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第219章师爷万德福

  • 作者:病人尼古丁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8-01 15:55:37
  • 章节字数:8556字

杜海山深吸一口气,说道:“您这个对策,能直接气死韩贞吉,可咱们也捞不到好处,这样一摊开,红利就太薄了。”

“一斤粮食赚七文钱,确实有点少,不过我的战线涵盖了周边的彰德府、卫辉府、开封府以及山东的曹州府、泰安府、沂州府,这样我就可以薄利多销。甚至可以往西直接联通洛阳府,这样韩贞吉就是四面楚歌。不过这样不会让韩贞吉败北,最多是折腾他一下,到今年秋收的时候,才是见真章的时候。这次夏收不过是破题儿,文章还在后面呢。”

“既然如此,那属下明白了,我马上就赶回朱仙镇布置。”

“说说你的看法。”

周润把书信放到桌上,说道:“东家,您的师爷找到了。”

“哦?”杨同心拿过信来一看仔细一对照,确实和菜人诗是同一个字迹和笔体,问道:“这位万德福是什么来历?”

杜海山浅坐下,杨同心给他倒了一杯茶,说道:“这次夏收,你怎么看?”

“回东家话。”杜海山放下茶杯,路上他都已经想好了,说道:“这阵子,韩贞吉的十八粮行都在清仓,属下估摸韩贞吉这么集中的抛售陈粮,为的是换取现银,以便在夏收的时候有更多的银子调配。就收粮来说,韩贞吉的库存是一百万斤上下,也就是一万石,开封城周边的县城余粮加起来大体也就是这些。咱们粮行公买公卖足秤足重,还有积分和返利,有这四样,韩贞吉收粮是争不过我们的。韩贞吉的对策就是做霸盘,利用他的财力硬吃。”

对杨同心这位东家,杜海山是非常敬重的,因为自从杨同心盘下了德全、祥禄两家粮行,基本都是保留了原班人马,而杨同心甚至连个账房都没有派,这是何等的信任?面对这份信任,杜海山真的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杜海山进了府里,直奔书房,在门口打扑打扑身上整整衣衫,这才进去。

“你看我一高兴忘了。这里还有一封信是给东家的。”周润拿出另外一封信交给杨同心。

杨同心展开信看起来:浙江绍兴府商科学徒万德福见礼,敬语东主杨公。敝人卒业之后游学四方,适逢河南天灾,目睹灾民易子而食之惨状。写就前人之菜人诗,走遍九县,广献于商贾士绅,祈有救世济民之仁翁赈济灾民。无奈九县百余商家士绅,却无一人援手。想来灾民遍野,俱是有心无力,此也无可厚非。行至长垣,投书一封,未料杨公大义援手,毁家纾难急公好义,又有以工代赈不做囤积之明举,更是积劳成疾险些殒命,此等胸怀,万某拜服。久闻杨公有坐庄开封之意,愿为杨公尽绵薄之力,助天人和执掌天下粮市,万德福敬书。”

“他在哪里?”杨同心放下书信急忙问道。周润说道:“在门房里等着呢。”

杨同心二话不说起身快步出了书房,周润跟在身后。

万德福坐在门房里正在和门房老张头聊天,说说笑笑很是热闹。

“万先生,杨同心有礼了。”杨同心看看面前这个穿着朴素的年轻人,拱手行礼。万德福起身拱手还礼,面带微笑:“见过杨东家,见过周总管,敝人万德福厚颜投书求职,还请不要见笑。”

“哪里话,当初先生写的以工代赈的方略,令人眼前一亮。”

“我听闻周总管也曾写就一份以工代赈的方略,亲眼观摩之后,万某佩服,不亏为博字派黎景林老先生的高足。”

“先生过奖了。”周润的师承来历,不是管家行的人很少有知道的,听万德福这么说,心中一震:看来这位师爷对东家身边的人都做了调查,乃是有备而来啊。杨同心说道:“走吧,去书房聊。”万德福对着门房老张头拱拱手,跟着杨同心去书房了。

老张头听他们说话,也听出来几分,悄悄拉住周润:“大总管,这人是干啥的啊?怎么东家还叫他先生呢?”

“这位八成以后咱们府里的师爷。”周润笑道。

万德福到了书房,看到了那副全局图驻足停留,快速看了一遍,说道:“杨东家早有宏图壮志,这副全局图就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先生笑话了。我若是想坐庄河南全省,未知先生有何方略。”杨同心拱手问道,周润站在一旁面带微笑,他也想看看万德福是不是真的有才学。

万德福走到全局图前,伸手在地图上指点:“坐庄全省执掌粮市,敝人不才有一个四通、八达的策略献上,请杨东家和周总管指正。”

“首先就是朱仙镇,朱仙镇有贾鲁河之便利,临近开封之快捷,商贾云集交通便利,掌控这里,卫辉、彰德两府就可以一手掌握,更可以打通去往山东、河北的路线,此谓之一通两达。”

“其次是洛阳,洛阳于秦晋交界,晋商和秦商历来有名,和这两个省的商人结好,可以用为援,这样豫西的市场外销也好本府销售也好,都稳操胜劵,此为二通二达。再次是南阳府的赊店镇,此地南通湖北,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商路,占住这里,局面将大大的不同,此谓之三通四达。最后是陈州府的周口,这样本省的许州府、归德府、汝南府就可以全数握在手里,更可以联通安徽、江苏两省,称作四通八达,总而言之,这就是我为杨东家制定的四通、八达之策。”

周润听完暗暗叫好:好一个四通、八达之策,正好暗合了东家当初我和说的六镇方略!两个人的方略真是不约而同。

杨同心听完沉吟不语,又问道:“夏收在即,朱仙镇的韩贞吉已经亲自来和我下了战书,先生可有良策应对?”

“有上中下三策,请杨东家自行挑选。”

“先说说上策。”杨同心笑道。

“避其锋芒,暗度陈仓。”万德福一拱手说道:“韩贞吉坐庄半个开封府已经十几年,其财力和物力都非常雄厚。杨东家虽然经营有方,你的粮行也不过才发展两年。据我所知,朱仙镇德全、祥禄两个粮行似乎也是杨东家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是我的。”

“想必杨东家当初安排这两枚棋子,目的有三,一是给韩贞吉掣肘,二是消耗其财力,三是想看看韩贞吉的常用手段。目下必然是有所收获,既然如此,直接让这两个粮行顶在前面。而杨东家你在开封城暗地里拦截韩贞吉的客商,和朱仙镇的粮行形成夹击之势,那边正面较量,这边暗度陈仓,此乃上策,请杨东家指教。”

杨同心听完喝了一口茶,笑道:“中策呢?”

“不闻不问,照本宣科。”万德福说道:“敝人走访过杨东家的粮行,从长垣县开始一向是公买公卖足秤足重,更有返利、积分制这样的杀手锏,就民间散户来说,不论买的还是卖的,韩贞吉都未必能争得过您。韩贞吉自己也明白这点,所以他才急不可耐的来下战书,就是想着利用他多年积攒的人脉和财力,能毕其功于一役。因为十八粮行不论是买还是卖都是缺斤短两,杨东家只要稳扎稳打,不去理会韩贞吉的霸盘,自然有惊无险。”

“下策呢?”

万德福一拱手说道:“正面交锋寸步不让,是为下策。”

“愿闻其详。”

“杨东家的粮行有四个好处是别家没有的。就是方才说得公买公卖这四个,只要稳住阵脚,最多也就三五年时间,天人和就能逐步蚕食掉开封城和朱仙镇的粮食市场。若是目下就应战,有些仓促,这次夏收韩贞吉显然已经有所准备。杨东家,我推演您的对策是不是这个?”万德福提笔在纸上写了让利、馈赠四个字。

杨同心看到这四个字,心里再无疑惑,起身作揖:“杨同心恭请万先生做我的参谋师爷,未知先生意下如何?”

万德福躬身行礼,说道:“在长垣县,杨东家毁家纾难之时,敝人就有此意,只是当时走访得知,您手下能人异士众多,万某来了怕是帮不上忙。直到我在开封看到您新店开张仪式颇为不顺,才发现您手下的能人虽多,不过确实少我这样一个参谋师爷。万某佩服杨东家的人性,厚颜投书求职,从此以后愿意为东翁效犬马之劳。”

“春雨,告诉厨房,让他们摆酒,为师爷接风!”杨同心一摆手,周润拱手行礼退出。

“师爷,可有表字?”

“属下表字道心,从今以后,还请东翁多多提携。”

“我这里庙小,只能给你每月三十两银子的薪资,红利一年四节另有分赏,师爷可还满意?”

万德福笑道:“三十两银子的薪资足矣,多谢东翁。”

杨同心走到全图局前,忽然问道:“师爷,我若是要执掌全国的粮市,你可有什么对策?”

万德福一听这话,心里一惊,惊诧的望着杨同心:“全国?!”

朱仙镇十八粮行的东家韩贞吉厌倦了猫抓老鼠的把戏,直接到杨同心家里拜访,当面提出了挑战,杨同心慨然应战。

杨同心拿过自己写好的对策交给杜海山,笑道:“这两年,你在朱仙镇没少给韩贞吉掣肘,这次他来和我下战书,是想着一战解决掉咱们。只不过现下的天人和已经不是两年前让出客商以求自保的时候了。我的库存已经超过了韩贞吉,至于财力方面,杜掌柜不用担心,过几日我就调拨一批银子到朱仙镇,这个夏收,我就敞开了好好和韩贞吉比划一下。”

杜海山看完杨同心的策略,额头汗都下来了:“东家,这、这……”

“那是好还是不好。”杨同心笑道。杜海山凛然说道:“当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别人就是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去!”

周润拿着仆人送来的信,又仔细的对照了一遍,确实和写菜人诗以及以工代赈方略的笔迹相同,不禁喜出望外,拿着书信来到书房里。

此时杨同心午睡刚起,洗了脸净了口,正在书房里看书,见周润进来,放下书,笑问道:“春雨,莫不是你有什么喜事?”

“外阜售粮这个环节,咱们天人和在山东客商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碑和信誉,凭借返利和诚信这两样,韩贞吉之所以这么急着和您下战书,是他不想拖太久,被咱们一点点吃掉他的地盘。属下觉得,外阜售粮这里,咱们最多和韩贞吉打个平手,这是属下的一点想法,请东家指正。”

“杜海山见过东家。”杜海山进来拱手行礼,杨同心放下手里的册子,拱手还礼,笑道:“急忙让你赶过来,是韩贞吉今天正式向我下战书了,看来夏收这一仗是免不了了,坐。”

送走韩贞吉,杨同心回到书房,喊了一声:“春雨。”周润立刻从外面进来,拱手说道:“东家有何吩咐?”

“派人去朱仙镇,把杜掌柜请来。再有把胡青云请来,我有事情要和他们商量。”杨同心放好名册,提笔开始在纸上写自己的对策。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

中午时分,朱仙镇德全、祥禄两家粮行的大掌柜杜海山赶到了开封城。

杜海山今年不到四十岁的年纪,长得虽然老实憨厚,为人却精明能干。他原是孙伯驹堂兄家的大掌柜,其后东主病故,留下两间铺子,杜海山就一直帮着打理。后来孙伯驹堂兄的儿子在广东行商,杜海山不愿意离家太远没有跟过去。于是这两家店铺直接挂在牙行,孙伯驹知道杜海山的本事,所以出面牵头,让杨同心盘下了德全粮行,后来又盘下了祥禄粮行,全部交给杜海山打理。

“我的大掌柜到了家里,怎么能不让你吃饭就走呢。中午留下,吃个饭再走。不差这一会儿。”

杜海山笑道:“属下经商十几年,您这样厚待属下的东家,还真是第一次见。”

阅读杨同心的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