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第192章让价的学问

  • 作者:病人尼古丁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8-01 15:55:17
  • 章节字数:7304字

杨同心坐下之后,端详穆德广:见此人长得瘦脸小眼睛,穿着做工讲究的丝绸长衫,头上别着一根双出头的鹤云金簪,手上戴着两枚翠绿的宝石戒指,腰间还佩着一方样式古朴的羊脂玉,看来这位穆掌柜颇为富有。

“杨老板,这次老夫打算从宝号购进粮食五百石,合计五万斤,这是清单,请过目。”穆德广从袖口里拿出一份详细的清单,杨同心接过来看了两眼,放下之后,笑道:“此事和孙掌柜谈过就好了,我这粮行全靠孙掌柜和黄掌柜支应,我就是一个甩手东家。”

“其实这笔买卖已经和孙掌柜谈好了,虽然这次宝号每石粮食涨了三钱银子,在这大灾之年,也算难得了。老夫这次求见杨老板,是有一件事情相求。”

“见过穆掌柜的,小子年少德薄,不比老掌柜见多识广,还请多指教。”

“那就请来牙行和保人,咱们现在就定合约。”穆德广看杨同心让价了,心里很高兴,其实他心里是没太看得上天人和这个小粮行的,纯是抱着捡漏的心态来的,一看居然有这么便宜的好处可捡,自然喜不胜收。

“嗯,合约一事和孙掌柜的谈就行了。”杨同心起身一拱手说道:“孙掌柜,签订完合约,你来找我,我有事情交给你去办。”

走着走着,杨同心忽然问黄腾达:“销往外阜的粮价你和孙掌柜涨了多少银子?”黄腾达恭敬的回答道:“涨了三钱银子,现在咱们卖往外阜的粮价每石是一两五钱银子,本县粮价只涨了二钱银子,每石是一两二钱银子。”

“百姓们怎么说?”

“他以前和咱们做过买卖么?”

“回东家的话,是这次旱灾才和咱们有了买卖,以前没合作过。”

孙伯驹答应一声送杨同心到门口,黄腾达马上就派人去牙行衙门。

孙伯驹订完合约,带着黄腾达到杨同心府里回禀。

“孙掌柜的坐。”杨同心起身给孙伯驹倒茶,孙伯驹赶紧起身道谢。

“孙掌柜心里还在一定怪我不应该让价是不是?”杨同心笑道。孙伯驹苦笑着点点头,黄腾达一拱手说道:“东家,孙掌柜和我已经告诉穆德广说要涨价。您倒好,来了就让价三钱银子。这姓穆的也是厚脸皮,他们彰德府的粮价涨了五成,回去一倒手就是五倍的利,他还要讲价,真是财迷心窍。”

“方才我和春雨在招募灾民的时候,聊过河南的灾情。”杨同心喝了一口茶,说道:“春雨推断,朝廷可能会派晔亲王出任赈灾钦差,这位晔亲王据说办事雷厉风行。彰德府全府受灾,灾民十几万人。但穆掌柜自称彰德府第一粮行,却不识时务,一昧的囤积居奇操纵粮价,即便朝廷不派钦差赈灾。彰德府的知府若是想着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富春粮行这样的奸商是绝对不能留的。”

孙伯驹和黄腾达听完愣住了,两人面面相觑,他们都未想到这一层。

“这次彰德府、卫辉府、开封府受灾,周边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虽然趁机赚了大把的银子。但是一旦朝廷追究起来,你们看着,有一个算一个都要倒霉。所以,我和一个贪心的人讲什么价钱,他想一两三钱银子进货,那就一两三钱银子给他。”

孙伯驹听完心里一震,不过他不是那么认同杨同心的看法,说道:“东家,万一你没有料中,那我们岂不是亏了许多银子?”

“咱们开粥厂,救济了两万灾民,这不比银子重要?”

“朝局的事情,我自然不如周总管。我是觉得,别人家的粮行都在趁机涨价赚银子,就咱们涨这么点银子,想想亏得慌。”孙伯驹一本正经的说道。

“不会亏多少的。咱们五个粮仓,库存将近一百万斤,每石加价三钱银子,就是一两三钱银子一石,一万石就是一万多两银子,不少了。”杨同心笑道。

黄腾达起身说道:“东家,我觉得孙掌柜的担心有道理。万一,咱们今天把粮食卖给穆德广,结果后天就下雨了,那您所说的朝廷追究粮行涨价的事情,那不就没有了么?”

“那我就和两位打个赌,谁输了请粮行上下吃烤肉,你们赌不赌?”

孙伯驹一拱手说道:“那我就和东家赌了,不过一码归一码,这外阜粮价,东家以后不要再让步了。”

“行,那你就全权做主好了。”

黄腾达起身给杨同心斟茶,问道:“东家,您就这么肯定朝廷会派什么晔亲王来赈灾么?”

“翻阅古今典籍,就可以知道。大灾之年,粮价涨幅达到五成,那就是逼着老百姓造反。所以朝廷必然十分重视这次灾情。”

这时张茂财从书房外进来,躬身回禀:“东家,周总管回来了。”

“请进来。”

“见过大掌柜、二掌柜。东家,招募灾民做工的事情已经办妥了,我回来禀告您一声。”

“嗯办得不错。”杨同心笑道。

周润看孙伯驹神色似乎不太对,心里一盘算,说道:“听闻,彰德府的穆德广来进货,不知道是不是办妥了。”

“办妥了,不过他要求每石让价三钱银子,我准了。春雨你怎么看?”杨同心笑着问道。

周润余光观察到孙伯驹和黄腾达都坐直了身子,心下了然,说道:“让价这事情,要分两面来看。一是让价之后,虽然咱们少赚了不少银子,不过彰德府的粮价已经涨过了五成,这样一来,官府必然会出手干预,届时穆德广赚的银子到底是谁的,未尝可知。二是让价之后,在这大灾之年,各地的粮行都在涨价,只有咱们反而在让价,对咱们天人和粮行的名气,是一种推广和提升,到时候百姓口口相传,这就是千金难买的口碑。在下一点浅见,还请孙掌柜指教。”

周润这番话分析的很有道理,孙伯驹听完心里颇为认同,黄腾达一挑大拇哥笑道:“到底是大总管,说得明白。”

杨同心笑道:“那我就说得不明白了么?”黄腾达心里一惊,连忙说道:“东家您说得也明白,不过我们做属下的,不好揣测您的心思。”

“行了,我的打算已经告诉你们,回去办事吧,这几日,想必不少外阜的客商都来进货,这个价钱你们两个随机应变即可,我就不过问了。”

孙伯驹最欣赏的就是杨同心的这种洒脱,起身拱手说道:“那我和二掌柜就去当差办事了,周总管我们告辞了。”说完和黄腾达离去。

万德福写的以工代赈方略,被计百策送到了杨同心手里,总管周润看完确定写这份章程的人是一位大才,建议请马相初去查查,看能不能查出来这位大才到底谁。

说话间到了天人和粮行,黄腾达伸手一请,杨同心到了里间,看到掌柜孙伯驹正陪着一个老者饮茶。

“这位就是贵东主杨老板吧?真是年少有为,老夫穆德广,这厢有礼了。”

“杨老板可能不知道,我们富春粮行在彰德府府治安阳,和韩贞吉的十八粮行在开封城一样,是粮行里的翘楚。若是和我们订了长期供货的契约,那就等于是在彰德府开拓了商路,对宝号将来发展多有裨益啊。”

孙伯驹一听穆德广这么说,当即抢过话头说道:“穆掌柜的,敝号虽然不如你们富春粮行大,不过我们在长垣县粮食可是坐庄的。现在我们这个粮价,不说你们彰德府,就是开封府都是供不应求,您老开口就是半年的合约,还要我们让价,这说不通。”

“这样,那就一石一两三钱银子。”杨同心笑道,孙伯驹一看,心里叹气:东家又来了,现在到处都是旱灾,您怎么还让步呢?可东家都发话了,孙伯驹也不好当面反驳,只得苦笑着不说话。黄腾达一听杨同心让价了,脸色微微一变,心里也有点不高兴,不过他也没有说话。

“都说咱们家做买卖讲诚信,咱们涨价之前,那个涨价的告示足足贴了十天,所以咱们涨价,老百姓还是领情的。”

“这样啊,那咱们去会会这位穆掌柜。”杨同心起身,叫来周润嘱咐几句,跟着黄腾达往城里走。

杨同心摇摇头:“这位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想必是还不到露面的时候,算了,春雨你记住这个笔体和字迹,将来再说。”周润点头领命,收好这份章程,继续去指挥以工代赈招募灾民的工作。

杨同心在一旁坐了一会儿,看着周润把招募青壮灾民做工的事情办得有条不紊,放下心来,带着张茂财就要离开,杨延寿看东家要走,赶紧跟过来,杨同心笑问道:“怎么样,学了多少?”杨延寿面露歉意比划手势:文烈有大总管教,我没师傅教,学得慢。张茂财一看杨延寿的手势,一拍胸脯笑道:“延寿,我当你师傅怎么样?”杨延寿坚决的摇头否决,张茂财嘿嘿笑着不说话。

“杨同心的商业帝国 (.)”!

“好好学,将来我要派你办一样重要的差事。”杨同心笑道,杨延寿当即比划手势:东家尽管发话,我一定好好办事。

正说着话的功夫,粮行二掌柜黄腾达跑了过来,跑到近前拱手行礼,喘匀气说道:“禀告东家,彰德府最大的粮商穆德广亲自来了,他开口就要买五百石的粮食,孙掌柜和我商议过,今后凡是卖到外阜的粮食每石加价三钱银子。穆德广听了这个价钱,说是想见见东家。”

“穆掌柜的请讲。”

“这次旱灾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不过目下来看,今年彰德府的夏收和秋收是没有指望了。老夫想着请杨老板和我们富春粮行订下一笔长期供货契约,你们天人和每月供给我们一百石粮食,一直到今年冬天为止。不过这个价钱嘛,还请杨老板再让我们一些,不用多,降二钱银子即可,不知杨老板意下如何?”杨同心听完笑道:“据晚辈所知,彰德府的粮价已经涨了五成,一斤小米已经卖到了四十文钱,我们天人和一斤小米只卖十二文钱。这个价钱,穆掌柜还要讲价,似乎不妥吧?”

阅读杨同心的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