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汉未央

卷二:朝天阙 第一百零六章 太尉策

  • 作者:白潋苏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7-16 21:32:32
  • 章节字数:5708字

而朝廷此次突然定下豫州刺史人选,尽管桓温之前对朝廷的一再拖延十分不满,可说实话就连他自己也没有做好接掌豫州的准备。

豫州皆旧吏,五弟桓冲可以说只身前来赴任,万事开头难,他能否顺利站稳脚跟,打开局面?

是以,在做出同意郗超出任羽林中郎将的决定过后,桓温一刻也不愿耽搁,非要亲至豫州来看上一看,来个眼见为实方才放心。

他这位五弟,在桓温自己看来,其聪慧才干自然不输于人,但性情偏于纯善,且常常为了容人不惜委屈自己,往直白里说,就是心不够狠辣。

“我们桓家几兄弟,就数你心思敏捷”,桓温道。

“如非兄长言传身教,安能有今日?”。

桓冲知道长兄对他接掌一州军政仍不太放心,要不,长兄也不会无缘无故亲自再来一趟豫州。

“有昔日陶家和谢家在此潜心经营,豫州的底子还是很厚实的”,桓冲没说他要如何如何,转而摆起豫州的现实状况,“人口,农桑,商贾,虽比不上大哥治下的荆州,与江左扬州相较也有些许差距,大哥方才于署衙各处看过,好在豫州官吏勤勉,所谓勤能补拙,用不了三五年,豫州当大治”。

豫州,历阳郡。

城中高大的州署内,谢家于此经营多年的痕迹已经不复存在,在朝廷迁任桓冲为豫州刺史之后,这里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桓冲这话说得讨巧,听得他大哥心中甚为舒坦,不过,桓温一笑便罢,随后正容交代道:“我这次来豫州,不仅仅为听五弟这些奉承之言,为兄要提醒你的是,今你既为一州刺史,万事开头难,凡事不可太过优柔寡断,非雷霆手段,不可决大事”。

其实这些,做兄长的桓温以前也曾多次对他说过,以桓冲之聪慧,自然知道兄长所指。

“为弟明白兄长一片苦心”,桓冲道。

只是,桓温看了他一眼,仍意犹未尽说道:“治,首重用人,可偏生人这东西最不可靠,如何驾驭可是一门大学问”。

桓冲听兄长这么一说,闷头思忖片刻,似乎有些不甚明了问道:“此言天下至理,眼下豫州的情况,大兄自然一目了然,可我不明白的是,此前郗参军已随我征战来到豫州,为何此次大兄同意他前往建康任职?正在用人之时却失其膀臂,如今我在豫州,所能倚靠者还有谁人?”。

“问得好!”,桓温当即赞道,“五弟能当面相问,足见你我兄弟之间无阋墙之虞”。

“兄长言重了”,桓冲忙道,“虽我不解,但不至于心存隔阂,况且,兄长做事向来不无道理,这点,我还是信得过的”。

桓温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随后再道:“你眼下的难处我是知道的,要不,也不会亲至与此。之所以首肯郗超转任中枢,实为我桓家将来能更进一步的大计”。

“愿闻其详”,桓冲心中一动,想要听个仔细。

“羽林中郎将,可是个不错的位子”,桓温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桓冲,悠悠然说道。

单说羽林中郎将这一职位,熟读史籍的桓冲不可谓不了解,乃大汉孝武皇帝所设,天子亲军——羽林军的主官。

朝廷会把如此重任赋予郗超,这才是超出桓冲意料的地方。天下谁人不知,一个郗超一个王珣,并称为太尉桓温的左膀右臂,有如此深厚的桓家烙印,朝廷安敢将“信任”二字用在郗超身上?

对此疑问,桓冲尝试着找出了好几条理由,但这些理由连他自己都不能说服。

能够给出答案的只有桓温。尽管只是一家之言,未必完全吻合于事情真相,但桓温以为,他的推测和判断即便不是全部真相,也与真相相去不远。

王彪之领衔闹出了宫变,此事不久便传到桓温耳中,也是时运不济,闹了这么一出戏,最终得益的反倒是褚、谢两家。尤其谢家,蹿升之快堪称让人瞠目结舌,以尚书右仆射领中护军,军政大权悉数在握。

可是朝廷,就是那么好掌控的么?

明堂中高坐的天子桓温可以不放在眼里,但崇德殿中的皇太后他不能不有所顾忌。

这个女人不简单。

听闻郗超这次得以迁任羽林中郎将还是那谢家小子的主意,而褚太后点了头,在桓温看来,冠冕堂皇的说辞之下,谁都在背后心怀鬼胎,就看谁笑到最后。

说起来,起初还真把那谢家小子轻看了去。桓温一听说郗超的事情,就猜测谢家小子想来个一箭三雕。首先是博名,郗、谢两家曾于石城县外有过节,举荐郗超,自然会落得个不计前嫌,有容人之量的雅名;其次收买人心,断他桓家羽翼;最后以此为引,渐图徐州。

难道不是吗?随后便传来郗超奉诏前去徐州募兵的消息,朝廷的半只手,开始伸向徐州。

比起谢家小子的小聪明,崇德殿中的褚太后才是大智慧。

桓温这么认为自有他的理由,而且他的理由相当站得住脚。

非褚太后不知道郗超来历,要点头同意他转任羽林中郎将也绝非毫无风险,可桓温站在褚太后的角度仔细一想,此举收获颇丰,利远大于弊。

朝廷防备方镇尾大不掉者,又何尝不畏惧中枢权势熏天者?调郗超赴建康任职,既可弱桓家,又可平衡谢家,还可拉拢郗家,这般一举多得的好事,不力行之的话,才是咄咄怪事!

况且,司马昱之后,朝廷中总算有了聪明人,知道一味制衡绝非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增强中军力量才是最终的治本之策,而徐、兖二州的京口和广陵,向来为出精兵之所在。

虽然费尽周折,但刘霄总归没有让燕国使臣李绩失望,太宰慕舆根活生生出现在驿馆,他的这次晋国之行遂得以功德圆满。

他知道五弟的才干,任过大郡太守的人,在襄阳郡做得有声有色,如今换到豫州来,难不成会大失水准,相差千里?

桓温之所以不放心,担心的正是五弟口中一班勤勉的官吏。

桓冲估计长兄有要事交代,依言引桓温步入署衙内室,尽管如今他才是豫州之主,却仍然恪守为弟的身份,请了长兄于主位上座。

桓温一点不客气,大咧咧盘腿落座,指了指身侧的席垫道:“来,五弟这边来”。

“为弟猜,兄长定然还有什么教诲,好不容易来趟豫州,还望一并言明才好”,桓冲坐下后笑道。

桓冲这话说得还算中肯,桓温很满意。

“五弟,蓄民力,整军队,切记不可荒废”,太尉桓温把州署各处看完,回头对新任豫州刺史桓冲道。

李绩把那感激的话不知说了多少,刘霄皆一笑而过,转而看向燕国太宰慕舆根,道了句:“太宰公,别来无恙?”。

说实在的,要说起对刘霄的感激,此时的慕舆根不比李绩少上半分。转眼半年,当初屯骑营于下蔡时候的移营之夜,刘霄和他两人之间说过的一番话至今言犹在耳,这个年轻人,终于不曾食言,他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来到驿馆时,充任此行副使的长水校尉张弛已经等候刘霄多时,谢玄也安排高衡和田洛将慕舆根送了过来。

“无好无不好”,慕舆根答道,“半载功夫,换了天地,该你们这些少年人登台了”。

刘霄听罢不再言语,颇有那么几分与慕舆根心意相通的样子,少顷,转身问李绩道:“可曾齐备了?我们这就启程吧”。

他和桓冲两人轻车简从,先在历阳城中转了个遍,其后才来的署衙。自此之后,豫州便在桓家名下,盛衰治乱都与桓家的名声休戚相关,由不得他不谨慎。

还好,所到之处看到的情形都能让桓温感到满意,还有些话在外面当着旁人不便明说,于是他便把桓冲唤入内室相叙。

阅读汉未央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