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我在乱世做权臣

127、三合一

  • 作者:金戈万里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8-19 20:54:10
  • 章节字数:21316字

这些话本子,很快便被送达重奕和宋佩瑜手上。

只是翻看了几页,宋佩瑜就知道这些话本子是出自哪里。

虽然故事的内容只是寻常俗套,其中的心意却很难不让宋佩瑜触动。

甚至有人专门编写,有关太子殿下和元君殿下前世今生的话本子,在小范围内流传。

有人试图叫住宋佩瑜,从看上去最好说话的宋佩瑜下手,劝宋佩瑜拒绝赐婚的圣旨。

可惜这些人往往刚张嘴,只来得及说出一个或者两个字,就对上重奕幽沉的目光。

相比于朝堂官员,百姓们惊闻敲锣打鼓后宣读的圣旨内容,却只是与家人悄悄探讨几句,就完全将这件事放在脑后。

早在重奕及冠后,多年未曾娶妻时,百姓们就对重奕是天上神君的说法深信不疑。

有朝臣听闻孟公公转达‘陛下让您好好过年’的话后,当即跪在宫门外,扬言‘陛下不见臣, 臣就一直跪在这里。’

陆续跪在宫门外的朝臣, 都被气势汹汹冲出宫门的十二卫亲自送回家,以‘御前失仪, 惊扰帝王’的罪名, 被勒令在家中闭门思过, 却没有具体思过多久的期限。

然后满脑子都是即将被野兽连皮带骨吞噬的恐惧,完全忘记自己原本想说什么,呐呐的看着重奕和宋佩瑜从他们身边经过,久久无法回神。

重奕和宋佩瑜刚落座,永和帝就从后头大步走出来,就连发丝头都透着爱子即将成家的喜悦。

永和帝如此明确的态度和重奕不遗余力的回护,让不少朝臣都打起退堂鼓,若有所思的看向都位于大殿中后方的空位。

本该坐在这些空位处的人,都因为在休沐期间擅闯宫门,惊扰了圣驾,正在闭门思过。

有察觉到不对劲,选择悬崖勒马的人。

也有完全沉不住气,刚给永和帝拜过年,就迫不及待当‘出头鸟’的人。

‘出头鸟’以男子和男子成婚,有违阴阳调和的大道开始说起,引经据典的痛斥这种行为有多离经叛道。

最后以‘太子迎娶男妃,岂不是让民间有样学样,若是民间男子都与男子成婚,让适龄待嫁的女子怎么办?’的质问作为结尾。

做出头鸟的人也不是傻子。

他愿意做这个出头鸟,除了自认在政务上没什么长进,想要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博取虚名之外,也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拨乱反正,无论对赵国和太子,甚至对宋氏,都是百利无一害。

因此,这人越是背诵他早就拟好的稿子,情绪越是激动,最后的尾音甚至能称得上凄绝嘶鸣。

永和帝一如既往的好脾气,笑着对站在大殿正中央的人道,“爱卿提醒的极是,朕正打算将‘男子与男子成婚后,双方皆不可纳妾,亦不可过继。’写入律法,爱卿可还有其他建议?”

正兴奋的脸色通红,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大口喘气的‘出头鸟’,望着永和帝

和善的面容和饱含期待的双眼,瞬间变得呆滞的眼仁逐渐向中间靠拢,身体猛得朝着地面砸了下去。

好在他还没完全失去意识,勉强通过不停颤抖的手臂支撑住地面,才避免了脸朝地的惨状。

朝臣们万万没想到,永和帝对赐婚的态度竟然如此决绝。

他们想要提醒永和帝,这等律法发布,岂不是让太子殿下绝后。

等太子殿下百年后,皇位怎么办?

却见到已经站起身面对朝臣,抚剑狞笑的肃王。

朝臣们顿时将嘴边的担忧和提醒都咽了回去。

太子无后,皇位自然会传到肃王那支,他们还真不敢在这个时候,说那些不识相的话,得罪肃王。

大殿内的氛围凝滞了半晌,才有第二个人站出来。

这次站出来的人,不再揪着赐婚圣旨的内容不放。

他先委婉的埋怨永和帝,给太子赐婚,还是前所未有的男妃,竟然没与朝臣们商议就贸然下旨,还立刻将圣旨内容通报给百姓。

如今就算是想要后悔,都要顾虑是否会在百姓那里留下‘朝令夕改’的影响,可谓是骑虎难下。

永和帝目光平和的望着大殿中央的人,没有急着反驳对方。

他下旨的时候,就是抱着必须执行旨意的决心,怎么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

称帝快有二十年,永和帝早就不是当初那个被朝臣们气得脑仁生疼,总会在不知不觉间被扯入言语圈套的皇帝。

发现永和帝始终不肯搭话,朝堂中央的人,独角戏唱不下去,脸上浮现为难的情绪。

好在有人及时站出来声援他,异口同声的埋怨永和帝贸然下旨。

等了好半晌,都没等到这些人说出新东西的永和帝眼中闪过不耐,却仍旧没有发火。

朝堂中央的人见永和帝没发火,越发的蹬鼻子上脸。

从刚开始委婉的抱怨,变成明目张胆的指责。

永和帝的嘴角逐渐绷紧,默默在心中数数,数到‘九’的时候,忽然有人站出来,反驳大殿中央仿佛打了鸡血,越来越兴奋的众人。

“太子殿下成家是陛下的家事,与你们何干?”

“况且陛下是君,你们是臣

,难道你们想让陛下拟定旨意前,都先征求你们的意见?”

正忘乎所以的讨伐永和帝的众人纷纷愣住,然后气急败坏的反驳。

他们哪里敢担上‘试图控制君主’的名头。

这些人是多眼瞎,竟然以为他们能凭着三言两语,控制永和帝?

朝堂上一面倒的指责,顿时变成双方对喷。

从一开始,这场嘴仗就没有任何公平可言。

企图在气势上压过永和帝,让永和帝退步的朝臣们,反而在其他朝臣处,见识到什么是‘文臣杀人不用刀。’

在那些朝臣嘴中,他们站在永和帝面前,就是大不敬。

一桩桩被无限放大的罪名扣下来,让原本气势汹汹的指责永和帝的人越来越怂,全无还手的余地。

眼见着快到正午,脸上早就恢复笑意的永和帝及时打了个圆场,出声叫停比菜市场还吵闹的大朝会。

已经全心全意投入吵架的朝臣,满脸茫然的望着永和帝,早就忘记他们会在大朝会上吵起来的源头是什么。

永和帝心胸宽广,本就不爱与朝臣计较,更不会与傻子计较,只趁着这些人还处于呆滞中,说了句‘既然众卿想法不同,便下次再议。’就转身回了后殿。

三日后的大朝会,仍旧反对永和帝赐婚圣旨的朝臣们学聪明了。

他们不再抓着下旨的永和帝不放,而是将矛头对准宋佩瑜,弹劾宋佩瑜惑主媚上,还费尽心思的找出许多陈年旧事,故意捏造不存在的细节,强行将子虚乌有的罪名加给宋佩瑜。

其中最让人发笑的罪名,莫过于有人弹劾宋佩瑜在翼州时,曾贪吞前线赵军的军饷。

弹劾宋佩瑜的朝臣们,毫不掩饰他们目的。

就算无法阻止宋佩瑜与太子成婚,也不能以原配的身份,做个男妾也就罢了。

突然遭受诸多恶意的宋佩瑜,半点都没觉得意外。

从收到赐婚的圣旨开始,他就为这一天准备了许久。

宋佩瑜拉住双眼中正酝酿风暴的重奕,独自起身面对恨不得以目光杀人的朝臣。

他没有反驳这些人说他‘惑主媚上’。

这种捕风捉影之事,除了难听,再也没有其他作用。

纵观朝堂上的二品大员,谁没被以这种没有证据可言的罪名弹劾过?

真的与这些人就‘惑主媚上’四个字纠缠,才如了这些人的愿。

宋佩瑜要好生与这些人算算,他们凭空捏造证据,污蔑朝廷从一品大员的账。

舍不得东宫的巨大利益,拼尽全力的想将宋佩瑜拉下来的人很多。

宋佩瑜为官十余年所结交,愿意在此时,为他说句公道话的人也不少。

朝臣们以各种罪名弹劾宋佩瑜的事,彻底过了正月才落下帷幕。

宋佩瑜依旧与重奕携手出现在朝堂上。

以子虚乌有的罪名污蔑宋佩瑜的人,却大多身陷囹圄。

没被查出旧日罪名的人,只是贬职、思过。

自己身上的罪名比宋佩瑜被诬陷的罪名还触目惊心的人,纷纷被按照律法处理,没收家产、罢官甚至流放,结局不尽相同。

反对永和帝赐婚圣旨的朝臣们屡次失败,且失败的方式越来越难看。

仍旧不愿意放弃的人,只能采用最后的办法。

罢朝。

他们仗着赵国刚拿下豫州、兖州和青州不久,本就缺少能做事的人手,想要以此逼永和帝妥协。

他们已经不再坚决的抗拒重奕和宋佩瑜成婚,也接受了宋佩瑜会成为太子元君,位同太子妃。

不许宋佩瑜摄政,是他们最后的底线。

初一当天,听闻永和帝的赐婚圣旨内容后,就火急火燎的去宫门处求见永和帝,被永和帝拒在宫门外还不死心,非要跪在那里逼永和帝妥协的朝臣,仍旧在家中闭门思过。

从年后起,大朝会上就始终空着七八个位置。

永和帝就像是完全忘记了这些人似的,就算有人求情,永和帝也只是笑而不语,或者反问,“爱卿政事繁忙,羡慕他有闲暇?”

大有来求情的人说‘是’,他就给来求情的人放长假的意思。

此话一出,哪里还有人敢接话?

特意求情的人纷纷露出尴尬的笑容,委婉的表示,他们就是喜欢政务繁忙的感觉,不政务繁忙都睡不着觉。

然后立刻告退,决口不再提求情的事。

前段时间,朝臣们与宋佩瑜相互弹劾。

除了宋佩瑜全然无辜,其

他人或多或少都立身不正,甚至有人能称得上是罪孽深重,纵容家人无恶不作。

处理过这些人后,朝堂上又空出七八个位置。

本就有十五六个空位的情况下,又在一夕之间又多了七八个空位。

朝堂一下子就空了将近三分之一。

永和帝大马金刀的坐在御案后面,虎目依次扫过每个空位,仿佛能透过空荡荡的位置看到具体的人。

“他们人呢?”永和帝冷声道。

孟公公掏出袖袋中的册子递给永和帝,沉声道,“工部尚书、大理寺右少卿......行太仆寺左少卿,皆因身体不适告假。另六部九寺中,还有许多尚未有资格上朝的官员告假,告假之人的名字和他们告假的理由都记载在册子上。”

“好”永和帝的双手忽然拍在一起,发出响亮的声音,“都是朕的好臣子。”

下方的朝臣心头发紧,连忙道,“陛下息怒。”

“息怒?”永和帝的视线在某些自己不敢立刻罢朝,却让族人罢朝的人脸上划过,冷笑道,“朕又不是没人可用,为何要气?”

没等朝臣们醒悟永和帝的话是什么意思,永和帝已经沉声开口,“去翼州、兖州、青州宣旨。告诉他们,朕的朝堂上缺人。”

听了永和帝中气十足的声音,正好有家人没来上朝的人当即色变,立刻道,“陛下万万不......”

“陛下!”梁王从座位上起身,浑厚的声音将其他声音都压了下去,“梁郡亦有贤能之人。只是他们来自偏远的地方,难免生得蠢笨些,陛下有什么命令,他们就做什么事,恐怕不善于变通。”

永和帝抚掌大笑,“朕缺得就是这样的贤能之仕。”

朝臣中还有人想劝阻,却都碍于正与永和帝相谈正欢的梁王,轻易不敢开口。

谁不知道诸多归顺的亲王中,东宫最亲安王,永和帝最喜梁王。

梁王所言又正好合永和帝的心思,若是此时开口,既碍了永和帝的眼,又有挡梁郡人晋升之路的嫌疑。

大朝会结束不久,孟公公就带着小太监们浩浩荡荡的出宫宣旨。

今日没出现在大朝会上的大人们全都有份,永和帝准他们在家中安心

养病,不必再去大朝会,也不必再去衙门。

正在家中享受空闲时间,畅想永和帝妥协的朝臣们听到旨意后,立刻脸色大变,就算看见了圣旨,也连声大叫不可能。

还有在脸上扑洒了许多白面,装气若游丝的朝臣,还以为孟公公是故意这么说,目的是想他们先对永和帝妥协。

就算孟公公让小太监将展开的圣旨怼到他们脸上,他们也死死闭着眼睛,吹着脸上虚浮的白面道,“劳烦,孟公公告诉陛下,臣实在病得爬不起床,才会告病在家,绝没有因此威......不可能!”

小太监得到孟公公的命令,扒住朝臣的眼皮,逼着朝臣看圣旨上的字。

孟公公在看上去已经病入膏肓的朝臣扑上来的瞬间,猛得拽住展开圣旨怼在朝臣脸边的小太监。

随着小太监大步后退,朝臣直接扑到孟公公脚下。

孟公公扬起冷笑,松开抓着小太监腰带的手,拿过小太监手中的圣旨,毫不客气的砸在正想从地上爬起来的朝臣头上。

然后好心将永和帝在大朝会上宣布,要召集翼州、兖州、青州贤者的事告诉这些人,仔细记下这些人追悔莫及的表情,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孟公公回宫后,不仅与永和帝仔细形容这些朝臣窘态,还特意去东宫,与重奕和宋佩瑜说出宫后遇到的‘趣事’,被赏了套五彩琉璃的茶盏。

这天过后,宋佩瑜突然收到许多拜帖。

仔细追究,都与收到永和帝圣旨,正在家中养病的那些朝臣有关。

宋佩瑜随手翻看过这些拜帖后,就让金宝找人将拜帖原封不动的退回去。

他哪有时间理会这些人?

前日罢朝的人可不止收到圣旨,被勒令在家养病的人。

还有连上朝资格都没有,无缘无故以‘生病’为借口留在家中,没去衙门的六品以下小官。

宋佩瑜正忙着在从勤思学堂毕业的人中,挑选出合适的人选,接任这些小官的位置。

再次大朝会,朝臣们都绝口不提任何有关太子大婚的事。

经过种种曲折后,他们终于彻底接受初一昭告天下的两道圣旨,甚至还有人自然而然以‘元君殿下’提前称呼

宋佩瑜。

宋佩瑜愣了下,点头与对方回礼后,脚步忽然变得匆忙起来。

重奕没急着与宋佩瑜去前面,他瞥了眼年轻朝臣身上的官袍。

正六品的吏部小官,能出现在大朝会的最低标准。

“去詹事府任少詹事,或者去东宫找安公公领赏。”重奕将腰间的吊坠扔给面前的人,大步追上宋佩瑜。

吏部小官下意识的接住落点在他手边的吊坠,却没马上反应过来,太子殿下与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直到惊觉身上满是各种犹如实质的目光,吏部小官才猛得原地蹦了好几下,赶在看到永和帝靴子的瞬间,将屁股砸在椅子上。

吏部小官紧紧握着手中的吊坠。

少詹事!

还是太子殿下亲自提拔他!

在吏部小官周围,刚好看到吏部小官拿到太子信物全过程的人,除了暗骂‘马屁精’,只能垂下眼皮遮挡其中的羡慕嫉妒。

早知道......

他一定守在大殿门口,看到宋佩瑜就立刻冲过去,大喊‘元君殿下’。

不,他应该冲过去就跪下!

跪太子元君,不丢人!

永和帝十分满意朝臣们的平静,具体表现为,他终于不再一动不动的坐在皇位上,目光冰凉的盯着正在‘吵架’的朝臣,仿佛下一刻就会提着剑劝架。

今日的永和帝,心情肉眼可见的舒展。

他甚至有心情与朝臣们细说,最近才开始养的小动物。

从虎、狼之类的猛兽,到梅花鹿、白鹿这类灵巧寓意好的动物,再到貂、狐这类可爱的小兽,甚至连天上飞的大雁和海东青都有。

随着永和帝的介绍越来越详细,朝臣们的脸色也越来越木然。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永和帝是因为朝堂之争烦闷,突然发现养小动物的好,已经沉迷其中。

恰逢今日心情好,才会与他们详细介绍这些动物。

直到看见光明正大坐在一起的重奕和宋佩瑜,还有另一边面露满意的云阳伯,朝臣们才明悟。

早就听闻前段时间,太子殿下总是喜欢去城外。

那些动物恐怕都是太子殿下猎来,准备在下聘的时候,做头一抬聘礼。

别人家

的头一抬聘礼,都是提前好几年就寻吉物养着。

最多就是怕中途出现意外,将吉物养死,导致下聘的时候慌手慌脚,在分别的地点养两对吉物。

等到正式下聘前,男方的父亲才会亲自给吉物喂食,然后让儿子拿着吉物去下聘。

太子殿下在外三年,没提前准备吉物也能理解。

毕竟吉物要亲自去寻,才能体现诚意。

只有凭借自己,猎不到吉物的人,才会让护卫或者长辈代劳。

在太子殿下身上,显然没有猎不到吉物的可能。

但这不是太子殿下去寻找吉物的时候,一口气抓回来......的理由。

刚才陛下说他最近养了七对还是八对动物来着?

朝臣们正想着,要怎么才能不动声色的拍个马屁。

嘴角的笑容越来越真诚的云阳伯忽然开口,“臣最近也养了对小猫,也许能与陛下交流些心得。”

永和帝抚掌大笑,连声道,“猫儿好,正好朕没养猫!”

朝臣们立刻闭上嘴,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们怕拍马屁的时候,一不小心拍到马蹄子上。

不是只有下聘的一方才需要准备吉物,难道元君的嫁妆里也要有吉物?

朝臣们面面相觑,隐秘的交换眼色,却始终没有结果。

他们也听过民间有男子和男子成婚的事,却从来都没亲眼见识过。

就算亲眼见识过也没用,太子大婚,怎么可能与民间相同?

宋佩瑜默默低头,尽可能让自己藏在重奕后面。

为什么会突然提起那些动物。

陛下提也就算了,毕竟重奕那么厉害,陛下想要炫耀也是人之常情。

大哥居然也跟着凑热闹。

宋佩瑜捂着脸,在心中祈祷,千万别有人问那两只猫崽的来历。

那是他承诺一辈子的小鱼干后,从后巷刚生产的母猫处,绑架回来的小猫崽。

宋佩瑜是知道宋瑾瑜因为被永和帝追着炫耀,心情不太好,才特意寻了对猫崽儿。

当初将小猫崽抱给宋瑾瑜,大言不惭的说小猫崽是他的猎物时,宋佩瑜也没觉得哪里不对。

那时的宋佩瑜完全没想过,他竟然会在不

久之后,面对在朝堂所有同僚面前,暴露他独特狩猎方式的危机。

从大殿外进门的人,及时化解了宋佩瑜的危机。

来人跪在大殿中央,一板一眼的开口,“陛下,陈国和楚国来信。”

永和帝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

他闷声让来人起身,却决口不提要看陈国和楚国的来信。

嫌弃之意,溢于言表。

孟公公及时拿起摞折子,递到永和帝面前,“陛下,这是专门挑出来的折子。”

永和帝脸上的表情稍缓,又看向下首的臣子们,“这几日收到几份让朕拿不定主意的折子,想请众卿为朕拿个主意。”

孟公公从第一封折子开始念。

“罪臣......”

宋佩瑜刚放松下来的心情再次陷入尴尬,这次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写这份折子的人。

他刚巧记得这个人,前几日弹劾他的人中,属这个人的用词最为凶恶,说是刀刀见血也不为过。

偏生这个人弹劾宋佩瑜,从来都不会造谣,都是抓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限放大。

比如宋佩瑜和重奕从兖州赶回咸阳的路途中,每次都会被重奕抓去太子仪仗上的事。

这个人就非得抓着宋佩瑜的‘僭越’不放,然后引经据典,‘合理’推测,宋佩瑜还没正式成为太子元君就如此放肆,将来成为太子元君后,定会弑夫篡位。

宋佩瑜证明自己的清白后,与对他群起而攻的朝臣们算账的时候,自然也没落下这个人。

这个人却没什么把柄可抓。

宋佩瑜调查他的时候,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抠’。

明明不缺钱,却抠的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抠,是对自己手中的钱抠,不会因此去肖想别人的钱。

竟然能算得上两袖清风。

宋佩瑜懒得与这种人计较,也不至于没查出来别人的把柄,就要凭空捏造出个把柄。

如果他这么做的话,与这些污蔑他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可惜宋佩瑜愿意放过这个人,这个人却不愿意放过自己。

弹劾宋佩瑜失败,参与其中的人几乎全军覆没后。

这个人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居然不夹起尾巴做人,而是火速

参与到罢官计划中,成功作到被恩准在府中没有期限的养病。

这才两天的时间,这个人就再次振作起来,马不停蹄的给永和帝上请罪的折子,想要回到朝堂。

宋佩瑜不得不佩服这个人强大的执行力。

他却没有想到,写骂人折子时,用词那么犀利的人,写请罪折子的时候,竟然能如此......肉麻。

孟公公念完折子后,永和帝猛灌了口茶水,毫不犹豫的道,“让他安心养病。”

没眼色的老东西,拍他的马屁有什么用?

连得罪的人是谁都没弄明白。

有了第一封折子打底,众人再听后面的折子,终于没了那种如坐针毡的感觉,心中却忍不住将正在念的折子和第一份折子作比较。

总觉得后面的折子,在用词上没有第一份折子恳切,好像缺点什么似的。

孟公公每念完一份折子,永和帝都会说句‘让他安心养病’,从无例外。

直到第六份以‘臣自知言行无状,请陛下、太子殿下、元君殿下宽恕。’为结尾的折子出现。

永和帝才‘嗯’了声,看向下首重奕和宋佩瑜的方向,“你们觉得如何?”

宋佩瑜死死捏着重奕放在桌子下的手腕。

重奕顿了下,反手将宋佩瑜的手捞进手心,眉目间的不以为然才散去了些。

他抬头看向永和帝,敷衍了句,“能知错”

宋佩瑜的手指在重奕掌心快速挠动。

“不错。”重奕勉为其难的补上两个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耳后忽然升起抹淡淡的红色。

宋佩瑜想起身回话,无奈自投罗网的手正被身侧的人紧紧拽着,只能坐在原地若无其事的道,“臣以为殿下所言甚是。”

永和帝点了点头,又看向朝臣们,“既太子和元君大度,就小惩大诫,罚他半年内,折半领俸。”

朝臣们自然不会反对。

梁王已经亲自前往梁郡,既是永和帝愿意体恤梁王,准梁王偶尔回梁郡看儿子,也有让梁王回梁郡,网罗梁郡的贤能之仕,带回咸阳的意思。

另外,永和帝也将纳贤招德的诏书,发往翼州、兖州、青州。

想来不久之后,就会有源

源不断的人,拖家带口的来到咸阳。

在这个关头,朝臣们自然希望,朝堂能留下尽可能多的赵臣。

幽州才是龙兴之地,是幽州臣子见证永和帝从燕国叛臣成为中兴之主。

他们绝对不能忍受,在采摘胜利果实的时候,被莫名其妙的人截胡。

要不是那些不争气的东西先惹恼陛下,他们坚决不会同意陛下广招其他地方的人进入朝堂的想法。

等孟公公念完所有请罪折子,永和帝才看向站在朝堂中央,带来陈国和楚国消息的人。

“去,将他带来的两份文书也念出来,让众卿都听听。”永和帝指着正站在大殿中央的人道。

没等孟公公走过去,来人就主动将早就拿在手中的文书举了起来。

刚好楚国的文书在上面,孟公公顺势先念楚国的文书。

打开火漆,却掉出两封信。

一封来自楚国襄王,行文间皆是让众人熟悉的风格,言辞热情的祝贺重奕与宋佩瑜好事将近,还提及他为重奕和宋佩瑜准备了份礼物,希望能赶得上重奕和宋佩瑜的婚期。

另一封信来自楚太子,收信人同样是重奕,冷淡的祝贺重奕好事将近。

相比较襄王信中亲近又不失分寸的言语,楚太子的信就显得格外冷漠,却十分符合楚太子和赵国的关系。

收到来自襄王的信,最开心的人反而是肃王。

他让人将孟公公念过的信,拿到他这里来,逐字逐句的看过后,直接揣进怀里,完全没有再给重奕的意思。

然后是陈国的来信,孟公公撕开火漆,展开信纸,正要开始念上面的内容,却突然脸色大变。

“陛下”孟公公顿了下,深深的低下头。

这封信恐怕不适合当众念出来。

永和帝眉宇间的不耐更甚,朝着孟公公伸出手。

孟公公立刻小跑过去,将信放在永和帝手中。

永和帝一目十行的看过信上的内容后,将信纸折叠放入怀中,一言不发的起身,大步朝后殿走去。

孟公公愣了下,“退朝”两个字刚喊出来第一个,永和帝突然去而复返,沉声道,“朱雀、狸奴、云阳伯、尚书令......”

总共点了九个人

,与他共同去后面。

等这些人的背影彻底消失,被永和帝的气势影响,连呼吸都不知不觉放得轻缓的朝臣们才松了口气,继而与左右疯狂交换目光。

陈国来信上,究竟写了什么?

竟然能让陛下当众失态,还叫走那么多的重臣。

难道......要议和?

当年赵国一鼓作气的拿下翼州、兖州、青州,无论是形势还是士气都一片大好的时候,朝臣们曾根据要不要顺着青州南下,对徐州出兵的事,吵得不可开交。

恰逢在青州和徐州之间有场倾盆大雨。

赵军亲眼看着平地变成湖河,险些以为是有神仙显灵。

重奕亲自去看过大雨后的湖河,让人传信回咸阳。

三十万赵军,至少要被消磨掉三分之二,才能彻底拿下徐州。

除非赵军能在短时间内,人人精通水性,且能做到在船上厮杀的时候,不会眩晕。

可赵军十个里有八个都是旱鸭子,怎么可能做到这两点?

如此,赵军才会停在青州,没有继续南下。

从那之后,许多赵臣都默认,除非陈国主动发起战争,否则赵国很有可能与陈国相安无事至少十年。

起码要等赵国有支像模像样的水军。

然而现实却与大殿内的赵臣们所想甚远。

陈国送来的这封信上的内容十分简单。

既不是宣战,也不是议和。

只是单纯的以极恶毒的语言嘲讽咒骂重奕和宋佩瑜,其迂腐的嘴脸和恶毒的用词,胜过赵臣百倍不止。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芯芯”的手榴弹

谢谢“芯芯”的地雷

谢谢“迪”、“岸鱼”、“书虫”、“mayjean”、“格子亭”、“林柍”、“邵司”、“羡羡”、“41350048”、“lethe冥”、“度云川”、“carol”、“xiuxiu”、“独苏山人氏”、“無無”、“光影飞叶”、“”、“42763431”、“鱼音”、“晗光”、“林柍”、“哈哈大笑”、“emma”、“丶掌上一只喵”、“lian”、“小麦”、“焱霏昀”、“不宁唯是”、“月牙”、“黎月”、“苏叶”的营养液

宣旨太监们领赏后从宋府离开,与等在宋府外的十二卫汇合,敲锣打鼓的将刚宣读的圣旨昭告咸阳。

说不定是因为元君殿下的命格正好适合太子殿下, 能将太子殿下留在人间。

没几天的功夫,百姓们私下的猜测就悄悄流传开。

新年首日大朝会,

宋佩瑜与重奕卡着最后的时间进入大殿,目不斜视的走向前方仅剩的两个座位。

年前的时候,这个两个座位之间还有些距离,如今却紧紧的挨在一起。

既然是天上的神君,成家时的讲究自然与世俗不同。

被勒令在家思过的人,以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后, 宫门前才恢复清净。

仍旧昂着头眯着眼判断太阳位置的朝臣们, 听见欢腾的敲锣打鼓声,忍不住开始揉耳朵。

新年假期尚未过去, 永和帝的御案就被雪花般飞来的折子彻底淹没。

无论朝臣们有多不可置信, 太阳就是从东边升起没错。

甚至有朝臣在咸阳大街小巷的敲锣打鼓声中, 去宫门求见,想要当面劝说永和帝, 撤回这道离谱的圣旨。

往日里对朝臣们多有体恤, 但凡朝臣求见都会同意的永和帝, 却将所有人都拒之宫外。

这些话本子都是从东宫勤思学堂毕业的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报答重奕和宋佩瑜。

按照旧例,今年得以休沐的日子还是十天。

阅读我在乱世做权臣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