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春游曲

第七十六章 天下奇书

  • 作者:复冰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4-01-14 21:31:59
  • 章节字数:8036字

她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书这么贵重,父亲在病重之时,还记挂着交代要留给自己。

有一日,她实在憋不住,就问高秋娘:

「听阿爷说,有一些书要给我作为嫁妆,不知都是何书?能否让我先看一下?」

长孙晟病重之时,观音婢就已知道她和李世民有了婚约,还听说父亲留下一些书,作为自己的嫁妆。

她将书取出,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孙子兵法》、《尉繚子》、《孙子算经》,还有《边塞札记》五卷。

高秋娘在旁边一本本翻看,边看边道:「《孙子兵法》、《尉繚子》、《孙子算经》是用兵打仗用的。」

这样长孙将军府形成长孙无逸代管外院,甄氏代管内院的局面。

长孙无宪夫妇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长孙炽的压服,也不敢有怨言显示出来。

------

隋朝礼制,穿孝服不得出入公门,官员父母亡故,需丁忧三年,就是要请假三年,在家守孝。

「《边塞札记》是你阿爷亲手所书,都是在北疆时用兵,以及平定突厥的实例和心得。」

「这《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则是两部奇书,由战国谋略家鬼谷先生王诩所著,是用谋和修身的宝典。」

------

观音婢听高秋娘介绍完,说道:「用兵打仗的书我不看,我最爱看奇书,看它奇在何处?」

高秋娘呵呵笑道:「你一个小孩子,就不要白废功夫,许多人穷其一生研究这两本书,甚至都无法窥其堂奥。」

观音婢不信,「难道真有这么难?」

高秋娘坚定地点点头,「真难!」

观音婢仰着脸,看着母亲,问道:「阿娘可曾看过?」

高秋娘回忆起以前往事,「看过。你阿爷不在家时,我曾在这两本书上,耗费了半年时间。」

「结果是只识其字,不知其意。还好,后来你阿爷返家,经他点拨,我才恍然而悟。」

------

观音婢高兴地道:「就是说阿娘能看懂了?」

高秋娘笑咪咪地道:「阿娘现在基本懂了,但却没有用武之地。」

观音婢抱着高秋娘的胳膊央求,「阿娘可否也点拨我一下?」

高秋娘见观音婢缠着要看,心想,阿婢不是普通的孩子,学围棋的时候,就没有预料到她有如此好的悟性,说不定看《鬼谷子》也会与常人不同,不妨让她试一下。

想到这里,她对观音婢道:「如果你真要看,就先看《本经阴符七术》。」

观音婢不解,「为何要先看《本经阴符七术》?」

------

高秋娘为了激发观音婢的兴趣,故意卖了个关子,

「要想知道为何,先听阿娘给你讲个故事。」

观音婢听说高秋娘要讲故事,跳着鼓掌,「阿娘快讲。」

高秋娘微笑着道:「好,咱们坐着讲。」

高秋娘将案上的书一一收好,装入匣中,脱鞋上了罗汉床。

观音婢也上了罗汉床,坐在几案对面。

两人坐好,高秋娘问观音婢,「阿婢可知道苏秦?」

观音婢答道:「苏秦是战国时,建立「合纵「联盟,抗击秦国之人。」

高秋娘夸道:「看来阿婢没少读书,还知道苏秦。今日,阿娘就给你讲苏秦的故事。」

------

高秋娘问观音婢,「苏秦刚开始游说各国诸侯时,在外游历多年,带的钱全部用尽,贫困潦倒,连回家的盘缠也没有,最后靠乞讨才回到家中。」

「你知道,后来为何又会名扬天下?」

观音婢不知,轻轻地摇摇头,期待地望着高秋娘。

高秋娘娓娓道来,在学《本经阴符七术》之前,给观音婢讲述苏秦的故事。

------

苏秦年轻时,投入鬼谷先生门下,在终南山学习纵横之术。

后来学成下山,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重用他。

但各国君主对他提出的治国之策不感兴趣,没人采纳他的建议。

苏秦钱财用尽,只好乞讨返家。

归家以后,家人皆嘲笑苏秦,嫌弃他读书无用,在外学艺多年,到头来一事无成。

兄嫂挖苦他,「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赚钱赢利才是求生之本。」

「而你却舍本求末,想凭口舌之利求生计。贫困潦倒,不是自讨苦吃吗!」

苏秦闻听此言,羞愧难当,就闭门不出,把所有的书拿出来一一翻看。

他边看边发牢骚,「整日埋头读书,却不能以此获取尊荣,再多的书有何用?」

------

就在他满腹牢骚之时,突然翻出《本经阴符七术》这卷书。

以前,鬼谷先生告诉他,这是修身养性之学,他一直未曾将其放在心上,没有认真读过。

苏秦记起,鬼谷先生曾说,修身养性乃做人成功之要。

只是当时,他将全部精力投注于权谋、韬略,无心细读此书。

今日想来,自己屡屡遇挫,或因与未参透此书有关。

------

从此,苏秦苦研《本经阴符七术》,昼夜不辍,头悬梁,锥刺骨。

历经一年,自己感觉受益匪浅,踌躇满志道:「现在可以说服天下的君主了。」

苏秦再次离家,游说各国君主。

先见周显王,显王不相信他。

又西至秦国,惠王不愿使用他提出的方略。

又东到赵国,赵肃侯之弟奉阳君专权,对他不予理睬。

最后去燕国,等了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

燕文侯告诉苏秦,「你的方略很好,但燕国太小,西迫强赵,南近强齐。」

「你如能让赵、齐与燕交好,我让整个燕国都听从于你。」

------

于是燕文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到赵国游说。

当时奉阳君已死,苏秦得见赵肃侯。

赵肃侯欣赏苏秦的计谋,给他派车驾百乘,携黄金千溢,白璧百双,锦绣千纯,去联络它国诸侯。

最终合纵事成,苏奏兼佩六国相印,令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函谷。

------

高秋娘将故事讲完,说道:

「苏秦最后之所以功成,就是参透了《本经阴符七术》。」

观音婢双手支颐,目注母亲,静静地倾听。

听高秋娘讲完苏秦的故事,越发觉得《本经阴符七术》的神奇。

她巴不得立即翻看此书,想看看里面到底写些什么东西。

观音婢再次从书匣中,取出《本经阴符七术》,对高秋娘道:「我现在就要研习。」

高秋娘笑着激她,「别看你现在满腔热情,说不定过不了两日,你看到此书就会头痛。」

观音婢撒娇,不依高秋娘,

------

从此,观音婢开始研习《本经阴符七术》,日日沉溺于书中。

开始确如高秋娘所说,她翻开此书,真的是只识其字,不知其意。

但观音婢是一个能静下心来,专注于钻研的女孩子。

她找来一部《说文解字》,遇到不懂的文字,就通过《说文解字》查找其真正的涵意。

观音婢将自己关在翰墨斋,专心苦读。

府中再也听不到,她的嘻闹和笑声。

------

观音婢在翰墨斋一心读书。

秀水阁那边,却憋坏了一群人。

守孝的日子是枯燥的,穿着孝服,不能出府,也不能到别家串门。

长孙湛和长孙渐觉得日子太难熬。

每天只能读书、练拳、练石锁。

由于花园里的广场太小,根本不能练习骑射。

两人埋怨,再这样下去,骑射技术眼看就要荒废。

------

这一日,长孙顺德和长孙无傲来玩。

几个人说起心中苦闷,也都满怀的不痛快。

长孙顺德建议,

「我们不如还去城南庄园,那里是你们自己家,在那里也一样守孝。」

长孙湛、长孙鸿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长孙湛道:

「他一个人在那儿,要呆上两年有余,独自一个人难免寂寞。」

长孙顺德心中记挂着李世民,想邀他同去。

「我去看一下世民,问他愿不愿去。」

「如果他也同去,我们在一起读书、练武,进步会更快些。」

------

长孙顺德和长孙晟,是一个曾祖父的族兄弟。

所以他基本上不用为长孙晟守孝,到哪里去都不受限制,可以随时去找李世民。

长孙湛急切恳求长孙顺德,

「那么,顺德叔公这两日就去。」

「说好以后,还要你去和祖母去说,看她是否让去?」

长孙顺德解释,「阿嫂那儿,自然由我去说,但估计这次只有我们几个能去,阿嫂和阿婢是无法再去了。」

长孙湛道:「我们也都不是小孩子,祖母不去,我们也不会惹出事情的。」

------

去城南庄园的事就这样商定,由长孙顺德去邀请李世民,然后去请示高秋娘。

第二日,长孙顺德便带回好消息,李世民愿去,高秋娘也答应了几人的请求。

长孙顺德又与长孙无逸结合,长孙无逸做好了各项安排。

没过几日,李世民、长孙顺德、长孙无傲、长孙鸿、长孙湛和长孙渐等六人,带着仆从,又再次入住城南庄园。

为您提供大神复冰的《春游曲》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七十六章天下奇书免费阅读.

行完葬礼,进入守孝期。

------

守孝期间不能出门,观音婢就在府里跟着高秋娘读书、写字。

高秋娘见她执意要看,就到正房,取回一个紫檀书匣,放在罗汉床的几案上。

------

观音婢迫不及待打开书匣,见里面放着十来本已经放得发黄的书籍。

所以,自开始守孝以来,整个长孙将军府还算相安无事。

长孙无忌临去墓园守孝之前,就将外院的掌家之权,交与长孙无逸代管。

长孙无忌作为承嗣嫡子,到长安城南小陵原长孙家族墓园,在长孙晟墓旁搭棚守孝,孝期三年。

长孙无逸丁忧在家,也在自己院内搭设草棚,在棚中居住。

大殓已成,经方士卜筮确定葬期,长孙晟棺椁需在府中停放十八日再行安葬。

甄氏、库氏都从正房搬出,住进耳房。

长孙无宪夫妇听说,长房、二房都按守孝的要求安排生活起居,为防落下不孝之名,也照长房、二房而行。

高秋娘笑着道:「你问这做什么?都是你看不懂的,是留着你出嫁以后,让世民看的。」

观音婢闹着撒娇,「不管懂不懂,我看一下又何妨?」

阅读春游曲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