,那可真是各个着急,甚至可以说是心惊胆寒。

有的人收过晋商的银子,现在晋商因为私通建奴被捕,而且正在办理此案的还是那滴水不进的秦大人,这可怎么办?

晋商肯定会乱咬一气,拉人垫背,完了、完了。

没收过晋商银子的,也有着急的,好比宣府镇兵部和户部的官员。

王朴每当发军饷之后,都会给他们孝敬,这银子是从哪来的,用屁股都能想到,这是吃空额、喝兵血得来的。

秦大人刚刚就任,也可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一把火烧出来,还不得烧死一大片。

悲剧!

“呵……”

“宋大人,无需你冲在前头抑或赤膊上阵,无非是适逢其会而已。有什么为难之处,不妨全部推到本督身上。”

宋贤的想法,代表大明大多数官员的心态,明哲保身,你好我好大家好,也就是秦浩明平常所说的尸位素餐。

配合几个月,宋贤的做法他也看在眼里,特别是宣府大旱,也做了许多事情。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秦浩明让洪迪新和许杰到书房议事。

刚好晋商的事情牵扯到宣府镇兵仗局,倒是方便一起解决。

试问,在大明,无论能官恶吏,有谁不贪?

“秦督年轻有为,今后要鹏程万里。老朽年迈,垂垂老矣,惟愿平平安安致仕,别无他求。”

秦浩明轻笑一声,“牵连很大?能有多大?不就是那几个阉货吗?抑或还有其他朝中大臣?

开弓没有回头箭,但凡有害大明江山之事,不管他牵扯到谁,本督都会毫不留情!”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帮助卢象升清理门户,留下一块稍微干净的地方,让他减少掣肘,或许是秦浩明唯一能够做的事情?

今后相见,是敌是友,委实难说。

目睹宋贤如此做法,洪迪新摇摇头,喟然长叹。

“他还算是不错的了,基本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其他人跟他比更加不堪。”

阅读铁血铸新明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