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不纯臣

第149章 一四九

  • 作者:轻微崽子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1-07-31 20:00:15
  • 章节字数:9790字

但看到纪逐鸢下一句话,沈书险些把才喝的茶喷出来,一脸古怪。

纪逐鸢的字迹不丑,只是结构不好,他写字的时候不多,写字这事情要常常用,手才会稳。接下去的字能看得出写的时候纪逐鸢的手有点抖,直接便问他:“上次来信所问之事,只字不答,为兄心中甚是不安,要讨你一句准话。你心中有数便是,见面再谈。附诗一首,请弟细细品鉴。”

接下去,纪逐鸢默的那首诗,竟是李太白的秋风词。

这都在沈书的意料之内,并不意外,但长期困守太平也不大可能,只要冲出包围,朱元璋立刻便会下令攻打集庆。不坐稳集庆,往后走的每一步都没法开展,头一件大事,屯田就很难做。打仗光有钱是不行的,交通、粮食、战具、甚至士兵们身上一针一线,要费心的事情多得一言难尽。

最后都化作在那间小木屋里,见到被人揍得脸都变了形的纪逐鸢。那个吻是什么滋味?沈书绞尽脑汁,却想不起来。

继而沈书又想到纪逐鸢走前亲他的那一下,晏归符总是意味不明的复杂笑意。沈书心中隐隐有些明白,却也不想想得太透、太明白,渐渐耳朵发红发烫起来,眉峰也轻轻起了褶。

太平富庶,等拿到赏赐,当兵的自然能在城里买到吃喝,也不必抢老百姓的了。原先太平城内就该有匠户,只是数量不清楚,俘获的工匠应该是军队自带的,看来守将完者不花果然仓皇而逃,作战者最忌讳丢了勇气,难怪反攻主将换了更高级别的蛮子海牙。

纪逐鸢说现在一天能吃得上三顿饭,军营给发绿豆汤喝,吃得好睡得好,让沈书不要担心。另外,诸葛行军散已收到,还让沈书不用再让人带东西,太平城里什么都有,照顾好自己便是。

攻打太平府前朱元璋玩了一手破釜沉舟,拿美女珠宝激励将士们搏命厮杀,城池打下来,又要求他们毫厘无犯。执法队更将触犯禁令的士兵处斩,是可以威慑众人,得一个军纪严明的名声。

这名声之下,却有代价,对当兵的而言,无疑是一场骗局。幸而这个危机,让太平府内的富户乡绅化解了,他们愿意出钱,既纳投名状,也解去了军营里一触即发的叛乱。

沈书重新坐到椅子里,从屉中取出一张信笺,展开来铺在桌上。起首几句很快写完,无非是兄长见信如晤的废话。写完后,沈书的眼神略显得茫然,嘴唇轻轻抿着,良久,浓墨于纸面凝成。

先只写了一个“好”字,继而沈书一哂,觉得意味不明,补道:“来日金陵城重聚,请兄详叙。”

沈书看第一页信时,本想同纪逐鸢说一下和阳的情况,并且把组建水军初步想法同他讲一讲。此刻又觉不必讲了,一旦写在信里,纪逐鸢必然要牵挂后方,穆玄苍这个人更不能提。照纪逐鸢的想法,沈书最好是连穆华林的事情也不要管,要是同纪逐鸢商量自己打算利用暗门,摸一摸大都的水,怕是纪逐鸢要睡不好觉了。

于是沈书当机立断,封好信,这便出门。信使见到沈书这么快来,也是一脸诧异。

按照沈书的吩咐,他换一个人去送,也让沈书见过了人,防止将来复信过来,直接登门时有所唐突。

了了这桩事,沈书回去之后,又看了一遍纪逐鸢的信。他长吁出一口气,天色已经有点暗了,书房内没点灯。

沈书手指摩挲着纸上笔画里镶嵌的干燥墨迹,久久不欲起身。

突然,沈书笑了起来,低头将额贴在信上,再抬头时,沈书的眼圈有些微微发红。

这些时日里千头万绪,他还曾动过一个现在想来近乎荒谬的念头。郭子兴还有一个待嫁女,便是郭清月,尚未许婚,他还稍微留意了一下。而纪逐鸢这一封信,彻底打消了沈书的念头,此刻沈书满头满脑都是晕的,一时脸上表情像笑,一时又有些难过。

他抬起头来,向窗户透进来的暗紫色天幕望了一眼,下了一个决定。

外头郑四来叫人,沈书把信收好,深吸了口气,回房去换衣服。

郑四拧了帕子来给沈书擦脸,沈书端详郑四,说:“你也换一身,这几天找个时间重新做几件体面的衣服。”

郑四有些受宠若惊,低着头说:“小人还有不少新衣。”

“不在乎新,做几身合乎身份的,家里不大,也还要一个人来总管。”沈书想过了,往后同郑奇五的来往会越来越频繁,郑四总裹在里头跑腿不成,要让他真的参与到生意里来。

几次和郑奇五打交道下来,这人是场面上的人物,重用郑四,郑奇五便会领会到,这是给他的面子,自然会领情。另一方面,郑四和周戌五两个,确实一直兢兢业业,沈书已经把他们看做自己人。

用人不疑,是要让人感受到被信任,那便要给郑四和周戌五派几件大事让他们去出面。何况等朱家的局面打开,朱文忠这面要用到的人也只会更多,先从郑四开始。

主意既定,沈书气定神闲起来,郑四也换了一身体面的绸衫。

“背直起来。”沈书经过郑四身边,拍了一下他的肩背,把着林浩的手登上车。

等郑四上来,沈书已经闭着眼在想事情了,郑四安静地在旁陪着,马车走了一会,沈书睁眼。

郑四才以询问的语气请示沈书,自己要做什么。

“你觉得要做什么?”沈书有意要考他。

郑四想了想,答:“小人就在旁边看着,要是少爷同叔爷相持不下,小人自会卖一卖亲戚关系,出来打圆场。”

沈书没有说话。

郑四试探地瞟他一眼,又道:“小人这么想不知对不对。要是少爷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小人出力,自会先同小人言明。既是没有吩咐,那便是在小人的能力之内,只需要相机行事。”

沈书笑了起来。

郑四便明白了,他想的没有错。

“你看,我不说,你也领会得很对。说明我没有看错人,四哥,往后要你帮忙的地方还多得很。”多的沈书不打算现在说,还要看郑奇五那边的口风再定。

郑奇五提前得了消息,朱文忠不来,只有沈书一个人,却还是开了中门,亲自出来相迎。

郑宅的门口悬着两盏灯,是夜有些起灯,明灭闪烁的灯火照得郑奇五脸上皱纹愈发深刻。

饭毕,侍女捧来热毛巾让主客各自醒神。桌上杯碗瓢盆撤去,换上香茗点心。

“郑老每回如此客气,让人不好意思多来了。”吃饭的时候沈书已同郑奇五寒暄得差不多,这时他往左右看看。

郑奇五便会意,让捧盘的丫鬟家丁都退出去。郑奇五见沈书留了郑四在座,心中意外,脸上并未流露出来。

接着听见沈书说:“前番多亏郑老,和阳城里百姓都要深谢郑老的大恩了。”

这样恭维的话郑奇五近来听了不少,只是笑笑应和。

“晚辈有事请教,不知道如今走水路,还有没有办法直抵大都?”

“要去大都,就要走大运河,大运河要经过张九四和刘老陆的地盘,看是什么了,小宗南货北货,只要大家都有得赚,也不是全然不通情面。”郑奇五长出一口气,摆出推心置腹的架势,“那日在元帅府的席上,老朽不便直言。小公子那日所说,请江湖散人押送,也非不可。这就看关系到不到位,要是走老了路子的,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况且眼前粮食、盐巴、生铁、石炭、木炭,都是各路起义军也想弄的东西。开始有人闹事时,都是明抢,这半年来情形稍好一些,只要是认识人,银子不愁派不上用场。”

如果要用钱去打通,反而这条路不能算是捷径。变钞失败后,银锭、铜钱地位才开始上升,就银锭而言,北方积攒的银子,远超南方。一部分是蒙古人西征输入的,还有一部分是诸色人等到中原行商,总的来说南方人在占有银锭这件事上半点便宜也不占。

倒是盐、竹炭、木炭、粮食,可以用来换沈书要的东西。

沈书反复看了几眼郑奇五。

“小公子到底想弄什么?只要不是稀罕物,就当老朽同公子的私交,也能替你办了。”

沈书喝了口茶,似乎无意地看了一眼郑四。

“叔爷,我们少爷就是想知道,如今这个南通北运到底是什么行情,先打听看看,将来若用得上,自然是第一个找到叔爷的门上。”郑四道,“必也不叫叔爷白帮忙,好处也是第一个想到您。”

郑奇五把眼睛一瞪,斥道:“什么好处?这是什么年头?饿死人的年头,我们生意人也要讲一讲良心,哪能做什么都图钱?你见到哪个满嘴念佛的人真能成佛的?”

“郑老切勿动怒,四哥说的也很实在。”沈书摆了摆手。首发l https://www. https://m.

郑奇五先把话吞了下去,脸上怒气未收。

沈书倒十分平静,他声音不大,说出来的话却像是一个惊雷猛不丁丢进水中。

“第一步,我想弄硝石和硫黄,要请郑老想法子。往后的步子怎么迈,要看这一步走得怎么样。”

郑奇五默了半晌,脸皮轻轻抖动,支吾道:“小公子不要拿老头子开玩笑,这两样是要人命的玩意儿。”

“不开玩笑。”沈书和气地说,“不是马上要,但要先打通一条路子,说要的时候就得运来,而且要多。我也不怕对郑老讲明了,元军配备火铳,我们也要有。”

“这、这……”郑奇五额头渗出汗来,滴到眼睛上,面色不好看起来,“这要从其他人的地盘上过,恐怕就难了。”

“自然不叫郑老操心,您老只要费心货源便是。”沈书看郑奇五不说话,但显然垂着眼睛在想事情,手指也不住地搓弄。要是毫无办法,郑奇五就不会沉默,而会直接推辞。

得再烧一把火,沈书笑道:“郑老是有大善心的好人,也是场面上的一号人物,乱世固然可以发财,这些铜钿可都是烫手的。您的生意要想跟从前一般做得宽做得稳,做得踏实,心里不慌,那只有一个办法。”沈书坐起身,上身朝前压到桌上,盯住了郑奇五的眼睛不放,神色却极其和缓,“还这个世道太平。”

“小四儿。”

郑奇五突如其来的高声,令郑四恍如从梦中惊醒,脸色煞白地浑身一抖。

“你的命好,没有跟错人。”郑奇五端起茶来,狠狠喝了一口,向着沈书咬牙啧道,“不过要多少数,还得有个话。”

“不日就有,郑老先问着,量大者优。”沈书也喝了一口茶,这时方才察觉,背上被汗水沾湿了一片,凉凉地贴着背心,脖子里也都窝了汗,很不舒服。

到底纪逐鸢在信里写了什么?沈书心脏砰砰直跳起来,先把放信的匣子拿出来,起身推开对着花园的那扇窗推开,室内光线亮起来。

转而沈书又想到,只能是纪逐鸢急着回信,才没有先拆东西。隐隐感觉到一丝安慰,沈书手指动了动,把面上的信纸移开。

第二张上说:“元军恐将有围城之举,后方不稳,难以打开局面。须耗费时日,稳住太平形势,行封赏,定职守,鼓舞士气。”

凉风送爽。沈书起身,站到椅子后面,一只手把在椅背上,失神地看着桌上的信纸。

倏然一阵狂风从窗上灌入,卷得信纸翻飞,沈书扑了两次都没扑到,打了个踉跄,风来得突然,去得更是莫名。

沈书微微喘息着把信纸捡起,拿在手上,只觉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已,这番鼓噪他自己也按不住。纪逐鸢待他的种种都历历在目,打乱了次序,闹得沈书呼吸乱了。

沈书无语:这一看就没拆带给他的那包东西,不然也不会不知道里头还有金疮药。

沈书喝了口茶,边看信,嘴角微微上扬起来,进城之后,有原太平路总管的粮仓打底,俘获工匠无数,只等犒军。

沈书抠开火漆,见里头是叠好的方纸。头一张上面答得甚是细密,说渡江之前一日只有一两餐可吃,经常饿得摸鱼炸了吃,也能果腹。接着详叙了太平城里现在的情形,纪逐鸢说的事情,大部分沈书已听朱文忠说过了,朱元璋接纳了李习、陶安、汪广阳等人委以重任,只有一件是沈书没听说的,便是富户们主动献财犒军。

这么一来,太平城里就稳了。

手指摸到信封时,沈书便觉好奇,本以为纪逐鸢会三言两语打发了,不想却写了厚厚的一封信。

太平府里人才辈出,既然他们肯选择朱元璋,说明他们也认为,朱元璋是有帝王之相的,这才敢仗义疏财,用行动表达忠诚。

谈及执法队当街杀鸡儆猴,纪逐鸢写得很简单,只说是处置了几名不听军令之人。其中利害沈书却明白,农民军比起正规军,最大的不同便是:等级制度并不森严,大家都是起来造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凭什么有人做老大有人做老小,单纯杀人不能服人,反而容易激化将士不满,在农民军内部形成二次造反。

一时之间,沈书面红耳赤起来,拿手碰了碰茶杯,被茶杯烫得猛然一缩手,手掌插入袖中。

纪逐鸢写的这诗沈书自然早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小时候就会背,然而那句“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还是看得沈书也不禁难为情起来。

阅读不纯臣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