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

第216章 217,人手紧缺

  • 作者:明景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9-24 18:06:16
  • 章节字数:6264字

很多事情不需要她一再的解说,安国邦就愿意相信她,听她的建议去做。像安国邦这样愿意听女儿意见的男人很少,他们更多是大男人主义,觉得自己是对的,即使是错的也不愿意承认。

青梅园不使用化肥农药,但又想要丰收就必须要付出更多是劳动力。

除草,用人工。

虽然不能告诉大家‘天然绿色’几个字在几十年后有多值钱,但安荔浓会坚持‘绿色发展’这条路。安荔浓很庆幸她是村长的女儿,而安国邦宠她爱她愿意听从她的意见,让她事半功倍。

但现在青梅园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量,村里准备的粪就不够了。

是了,村里人口中的粪就是安荔浓口中的有机肥料。

当然,安国邦也相信安荔浓的话,化肥和农药使用多了不好,但现在产量更重要。

“爸,酒和粮食不同,我们要尽可能的保证酒的口感。一个品牌的发展,质量是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使用了化肥和农药。

至于安荔浓说的化肥和农药影响了粮食的口感,不好意思,安国邦还真吃不出来,感觉不到。而且,安国邦觉得使用了化肥的稻谷更大一颗,口感更好。

“只能让大家多割草烧灰沤肥。”

哎。

安国邦叹口气,感觉有忙不完的活。忙了田里,还有山里,然后还有青梅园的开荒和种植,然后就是挖鱼塘的进展,还要想办法找到小鱼苗、莲藕种子......还有酒和酸菜的销售等等。

琐碎的事情太多,能用的人手太少。

安国邦再次感慨,村里的人口太少了。

种地需要人手,开荒需要人手,修路需要人手,酿酒腌制酸菜也需要人手......上至七十岁下至七岁都忙碌了起来,然后不能填补人手的不足。

安国邦揉揉太阳穴,怎么办?

和安四叔商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缺人,这是肯定的。

但怎么办?

请人?

不可能的,不被允许。

难道石河村的发展就要夭折在人手紧缺上?

哎。

安国邦拍拍额头,“必须要尽快想办法解决。”现在京市的供销社柜台租下了,卖酒,卖菜,但是没有人手,哪来的酒?哪来的菜?

现在酿酒师父只有安九爷一个,肯定不够。既然扩大产酒量,酿酒师父肯定也要增加,否则安九爷的身体会吃不消。

至于酸菜、咸菜、菜干,这些也应该批量生产......还是需要人手。种菜,然后才有才做酸菜、咸菜......

啊。

人手啊。

人口啊。

相对于安国邦的困难重重,村里人的想法就简单多了。

大家听说安荔浓把酒卖到京市去,惊呆了,都忘记了反应。

“我们村的酒,真的,真的卖到了京市去?”

不敢相信。

他们村的酒竟然能卖到京市去?

“不是骗人?京市人也喜欢我们村的酒?”

还是不敢接受,“我们村的酒这么好?”

“我们村的酒肯定好,一百分的好。京市人什么好东西没有吃过?喜欢我们村的酒就说明我们村的酒好,我们村的山好水好,酿出来的酒就更好。”

“哎呀。我们村的酒能买到京市去,不行,我要去走亲戚,要好好的和他们说道说道......”这样的好事情,当然要在第一时间广而告之。

“走什么亲戚?赶紧开荒种青梅。没听小荔枝说吗?我们的酒不够卖,要赶紧酿,但是没有青梅没有桑葚,我们拿什么酿酒?”

“隔壁村也有青梅,要是他们不要脸的学我们酿青梅酒......”

“放屁。青梅酒是我们村的,他们敢学?老娘就敢在他们村口泼粪。”

“人家都不要脸了,还怕你泼粪?人家不是已经学了我们的卖艾绒、酸菜了?你能怎么办?我们能卖别人也能卖。能赚钱,脸面算什么?祖宗的脸都能丢、能踩......”

村里的妇女们一边聊天一边用稻草编织篮子,这篮子是用来保护酒坛子用的。现在交通不便,运输更不便,为了减少损失只能多想办法。

安荔浓就让大家按照酒坛子的大小来编软篮子,让酒坛子多一层保护,更贵的酒就在酒坛子外面再填一层稻草,总之要尽量减少损失。

清河镇没有运输公司,需要托运就只能到市里。所以石河村的人要先把酒送到市里,然后再通过运输公司送往各地。

不仅增加了人力,还增加了运输成本。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石河村自己没有车?

当然,即使有车也没有路。

“修路,必须修路。”

“想要致富,先修路。”

但是,人手不足,资金不足。

石河村穷,安国邦愁得皱纹都起了。

石河村富裕了,安国邦还是愁的直掉头发。

“爸,能不能请专业的工程队来修路?”

安国邦摇摇头,“不能。”

工程队太忙,根本就轮不到石河村这样的小地方。想要修路,只能靠自己。

“那我们就靠自己吧。”安荔浓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自力更生吧。”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要自强自立。”

正满头‘难,难,难’的安国邦听着宝贝女儿自我打鸡血,突然笑了起来,“是。我们要自强自立。”

修路的事情可以慢慢来,但安排谁去京市的事情需要尽快确定下来。

冷秋月的爸爸很给力,在京市帮石河村谈下了好几个柜台。柜台的员工不需要供销社发工资和福利,所以可以自己安排人。

冷秋月算一个,然后还需要四个。

安荔浓想给杨雪晴安排一个。虽然杨雪晴有工作,但她现在的工作距离家远,工作累,工资福利不好。

安国邦没有意见,但村里人肯定会有一些想法和说法的。

“村里人应该不会同意。”

从亲疏远近看,村里人肯定是想要安排自己人过去。如果工作在清河镇或者市里,村里人肯定早已经争抢起来了。

但京市......太远了。

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大家不敢,没有勇气。虽然大家都想要走出石河村,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卖出第一步的。

既然决定把工作给杨雪晴,安荔浓肯定会负责说服大家的。想要说服村里人并不难,杨雪晴是京市本地人,对当地环境熟悉,而且,杨雪晴曾经在石河村生活过,对石河村也有一定的熟悉。

最最重要的是,杨雪晴是安荔浓的亲妈。

“郭杜鹃也算一个。”安荔浓看重的是郭杜鹃开拓的能力,不过,郭杜鹃想要拿到工作就要先学普通话。

石河村在粤,大家说的是粤语,也就是本地人俗称的‘白话’。

语言都不通,怎么卖酒?

所以,安荔浓可以给郭杜鹃一个机会,就看她能不能抓住了。

“还是要继续开荒种植更多的青梅。而且,所有青梅园都不能使用化肥,不能使用农药......”

“小荔枝,现在不是赚钱最重要吗?”

“肯定不是。”

安国邦说,因为粮食更重要,而申请到的化肥农药不多,只能用在稻田里。

至于跟大家说化肥农药不好,影响身体健康?安国邦觉得村里人是不会相信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如果是不好的东西,上面不会让大家使用。

既然领导让大家使用了,肯定就是好东西。

“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坚持走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发展道路......想要持续发展,想要走得更远,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能只想到当下,我们的眼光要看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

想要丰收,就要多使用化肥和农药。

对于安荔浓的这一要求,安国邦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用?”使用化肥,青梅树能长得更好,结出来的青梅也更大。

而农药能杀虫,保证青梅树的正常生长,保证青梅的完好。

安荔浓和安国邦还有安九爷商量过后,决定扩大酒坊,批量产酒。清河酒坊以为青梅酒、桑葚酒为主,其他各种果子为辅。

“小荔枝,会有很多虫子,会影响青梅树的成长和结果。”

为什么现在的粮食产量提高了?

除虫,还是用人工。

村里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不把化肥农药这样的好东西用在青梅园?

阅读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